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中间包喂稀土丝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970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向钢液内加入稀土的连铸中间包喂稀土丝工艺。钢坯连铸过程中,钢水由钢包流入中间包,再经与中间包相连的由塞棒控制钢水流量的浸入式水口流入结晶器中,稀土金属丝由喂丝机经钢导管引入中间包中,稀土丝穿过中间包钢液面上的覆盖渣从塞棒附近进入钢水中,稀土丝熔化后随钢水进入结晶器。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稀土分布更均匀,对硫化物变质效果更好、柱状晶区及偏析区更小、夹杂物易上浮,彻底消除了结晶器喂稀土时连铸板坯内弧侧1/4范围内的卷渣缺陷及其热轧钢板的表面龟纹缺陷,大幅度降低连铸板坯的废品率和提高板坯的冲击韧性,喂入的稀土丝直径大小和喂入稀土丝的速度快慢可在更大范围调整,从而可满足连铸大宽厚比板坯、薄板坯以及先进铸轧技术的稀土加入要求,喂稀土丝操作更简单易行。(*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连铸过程中向钢液内加入稀土改善钢性能的工艺,特别是一种连铸中间包喂稀土丝工艺
技术介绍
除钙、镁以外,稀土元素加入钢中的方法有很高的要求。这主要是由于1)稀土元素燃点低,易氧化,在高温下易燃烧,在炼钢和浇注过程中很容易在尚未进入钢液前即在空气中燃烧损失;2)稀土元素的化学活性强,与熔渣接触时易与渣中的氧化物组分相互作用,自身被氧化而进入渣中。3)已经加入钢液的稀土元素与钢中的硫等作用后生成的产物,或溶在钢液中的稀土元素,在与熔渣、耐火材料接触或有机会与空气接触时,都会发生再氧化反应,使硫回到钢中而稀土元素本身则不断地再变为氧化物进入熔渣,直至消耗殆尽。加入稀土时,上述损失实际上不可能完全避免,选择适当的加入方法,可以将稀土的损失减到尽可能小的程度。目前应用较为成熟的方法有钢包压入法、模内吊挂、连铸结晶器喂丝、钢包喂线、中注管喂丝等,其中尤以连铸结晶器喂丝法应用最普遍。七十年代末,国内已研制成功含96%RE、直径为3~5mm的稀土金属丝;八十年代初,又研制成功无级调速喂丝机,进行了连续向结晶器直接喂稀土金属丝的研究。浇注时,按铸坯拉速确定喂丝速度,可匀速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铸中间包喂稀土丝工艺,钢坯连铸过程中,钢水由钢包[1]流入中间包[2],再经与中间包相连的由塞棒[4]控制钢水流量的浸入式水口[8]流入结晶器[3]中,其特征在于:稀土金属丝[7]由喂丝机[5]经钢导管[6]引入中间包[2]中,稀土丝穿过中间包[2]钢液面上的覆盖渣从塞棒附近进入钢水中,稀土丝熔化后随钢水进入结晶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雪松陈光颜银标黄一新姚永宽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