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胶凝胶生物玻璃-高分子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37075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1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高分子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进行高分子分子链端基的官能团修饰,在端基形成硅烷氧基基团,再将经端基修饰的高分子与溶胶凝胶生物玻璃的前躯体溶液混合,实现高分子烷氧端基基团与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前躯体烷氧基团间的共水解及脱水共聚合反应,获得具有高分子分子链结构的生物活性玻璃网络结构。最后,再经过陈化、脱水、干燥以及热处理,得到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与高分子的分子杂化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可以用于骨组织、软组织等的修复。由于材料体系中含有高分子成分,材料的韧性比以往的烧结法以及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都有显著改善,并利于制备体积大的修复材料及制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机-有机杂化复合材料
,具体涉及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高分子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骨组织是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其主要功能是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同时也是人体重要的造血器官,以及贮存钙磷矿物的重要器官。骨组织的缺损将对人体健康及日常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但由于先天性和创伤性的原因,在骨科、牙科、颌面外科、整形外科等临床上,由骨肿瘤、骨囊肿等原因导致骨切除造成的骨缺损病例非常多。骨组织切除后,不但造成相关功能的缺失,同时由于骨组织的切除,与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力学结构关系发生改变,也容 易引起周围组织相应的并发症发生。如上颌骨切除后导致的听力丧失;桡骨头切除术后出现肘骨关节炎、关节对合异常等;胸椎肿瘤切除后,脊椎可能出现屈曲畸形、脱位等,再次导致截瘫。因此,在骨切除术中,通常需要相应的骨填充材料来替代切除的骨组织,以保证相应缺损组织的部分功能在术后仍然得以保存。目前临床常用的骨填充修复材料主要有生物源性的骨组织如自体骨、同种异体骨或异种骨;天然材料如改性处理的珊瑚等;以及合成无机材料,如硫酸钙、碳酸钙、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以及生物玻璃等。总体而言,自体填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高分子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高分子与异氰酸基烷基烷氧基硅烷进行反应,得到烷氧基硅氧烷基封端的高分子;(2)将步骤(1)得到的烷氧基硅氧烷基封端的高分子与生物活性玻璃的前躯体的水溶液进行搅拌混合,进行共水解及脱水聚合反应;其中烷氧基硅氧烷基封端的高分子的质量百分比为60%~10%,生物玻璃的前驱体的质量百分比为40%~90%;(3)对步骤(2)得到的产物进行陈化处理后进行干燥处理;(4)将步骤(3)得到的产物进行热处理,得到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高分子杂化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刚邓春林黄超陈龙陈晓峰王迎军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