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冷却系统
本专利技术一般地涉及发动机冷却系统。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带封装风扇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集材机。
技术介绍
许多类型的机器和车辆使用发动机提供动力,并且借助于散热器和空气循环风扇冷却发动机。发动机、散热器和风扇通常定位于包括进气屏和出口的外壳内。在正常操作期间,风扇通过进气屏将空气吸入外壳内,引导空气通过散热器并且通过出口离开外壳。要求减少发动机噪声、发动机排放、以及多种其它发动机副产品的法规迫使机器和车辆的制造商开发出许多设备(诸如噪声抑制器和清洁排放模块)与发动机接口以符合相应的法规。这种设备通常位于机器的发动机舱中并且占据该舱的大量空间或者需要较大的发动机舱。但是,增加发动机舱的尺寸通常会降低正使用机器的操作者的可见度。因此,通常期望具有较小的发动机舱,由此允许机器的使用者具有更好的操作可见度。美国专利No.3,203,499(‘499专利)通过公开一种用于超动力发动机的冷却装置解决发动机舱中缺乏足够空间的问题。‘499专利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布置在车辆前端的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提供了形式为以基本平行的关系安装在车辆侧部的散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接收第一流体的第一热交换器;接收第二流体并且邻近第一热交换器定位、形成叠置热交换器的第二热交换器;接收第三流体并且与所述叠置热交换器分开定位的第三热交换器;定位在所述叠置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三热交换器之间的文丘里管;以及安装在所述文丘里管上并且定位在所述文丘里管内的通风机,该通风机构造成使空气移动经过所述叠置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三热交换器。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18 US 13/184,8991.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接收第一流体的第一热交换器;接收第二流体并且邻近第一热交换器定位、形成叠置热交换器的第二热交换器;接收第三流体并且与所述叠置热交换器分开定位的第三热交换器;定位在所述叠置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三热交换器之间的文丘里管;以及安装在所述文丘里管上并且定位在所述文丘里管内的通风机,该通风机构造成使空气移动经过所述叠置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三热交换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置热交换器还包括邻近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且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相对的第四热交换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四热交换器均可以是增压空气冷却器、空调冷凝器和液压流体冷却器中的一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还包括另一热交换器,该另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分层布置使得经过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空气也经过该另一热交换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热交换器是发动机冷却剂散热器,所述另一热交换器是燃料冷却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管使用多个区段形成,所述多个区段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从所述叠置热交换器到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空气通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机是液压驱动的可逆风扇。8.一种车辆,包括:机架;由机架支承的发动机;构造成使用来自发动机的动力驱动机器的传动系统;以及与发动机流体连通的发动机冷却系统,该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低ΔT热交换器;与低ΔT热交换器分开定位的高ΔT热交换器;定位在低ΔT热交换器和高ΔT热交换器之间的文丘里管,该文丘里管与传动系统的传动轴部分相嵌置;和定位在该文丘里管内的通风机,该通风机构造成使空气沿基本垂直于传动轴的方向移动经过所述低ΔT热交换器并且然后经过所述高ΔT热交换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低ΔT热交换器包括增压空气冷却器、空调冷凝器和液压流体冷却器中的一个或多个。10.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施皮特勒尔,
申请(专利权)人:卡特彼勒林业产品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