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变速器均载式行星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6025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0 1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变速器均载式行星机构,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自动变速器均载式行星机构能够在行星轮受载不均匀的问题。该自动变速器均载式行星机构,包括行星架和行星轮,行星架一侧设有行星轴,行星轴的一端固定在行星架上,另一端为悬空端,行星轮设置在悬空端,行星轴的悬空端与行星轮之间设有抵消行星轮所受径向力的均载机构。该装置能够在行星轮受载不均匀时自动实现行星轮之间载荷均匀分布,减小冲击,降低噪音,提高齿轮强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均载式行星机构
技术介绍
变速器技术作为汽车关键总成之一,在汽车诞生的百年历史中在不断地与时俱进。随着人们对汽车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现代汽车自动变速器装备率越来越高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当自动变速器逐渐能够兼顾操控性以及油耗的时候,在国内车市,自动变速器在乘用车当中越来越普及,技术与种类也是越来越丰富,自动变速器的技术甚至成为厂家产品的竞争利器。行星齿轮组是自动变速器中的核心结构,而现有技术行星轮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 载荷分布不均匀,从而会使行星轮在运转时在轴向出现偏转,振动和噪音,从而会降低齿轮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变速器均载式行星机构,该自动变速器均载式行星机构能够在行星轮受载不均匀时自动实现行星轮之间载荷均匀分布,减小冲击,降低噪音,提高齿轮强度。本技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变速器均载式行星机构,包括行星架和行星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星架一侧设有行星轴,行星轴的一端固定在行星架上,另一端为悬空端,上述的行星轮设置在悬空端,所述行星轴的悬空端与行星轮之间设有抵消行星轮所受径向力的均载机构。当变速器工作时,行星轴转动带动行星轮转动,行星轴与行星轮之间因均载机构的作用抵消了行星轮所受的部分承载力提高了工作稳定性。在上述的自动变速器均载式行星机构中,所述的均载机构包括固定在上述行星轴悬空端的齿轮轴套,所述的行星轴为同径轴,该悬空端的轴心线与其余部分行星轴的轴心线平行并且两轴心线通过平滑曲线过渡连接,所述的齿轮轴套与上述的行星轮通过轴承连接。当行星轴转动时,带动行星轮转动,由于两者是平滑曲线过渡连接,行星轴带动行星轮转动时产生一个径向力,而该径向力能够与行星架所受的承载力进行抵消,使行星轴受力均匀。作为另一种均载机构方案,在上述的自动变速器均载式行星机构中,所述的均载机构包括固定在上述行星轴悬空端的齿轮轴套,所述行星轴的轴心线为直线且偏心设置在齿轮轴套上,所述的齿轮轴套与上述的行星轮通过轴承连接。由于偏心固定,当行星轴转动时,行星轮因偏心作用产生一个径向力,转动时该径向力抵消了行星轮所受的部分承载力,使行星轴受力均匀。在上述的自动变速器均载式行星机构中,所述的轴承为滚针轴承。滚针轴承可承受较大的径向力。在上述的自动变速器均载式行星机构中,所述的行星架与行星轴固定连接。提高工作稳定性。在上述的自动变速器均载式行星机构中,所述的齿轮轴套为圆筒状,且齿轮轴套的外端内侧面设有凸台,上述行星轴的悬空端伸入到所述齿轮轴套内且与所述的凸台紧配合连接。齿轮轴套与轴配合紧密,固定牢靠。在上述的自动变速器均载式行星机构中,所述齿轮轴套的内径大于行星轴的外径。作用与行星轴上,起导正、限位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自动变速器均载式行星机构具有以下优点I、利用行星轴带动行星轮转动产生的径向力来抵消承载力,实现行星轮之间载荷均匀分布,提高其工作寿命。2、采用滚针轴承,所能承受的径向力更大。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行星架;2、行星轮;3、行星轴;4、均载机构;4a、滚针轴承;4b、齿轮轴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I所示,一种自动变速器均载式行星机构,包括行星架I和行星轮2,行星架I一侧设有行星轴3,行星轴3的一端固定在行星架I上,另一端为悬空端,上述的行星轮2设置在悬空端,行星轴3的悬空端与行星轮2之间设有抵消行星轮2所受径向力的均载机构4,均载机构4包括固定在上述行星轴3悬空端的齿轮轴套4b,所述的行星轴3为同径轴,该悬空端的轴心线与其余部分行星轴3的轴心线平行并且两轴心线通过平滑曲线过渡连接,所述的齿轮轴套4b与上述的行星轮2通过轴承连接;作为另一种均载机构4方案,均载机构4包括固定在上述行星轴3悬空端的齿轮轴套4b,行星轴3的轴心线为直线且偏心设置在齿轮轴套4b上,齿轮轴套4b与上述的行星轮2通过轴承连接,轴承为滚针轴承4a,行星架I与行星轴3固定连接,齿轮轴套4b为圆筒状,且齿轮轴套4b的外端内侧面设有凸台,上述行星轴3的悬空端伸入到所述齿轮轴套4b内且与所述的凸台紧配合连接,齿轮轴套4b的内径大于行星轴3的外径。当变速器工作时行星轴3转动,行星轴3悬空端的轴心线与其余部分行星轴3的轴心线平行并且两轴心线通过平滑曲线过渡连接这样当行星轴3转动时就会产生一个径向力,由于变速器的自身结构造成行星轮2在工作中收到承载力,而这个承载力造成了行星轴3受力不均造成其工作噪音过大且影响其寿命,而本设计所产生的径向力一定程度上将行星轮2所受的承载力进行了抵消,使得行星轴3工作寿命得到延长,噪音降低,效率提高;而另一个设计方案也是同理,通过悬空端固定的偏心,转动时产生径向力来达到前一个方案一样的效果。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 行星架I、行星轮2、行星轴3、均载机构4、滚针轴承4a、齿轮轴套4b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变速器均载式行星机构,包括行星架(I)和行星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星架(I) 一侧设有行星轴(3),行星轴(3)的一端固定在行星架(I)上,另一端为悬空端,上述的行星轮(2)设置在悬空端,所述行星轴(3)的悬空端与行星轮(2)之间设有抵消行星轮⑵所受径向力的均载机构(4)。2.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均载式行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均载机构(4)包括固定在上述行星轴(3)悬空端的齿轮轴套(4b),所述的行星轴(3)为同径轴,该悬空端的轴心线与其余部分行星轴(3)的轴心线平行并且两轴心线通过平滑曲线过渡连接,所述的齿轮轴套(4b)与上述的行星轮(2)通过轴承连接。3.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均载式行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均载机构(4)包括固定在上述行星轴(3)悬空端的齿轮轴套(4b),所述行星轴(3)的轴心线为直线且偏心设置在齿轮轴套(4b)上,所述的齿轮轴套(4b)与上述的行星轮(2)通过轴承连接。4.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均载式行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为滚针轴承(4a)。5.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均载式行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星架(I)与行星轴(3)固定连接。6.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均载式行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轴套(4b)为圆筒状,且齿轮轴套(4b)的外端内侧面设有凸台,上述行星轴(3)的悬空端伸入到所述齿轮轴套(4b)内且与所述的凸台紧配合连接。7.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均载式行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轴套(4b)的内径大于行星轴(3)的外径。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变速器均载式行星机构,属于机械
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自动变速器均载式行星机构能够在行星轮受载不均匀的问题。该自动变速器均载式行星机构,包括行星架和行星轮,行星架一侧设有行星轴,行星轴的一端固定在行星架上,另一端为悬空端,行星轮设置在悬空端,行星轴的悬空端与行星轮之间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变速器均载式行星机构,包括行星架(1)和行星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星架(1)一侧设有行星轴(3),行星轴(3)的一端固定在行星架(1)上,另一端为悬空端,上述的行星轮(2)设置在悬空端,所述行星轴(3)的悬空端与行星轮(2)之间设有抵消行星轮(2)所受径向力的均载机构(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吉陈勇罗大国范钰琢吴飞阳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