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用于金属且特别是钢材的连铸设备的一个或多个辊道段的方法和装置,在辊道段上支架(2)和段下支架(3)的辊(1a)通过位于支架横梁上的成对液压活塞缸单元进行位置控制调节和/或压力控制调节,其中,当各对活塞缸单元内的压力达到预定最高值时,可从位置控制作业转换到压力控制作业,以便引导和/或压下铸坯(6),为了有效反应而如此设计该方法和装置,即在过载情况下,每个辊道段的活塞缸单元按照压力降低的连续级运行或者在无压力的转换状态下运行,直到有限打开辊道段上支架(2)的转换状态为止。(*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调节用于金属且特别是钢材的连铸设备的一个或多个辊道段的方法和装置,通过位于支架横梁上的成对液压活塞缸单元,对在辊道段上支架和辊道段下支架中的辊进行位置控制调节和/或压力控制调节,其中当各对活塞缸单元内的压力达到预定最高值时,从位置控制作业转换到压力控制作业,以便引导和/或压下铸坯。基于这个已公开的方法,由WO99/46071公开了开头所述的方法。但事实表明,这些已公开的方法和铸坯导辊段不能掌控所有工作过程。在铸坯导辊段中,所出现的力从铸坯导辊经滚动轴承或滑动轴承被继续传给各支架横梁。在经常是几天或几周不间断地连续作业期间内,出现类型和大小不同的负荷。在这里,特别是出现了以高负荷为特征的工作状况。这种工作状况是由于从冷坯头过渡到热铸坯时的起铸件产生的,而在混合浇铸时,这是由不同钢种的两种熔液之间的连接件和铸件头尾即铸坯端部引起的。过渡段的铸坯形状和滑动形式产生了特别高的负荷。由此产生的连铸坯几何形状被送过整个连铸设备并经过每个辊道段,由此一来,总在局部出现不同的负荷条件。同时,还必须总是保证铸坯导向并保证阻止由铁静压引起的铸坯隆起。这些条件要求采取特别的措施。根据本专利技术,如此完成所提出的任务,即在出现过载时,每个辊道段的活塞缸单元按照压力降低的连续级运行或在一个无压力的转换状态下运行,直到有限地打开辊道段上支架的转换状态。这样,辊道段在负荷升高时对局部负荷力作出有效的反应,即避开来临的过载。具有辊道和轴承的辊道段上支架在转入“打开”的情况下避开了所形成的过载。这种调节办法还可以达到这种程度,即在无压力的转换状态下把辊道段上支架的重力和活塞缸单元的缸导向装置的摩擦力用作阻挡力。但为了不使调节力的“弱化”发展到不适当的程度,建议在辊道段上支架有限打开的转换状态下保持辊道段的最大连铸间隙。由此一来,就掌握了用于所有情况的上升行程,但这只是现有的整个上升行程的一小部分。假设无法保持这种小行程,则铸坯在有关位置上就会隆起到不允许的程度,浇铸过程可能就无法继续进行。按照类型,调节用于金属且特别是钢材的连铸设备的一个或多个辊道段的装置基于在辊道段上支架和辊道段下支架内的辊,可以借助在支架横梁上的液压活塞缸单元并按照行程顺序对所述辊进行位置调节和/或压力调节,其中当各对活塞缸单元内的压力达到预定最高值时,可从位置调节作业转换到压力调节作业,以变引导和/或压下铸坯。根据本专利技术,与装置有关地如此完成所提出的任务,即在辊道段上支架的行程内设置一个可调节的上升限制装置。这样,辊道段上支架不必走过可能有的整个上升行程。为了不要求另外所需的额外结构空间而规定,上升限制装置设置在辊道段上段支架和辊道段下支架之间。按照其它特征,一个有利的布置结构在于,上升限制装置紧相邻地被配属给每个活塞缸单元。在四缸辊道段中,每个活塞缸单元得到了一个这样的上升限制装置。通过如下措施得到一个在实践中得到证明的实施形式,即上升限制装置由一个可摆入摆出的肘形节杆构成,肘形节杆的转轴以第一杠杆臂支承在辊道段下支架上,其第二杠杆臂在摆入位置上位于辊道段下支架的下面。上升限制装置只是在浇铸作业时才摆入。在维修时,上升限制装置可以摆出,由此一来,辊道段上支架的完全打开和完全上升可供维修工作使用。按照其它的特征,如此确定上升行程,即位于辊道段上支架上的上升限制装置形成一个有预定间距的支座。可如此形成间距,即在辊道段上支架的支座上,可以堆放用于分级改变间距的垫片,在每个辊道段上支架或每个活塞缸单元中,垫片的数量和厚度都是可以分别选择的。由此一来,可以在铸坯进入侧和铸坯输出侧对用于每个辊道段或用于每个活塞缸单元的上升限制装置的基础调节状态进行调节。还通过下述措施来改进本专利技术,即同时作为过载保护装置的上升限制装置是如此形成的,即肘形节杆设有一个额定断裂部位。这样,还可以防止辊道段出现极高负荷(所谓的浇铸特殊情况)。附图说明图1A是在夹紧状态下的辊道段的侧视图。图1B放大示出了具有处于夹紧状态的上升限制装置的图1A的“A”局部。图1C示出了具有未处于夹紧状态以便维修的上升限制装置的所述“A”局部。图2A是处于夹紧状态的辊道段的前视图,其中上升限制装置为侧视图。图2B是打开最大时的辊道段的前视图。图3是没有上升限制装置的辊道段的侧视图。图4A是处于夹紧状态的且没有上升限制装置的辊道段的前视图。图4B是在夹紧状态外的且完全打开的辊道段的前视图。图5是具有上升限制装置安装位置的辊道段的侧视图。图6示出了肘形节杆支座的细节。图7示出了肘形节杆支座的属于图6的侧视图。铸坯6可以是连铸板坯,或者具有初轧坯横截面,例如呈狗骨形。一个可调节的上升限制装置7设置在辊道段上支架2的调节行程中(图1B和图1C)。通常,上升限制装置位于辊道段上支架2和辊道段下支架3之间。在“A”局部放大图中,在图1B中,上升限制装置7成肘形节杆7a结构。肘形节杆被紧邻地配属于每个活塞缸单元(图1A、图2A、2B以及图5、6和7)。肘形节杆7 a借助一个转轴8被固定在辊道段上支架3上。在所示实施形式中,肘形节杆7a具有一个第一杠杆臂9a和一个第二杠杆臂9b。在摆入位置10(图1B)上,一支座11位于肘形节杆7a的对面,该支座被固定在辊道段上支架2上。在支座11上堆放着垫片13,从而相对摆入的上升限制装置7而存在一个最大间距12。根据图2A,在辊道段上支架2的夹紧位置上,不存在间距12,而根据图2B,可看到这个最大间距。在夹紧状态(图2A)下,呈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形式的辊轴承15处于相当高的负荷下。同时,上升限制装置也可被构造成过载保护装置14的形式。在这里,肘形节杆7a配设有一个额定断裂部位16。若没有上升限制装置(图3),则浇铸过程会受到很大影响,这是因为引锭杆的引锭头需要一个从冷坯到热坯的过渡部,在装料不同的混式浇铸时,需要有一个连接件,并且铸坯端部需要一个夹紧力“弱化装置”,在此必须根据位置来控制调节力,但做起来不够好。可以在图4A和图4B中看到,在没有上升限制装置7的情况下,辊道段上支架2以辊1a和辊轴承15压在辊道段上支架上并且通过铸坯6压在那里的辊1a上,从而当“铸坯”硬度不同时,就会出现大小不同的压力,所述压力只有在通过调节下压力室19的液压而打开液压缸18压力室17的范围内通过所谓的软化被吸收掉。在维修作业时,如图4B所示,辊道段上支架2才能完全升起,从而必须经过整个打开行程。在图5的实施例中,给出了上升限制装置的安置位置。在图6A和6B中示出了具有处于摆入位置10的肘形节杆7a的上升限制装置并用虚线示出了处于摆出位置(图6B)的上升限制装置。在这里,肘形节杆7a绕轴线8支承在辊道段下支架3上并且一个支座11形成在支架2上,在支座上堆放着垫片13。在垫片13上,可看到最大间距12,辊道段上支架2可在该间距内移动。由此一来,提供了一个很短的辊道段上支架2的运动路程。权利要求1.调节用于金属且特别是钢材的连铸设备的一个或多个辊道段的方法,通过位于支架横梁上的成对液压活塞缸单元对在辊道段上支架和辊道段下支架中的辊进行位置控制调节和/或压力控制调节,其中当各对活塞缸单元内的压力达到预定最高值时,则从位置控制作业转换到压力控制作业,以便引导和/或压下铸坯,其特征在于,在过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调节用于金属且特别是钢材的连铸设备的一个或多个辊道段的方法,通过位于支架横梁上的成对液压活塞缸单元对在辊道段上支架和辊道段下支架中的辊进行位置控制调节和/或压力控制调节,其中当各对活塞缸单元内的压力达到预定最高值时,则从位置控制作业转换到压力控制作业,以便引导和/或压下铸坯,其特征在于,在过载的情况下,每个辊道段的活塞缸单元按照压力降低的连续级运行,或在一个无压力的转换状态下运行,直到有限打开辊道段上支架的转换状态为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维耶,H冯维尔,W施密茨,D贝特格尔,A塞尔克,P施密德特,
申请(专利权)人:SMS迪马格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