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冷却系统。该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接收第一流体的第一热交换器和接收第二流体的第二热交换器。该第二热交换器邻近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定位,由此形成叠置热交换器。该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接收第三流体的第三热交换器。该第三热交换器与所述叠置热交换器分开定位。在所述叠置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三热交换器之间定位文丘里管。通风机安装在所述文丘里管上并且定位在所述文丘里管内。该通风机构造成使空气移动经过所述叠置热交换器并经过所述第三热交换器。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发动机冷却系统结合进车辆例如集材机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冷却系统
本专利技术一般地涉及发动机冷却系统。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带封装风扇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集材机。
技术介绍
许多类型的机器和车辆使用发动机提供动力,并且借助于散热器和空气循环风扇冷却发动机。发动机、散热器和风扇通常定位于包括进气屏和出口的外壳内。在正常操作期间,风扇通过进气屏将空气吸入外壳内,引导空气通过散热器并且通过出口离开外壳。要求减少发动机噪声、发动机排放、以及多种其它发动机副产品的法规迫使机器和车辆的制造商开发出许多设备(诸如噪声抑制器和清洁排放模块)与发动机接口以符合相应的法规。这种设备通常位于机器的发动机舱中并且占据该舱的大量空间或者需要较大的发动机舱。但是,增加发动机舱的尺寸通常会降低正使用机器的操作者的可见度。因此,通常期望具有较小的发动机舱,由此允许机器的使用者具有更好的操作可见度。美国专利No.3,203,499(‘499专利)通过公开一种用于超动力发动机的冷却装置解决发动机舱中缺乏足够空间的问题。‘499专利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布置在车辆前端的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提供了形式为以基本平行的关系安装在车辆侧部的散热器和中间冷却器的冷却结构。环境空气可借助于位于中间冷却器和散热器之间的风扇装置通过中间冷却器的芯部被吸入和通过散热器的芯部被排出。遗憾的是,‘499专利没有教导如果车辆的超过两个结构(例如,1-增压器中间冷却器和2-发动机散热器)需要冷却时应该怎么办。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构造成解决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该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接收第一流体的第一热交换器和接收第二流体的第二热交换器。该第二热交换器邻近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定位,由此形成叠置热交换器。该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接收第三流体的第三热交换器。该第三热交换器与所述叠置热交换器分开定位。在所述叠置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三热交换器之间定位文丘里管。通风机安装在所述文丘里管上并且定位在所述文丘里管内。所述通风机构造成使空气移动经过所述叠置热交换器并经过所述第三热交换器。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结合进车辆例如集材机中。在另一个方面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机架、由机架支承的发动机、和传动系统。该传动系统构造成使用来自发动机的动力驱动机器。发动机冷却系统与发动机流体连通。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低ΔT热交换器和高ΔT热交换器。高ΔT热交换器与低ΔT热交换器分开定位。在低ΔT热交换器和高ΔT热交换器之间定位文丘里管。该文丘里管与所述传动系统的传动轴部分相嵌置。在该文丘里管内定位通风机。该通风机构造成使空气沿基本垂直于传动轴的方向移动经过低ΔT热交换器并且然后经过高ΔT热交换器。在再一方面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材机。该集材机包括机架、由机架支承的发动机、和构造成使用来自发动机的动力驱动所述集材机的传动系统(drivetrain)。该集材机还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抓钩系统。该抓钩系统构造成使用来自发动机的动力钩紧物体例如落下的树木并且在集材机被驱动时拖曳物体。该集材机还包括与发动机流体连通的发动机冷却系统。该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接收第一流体的第一热交换器,和接收第二流体并且邻近第一热交换器定位、形成叠置热交换器的第二热交换器。该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接收第三流体并且与所述叠置热交换器分开定位的第三热交换器。在所述叠置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三热交换器之间定位文丘里管。通风机安装在所述文丘里管上并且定位在所述文丘里管内。该通风机构造成使空气移动经过所述叠置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三热交换器。附图说明图1示出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集材机的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示出图1的集材机的正视图。图3示出用于图1和图2的集材机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4-7示出图3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一般地涉及发动机冷却系统。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带封装风扇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集材机。图1示出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冷却系统12的集材机10的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示出图1的集材机的正视图。虽然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实施例被描述为通常用于集材机10,但是应当理解本文公开的发动机冷却系统12可与用于其它机器(例如轮式装载机、履带式推土机,等等)、车辆(例如汽车、卡车,等等)的发动机、工业发动机(例如发电系统、泵送系统,等等)、机车一起使用,并且可用于使用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任何其它场合。集材机10具有支承发动机16的机架14。发动机16是往复式柴油发动机。但是,其它类型的发动机诸如汽油、天然气、或丙烷往复式发动机、涡轮发动机、或旋转发动机可与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冷却系统12一起使用。使用发动机冷却系统12冷却发动机16。发动机16使用传动系统(例如,变速器、发动机传动轴、变速器传动轴、差动齿轮箱,等等)推动集材机12。传动系统通过车轴组件20将能量传递至一个或多个轮子18,轮子进而推动集材机12。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发动机16可经由液压泵(未示出)、加压流体(未示出)、和一个或多个流体操作的液压马达(未示出)向一个或多个轮子18提供动力。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发动机16可通过驱动发电机(未示出)向一个或多个轮子18提供动力,发电机驱动一个或多个电动马达(未示出),其中电动马达驱动轮子18。机架14是铰接机架并且在枢转点22处枢转,使得集材机12能够转动。操作者通常从操作台24控制集材机12的操作。由于可能在林业作业中使用集材机10,集材机10可具有一个或多个防护装置26以保护操作台24免受下落的树木和碎片的损坏。机架14联接有抓钩系统28。抓钩系统28包括起重转臂30和多个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在起重转臂30上的液压致动的臂32。臂32可被致动以打开和闭合以便抓紧或夹紧诸如下落的树木/木材之类的物品。抓钩系统28可联接到绞盘系统以用于相对于起重转臂30定位提升臂32。起重转臂30然后可被操作以举升抓钩系统28从而易于输送钩紧的物品。在一可选实施例中,集材机10可构造有用于钩紧物品以便输送的缆索绞盘系统(未示出)。在一实施例中,集材机10还具有平铺叶片34。平铺叶片34相对于机架14枢转以被举升和降低。在被降低的位置,平铺叶片34可用于推移树桩和/或当集材机沿前行方向(例如沿从抓钩系统28朝平铺叶片34的方向移动)行进时清理地面。图3示出用于集材机10的发动机冷却系统12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如图所示,冷却系统12附装在机架14上并且还嵌装于发动机传动轴36的上方,从而经过冷却系统12的空气流(由箭头38表示)大致垂直于或正交于传动轴36且大致平行于车轴20。但是,应当理解,空气流38可沿与示出方向不同的方向流动。另外,空气流38有时可暂时反向以通过吹除可能沉淀在冷却系统12一侧内的颗粒而清洁发动机冷却系统12。冷却系统12包括以大致平行的关系间隔开的多个热交换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其中在所述多个热交换器之间的文丘里管40内封装有通风机(airmover),例如带风扇轮叶的可逆液压马达(下文更详细地描述)。文丘里管40支承通风机并且为被通风机驱动穿过各热交换器的空气提供基本封闭的空气路径。在一实施例中,文丘里管40使用紧固在一起的多个区段41、42、43、44由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接收第一流体的第一热交换器;接收第二流体并且邻近第一热交换器定位、形成叠置热交换器的第二热交换器;接收第三流体并且与所述叠置热交换器分开定位的第三热交换器;定位在所述叠置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三热交换器之间的文丘里管;以及安装在所述文丘里管上并且定位在所述文丘里管内的通风机,该通风机构造成使空气移动经过所述叠置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三热交换器。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18 US 13/184,8991.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接收第一流体的第一热交换器;接收第二流体并且邻近第一热交换器定位、形成叠置热交换器的第二热交换器;接收第三流体并且与所述叠置热交换器分开定位的第三热交换器;定位在所述叠置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三热交换器之间的文丘里管;以及安装在所述文丘里管上并且定位在所述文丘里管内的通风机,该通风机构造成使空气移动经过所述叠置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三热交换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置热交换器还包括邻近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且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相对的第四热交换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四热交换器均可以是增压空气冷却器、空调冷凝器和液压流体冷却器中的一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另一热交换器,该另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分层布置使得经过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空气也经过该另一热交换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是发动机冷却剂散热器,所述另一热交换器是燃料冷却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管使用多个区段形成,所述多个区段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从所述叠置热交换器到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空气通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机是液压驱动的可逆风扇。8.一种车辆,包括:机架;由机架支承的发动机;构造成使用来自发动机的动力驱动机器的传动系统;以及与发动机流体连通的发动机冷却系统,该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低ΔT热交换器;与低ΔT热交换器分开定位的高ΔT热交换器;定位在低ΔT热交换器和高ΔT热交换器之间的文丘里管,该文丘里管与传动系统的传动轴部分相嵌置;和定位在该文丘里管内的通风机,该通风机构造成使空气沿基本垂直于传动轴的方向移动经过所述低ΔT热交换器并且然后经过所述高ΔT热交换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低ΔT热交换器包括增压空气冷却器、空调冷凝器和液压流体冷却器中的一个或多个。10.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施皮特勒尔,
申请(专利权)人:卡特彼勒林业产品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