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葵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8238779 阅读:3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青天葵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黄酮类化合物的有两个,其中:第一个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名称是:甲基鼠李素-3-O-β-葡萄吡喃糖基-4′-O-β-6″′-乙酰基-葡萄糖苷;命名为nervilifordin?I;第二个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名称是:甲基鼠李素-4′-O-β-葡萄吡喃糖基-3-O-β-6″-乙酰基-葡萄糖苷;命名为nervilifordin?F。制备方法是以干燥的青天葵全草为原料,通过1)浸膏的制备、2)环己烷层浸膏、乙酸乙酯层浸膏正丁醇层浸膏和水层浸膏的制备和3)甲基鼠李素-3-O-β-葡萄吡喃糖基-4′-O-β-6″′-乙酰基-葡萄糖苷和甲基鼠李素-4′-O-β-葡萄吡喃糖基-3-O-β-6″-乙酰基-葡萄糖苷的制备步骤完成。这两种黄酮类化合物用于制备抗菌和/或抗炎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是青天葵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及化学合成抗菌药物虽然不少,但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和介入诊疗的广泛采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药物的不良反应也不断增加。加之化学合成药物开发难度大周期长,毒副作用明显,因此,从天然药物中寻找高效、低毒、敏感的抗菌药物已引起国内外广大医药工作者的关注。2003年我国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非典型肺炎取得了较好疗效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同时也提示加强中药抗菌研究的重要性。··虽然中草药中具有抗菌活性的成分很多,但目前很多研究仅停留在中草药水煎齐U、粗提物和挥发油、或其中某一、两种单体成分的抗菌研究水平上,对于中草药中所含有的植物化学成分的体内外抗菌实验研究并不多见,从中提取出有效单体化合物确定其化学结构,并结合适当的抗菌活性筛选体系,对中药化学成分进行抗菌活性评价的为数不多。因此,对于抗菌活性或临床应用具有明确疗效的中药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青天葵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1)该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名称是:甲基鼠李素?3?O?β?葡萄吡喃糖基?4′?O?β?6″′?乙酰基?葡萄糖苷;命名为:nervilifordin?I;2)结构式????????分子式:C31H36O18????????????????分子量:696.613)理化性质:黄色粉末,无臭,熔点:在甲醇中结晶的熔点为154℃?156℃,溶解性:易溶于二甲基亚砜,可溶于甲醇、乙醇,难溶于乙酸乙酯、氯仿。FSA00000688135000011.tif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莉谢集照姚新生缪剑华谢云峰黄桂坤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暨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