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尺寸可调的门套制作模具及其门套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37702 阅读:3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15: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尺寸可调的门套制作模具及其门套的制作方法,属于门套制作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门套结构稳定性差且模具尺寸单一的问题。本门套制作模具包括内框和外框,内框由若干根独立的杆体拼接而成,并围合而成一个注模框体,注模框体内设置止口模,止口模与注模框体的内侧壁紧贴。利用上述模具制作门套的方法为先制备氯化镁水溶液、氯镁水泥浆料、改性剂、混合浆料和制备填充料,利用模具制出下面板层和上面板层,放置木框架、卷边和填充后,将上下面板层合模和压模,待固化养护后脱模,制成边框,重复上述步骤,制得其余几根边框后拼装连接。本尺寸可调的门套制作模具结构简单,可适合不同形状、大小边框的制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门套制作
,涉及一种制作门套边框的模具,特别涉及一种通过浇注或涂刷方式制作门套的模具,本专利技术还涉及采用上述模具制作门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物上安装门所使用的门套大多数都是用木制的,常见的门套都是包括两个侧部边框和一个上部边框,通常都是先分别制作后在采用卯榫、粘结等方式连接在一起。由于木工的制造精度都比较低,制成的门套往往容易变形,因此门套的安装技术要求比较高。另外,由于木材本身的特性,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后,容易变形、虫蛀及易燃,这些都是木制门套难以克服的缺点。为此,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采用无机材料或复合材料来制作门和门套的工艺, 大体上都是先将复合材料制成浆料,再在模型中按照生产工艺进行制作,待浆料固化后制成的。如中国专利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制作门套或窗框型材的模具”,其授权公告号为CN201559247U,该模具包括基板、固定于基板侧面的夹板,夹板有四个,分别设置于基板的四个侧面并形成模芯,在模芯中填入相应物料以制作门套或窗框型材。然而,该模具的尺寸、形状都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说一个模具只能制作单一尺寸的门套或窗框,不同形状、尺寸的门套或窗框需要多个模具来一一对应,资源利用率低。并且,门套的整体都是采用复合浆料固化而成的,整体的结构稳定性还有待改善,安装合页时的握钉力不足,使用过程中容易松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制作门套或窗框的模具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出了一种采用浆料固化成型工艺来制作门套边框,且尺寸大小可任意调节的模具。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尺寸可调的门套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环形的内框和设置在内框外围的外框,所述的内框由若干根独立的杆体拼接而成,并围合而成一个用来制作门套边框的注模框体,注模框体内设置有一长条形的止口模,所述的止口模与注模框体的内侧壁紧贴,所述的内框和外框之间设有限位机构,上述限位机构能够使注模框体在制作过程中保持稳定状态。使用若干杆体拼接成内框,在内框的注模框体中设置了止口模后,可形成一个“L”型的模芯,模芯的形状与所要制作的边框形状大小相同。以采用浇注方式制作门套为例,浆料倒入时,注模框体的形状保持稳定不变,浆料固化后既是所要制作的边框,由于设置了止口模,因此边框上的止口也可一并形成。由于注模框体是由若干独立杆体拼接而成的,因此可根据需要拼接成不同形状、尺寸的注模框体,以适合不同形状大小边框的制作。在上述的一种尺寸可调的门套制作模具中,所述的杆体包括固定杆和若干组长度不一的调节杆,所述的固定杆与调节杆之间,或是固定杆、调节杆与外框之间均可围合成上述的注模框体,所述的调节杆在上述限位机构解锁后能够沿固定杆来回运动。调节杆沿固定杆运动时,可调节注模框体的长度,选择不同组的调节杆则可达到改变注模框体宽度的目的。在上述的一种尺寸可调的门套制作模具中,所述的调节杆呈“L”型且具有一个与上述止口模相匹配的直角缺口。止口模可从调节杆的直角缺口穿过,不会妨碍到调节杆的调节运动。在上述的一种尺寸可调的门套制作模具中,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若干组尺寸大小不一的限位块,任意一组限位块均能够置于内框和外框之间,且两端可分别与外框的内侧和内框的外侧相抵靠。根据注模框体的大小、形状来选择相应的限位块组,置于内框和外框之间,并将内框抵住,防止注模框体在浇注浆料或涂刷的过程中发生形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针对现有的纯浆料固化成型工艺制作门套时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出了一种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能保证合页安装时握钉力的门套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门套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步骤I、制备22 27波美度的氯化镁水溶液;步骤2、制备氯镁水泥浆料将氧化镁和氯化镁水溶液均匀混合,氧化镁和氯化镁水溶液的重量份数比为O. 5 I. 2 I ;步骤3、改性剂的制备;步骤4、制备混合浆料在氯镁水泥浆料中加入改性剂,搅拌至均匀混合,改性剂的加入量是步骤2中氯化镁水溶液重量的5 20% ;步骤5、制备填充料;步骤6、制作下面板层在下模底部平铺一层玻璃纤维网格布,网格布的边沿延伸出下模,然后采用涂刷方式在该层玻璃纤维网格布上刷上一层步骤4中制备的混合浆料,接着再铺设一层玻璃纤维网格布后再次涂刷一层混合浆料,如此重复一定的次数;步骤7、放置木框架;将事先制作好的木框架压在下面板层上,木框架的外周与下面板层边沿对齐;步骤8、卷边将步骤6中延伸出下模的各层玻璃纤维网格布向内侧翻卷,将木框架的外周包裹住;步骤9、填充将步骤5中制得的填充料填充进木框架的间隙中;步骤10、制作上面板层取出上模内的止口模后,在上模底部平铺一层玻璃纤维网格布,然后采用涂刷方式在该层玻璃纤维网格布上刷上一层步骤4中制备的混合浆料,接着再铺设一层玻璃纤维网格布后再次涂刷一层混合浆料,如此重复一定的次数;步骤11、合模;将步骤10制得的上面板层移至步骤9中填充了填充料的下面板层上,并对齐;步骤12、压模;将上、下面板层压紧牢固地粘结在一起;步骤13、固化养护后脱模,制成边框;步骤14、重复上述步骤,制得其余几根边框;步骤15、拼装连接,将采用上述方法依次制成的侧部边框和上部边框拼装连接在一起即可形成门套。玻璃纤维网格布作为增强骨架,玻璃纤维网格布和混合浆料层交替设置可使两者充分接触粘结,提高整体的粘结牢固性。将木框架的外周部分用玻璃纤维网格布包裹后,上面板层接触不到木框架,而是与下面板层中的玻璃纤维网格布接触粘结,粘结效果好,而木框架则在玻璃纤维网格布的包裹和填充料的密集填充挤压下保持连接牢固性。步骤6和步骤10中玻璃纤维网格布的层数控制着门套的厚度,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或减少重复次数,而步骤5、6、10则并无固定顺序,可同时进行或更换先后顺序。在上述的一种门套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步骤3中的改性剂由下述成份和配比组成(重量份数)硅酸钡2 4. 5;硅酸钠I. 5 3. 5,可堵塞毛细孔通道、提高材料的密实度、强度、抗渗性及耐水性; 高分子防水胶粉10 25 ;建筑石膏250 400,吸附多余的CL-;澎润土 110 140,提高粘结力;云母粉60 100 ;硅酸锂2 3. 8,溶液具有自干性,能生成一种不溶于水的干膜;聚乙烯醇2 8,水溶液具有较好的粘结性和成膜性;絮凝剂2. 5 8 ;滑石粉150 300 ;火山灰200 300。将配制得到的改进剂添加到菱镁水泥中,待菱镁水泥固化后,在制品的内表面和内部的毛细孔隙及空洞内壁形成一层憎水薄膜,阻止了水分的侵入,减少水对制品的侵蚀。同时菱镁改性剂含有相当量的表面活性成分,可以在短时间内使氧化镁与氯化镁充分接触、反应,多余的氯化镁屏蔽起来,使其失去吸收空气介质中水分的机会,弥补了在大生产量下,料浆搅拌时间较短而容易导致物料混合不充分的缺陷。消除制品固化过程中,因过量水分蒸发产生的制品缺陷显著增加制品的早期及长期强度,增加表面与内部密实度,消除返卤与泛白现象,增强产品的憎水性,及与C02结合的活性,减少生成水镁石,增大碳酸镁生成,提高稳定性与强度。在上述的一种门套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的步骤8中,在将木框架的外周包裹住后,在包裹于木框架外周上的玻璃纤维网格布上刷上步骤4中制备的混合浆料。刷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尺寸可调的门套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环形的内框(2)和设置在内框(2)外围的外框(1),所述的内框(2)由若干根独立的杆体拼接而成,并围合而成一个用来制作门套边框的注模框体(23),注模框体(23)内设置有一长条形的止口模(3),所述的止口模(3)与注模框体(23)的内侧壁紧贴,所述的内框(2)和外框(1)之间设有限位机构,上述限位机构能够使注模框体(23)在制作过程中保持稳定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翻身张春高王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运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