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辊式连铸机里浇铸金属带的且截面形状可调的浇铸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534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在两个间距可调的并可冷却的平行浇铸辊的浇缝中连铸金属带的浇铸辊。为了调节浇铸辊外辊套的截面形状,提出了一个轴(1),该轴具有一个径向有间距地围绕该轴的套筒(2)和一个外周面的凸度可在浇铸作业中调节的外辊套(3)。为此,在套筒(2)内侧形成用于泵送液体的环形压力腔(3c),所述压力腔形成在套筒(2)和装上的带(13)之间。另外,浇铸辊具有使环形压力腔(3c)与一个液压的外部增压系统连接的机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在两个间距可变的并可冷却的平行浇铸辊的浇缝里浇铸金属带的浇铸辊。
技术介绍
已经知道了具有通过一个固定不动的电机、传动装置和带有转动轴的联轴节被驱动的浇铸辊。这种结构的一个缺点是,浇铸辊只能在一侧进行更换。为此,必须很费事地将浇铸辊与驱动装置脱开。另一种结构方式是使一个浇铸辊轴与一个环形转矩电机连接,该电机以其固定不动的轴带动浇铸辊的轴一起转动。这种结构的缺点是,浇铸辊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这使得冷却介质的导向输送机构的动态密封变得必不可少。文献EP0900607A1描述了一种其外辊套与一个驱动轴连接的浇铸辊。多个调整件设置在外辊套内,以便调整外辊套的形状。驱动轴穿过一个大直径的支承件并且借助周转圆式传动件与外辊套连接。调整件在外辊套内面和支承管之间作用,所述支承管作为初级结构件地成实心状,以便吸收调整件的反作用力。文献DE19737117A1涉及金属带且特别是铁金属带的双辊式连铸。浇铸辊的外界面通过纵向延伸的冷却水通道被冷却。冷却水通过在浇铸辊一端壁中的径向通道被送往每个辊的通道并且从那些通道中经过在浇铸辊一相反端壁里的其它径向通道被输出。冷却水在一个浇铸辊的所有纵向通道里在一个纵向上流动并且在另一个浇铸辊的所有纵向通道力沿相反纵向流动。文献EP0680795A1描述了用于一个金属带连铸机的在辊颈处受支承的辊。每个浇铸辊具有一个由导热性优良的材料制成的外辊套,所述外辊套在一个冷却区里从金属液中散发走凝固热并且具有一个在辊颈处有出口的中央芯部,其中冷却通道平行于辊轴线地经过外辊套,所述冷却通道接受冷却介质且尤其是水。在浇铸辊的端面上设有冷却介质管路,它们可调节地将冷却介质分配给冷却通道。文献EP0390924B1描述了一种金属带连铸机,其中该装置具有以下部分一对内冷式浇铸辊,它们在相反方向上转动并且被布置成相互平行,一对由耐火材料构成的阻流密封,它们安装在浇铸辊对的两侧上,以便与浇铸辊外周面一起形成一个金属液浇铸熔池。金属液经过浇缝被连铸成金属带。DE19919354A1描述了一种双辊式金属带连铸机,它具有一对水平的浇铸辊。一对侧板与浇铸辊端面接合,以便形成浇铸带的侧封界面。一对侧板支架固定侧板并且滑动机构将所需的封闭力施加到侧板上。滑动机构通过铰链连接与侧板之间连接,所述铰链连接由水平的铰接销和垂直的铰接销构成,以便能够使侧板和辊端通过转动既纵向对准辊,又侧对准辊,但防止了板转动。文献EP0903191A2公开了一种金属带连铸机,它包括一个对平行的浇铸辊,金属液被供给所述浇铸辊。浇铸辊设置在滑座上,所述滑座可以在一个框架上滑动,以使浇铸辊能靠拢和分开。文献EP0471731B1描述了一种双辊式带材连铸机,它具有一对侧挡装置,所述侧挡装置在浇铸辊的对置端部上紧贴着辊,其中每个侧挡装置具有一个装在一支撑板上的并由耐火材料构成的衬部以及使该装置振动的机构。侧挡装置的衬部与浇铸辊端部处于接触中。这两个装置的振动机构平行于带材浇铸方向地振动,而衬部始终保持接触浇铸辊端部。文献DE3336692C2描述了一种利用一对限定出一道浇缝的、内部受液体冷却的并与整个金属直接接触的平行浇铸辊来连铸金属板的方法。在原始状态下,每个浇铸辊的外周面都有一个负的辊凸度。当开始连铸作业时,一个压力被施加到每个辊的一内区域上,从而这两个浇铸辊的外表面成真正的圆柱形。在熔融金属加热了浇铸辊外周面时施加于一个浇铸辊内区域上的压力随着连铸的进行而减小,从而每一个浇铸辊的外周面成为线性的并保持没有任何热凸度的真正圆柱形。从结构上说,这是通过一个辊轴、一个安装在辊轴上的内套、一个装在内套上的并在其外周面上具有负的辊凸度并在其内周面上形成有冷却通道的外辊套、一个形成在内套内周面的轴向中央区上的液压腔实现的,所述液压腔可调节地与一个高压液体供应源连接。文献US4811780A公开了一种金属带连铸机,其中一对浇铸辊在相反方向上转动并且浇铸辊分别具有彼此相对地布置的水平轴。此外,该连铸机具有一对侧挡装置,它们近似于浇铸带材宽度地相互间隔开,以便由此一来在浇铸辊的外周面上形成一个金属液窝。通过浇铸辊之间缝隙,由来自金属液窝的金属液连铸出金属带。侧挡装置是如此布置的,即它的至少一部分接触每个浇铸辊的外周面。侧挡装置由耐火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令人满意的耐磨性。接触侧挡装置的浇铸辊外周面形成有一个能磨削的粗糙表面。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在浇铸作业中如此调整构成浇缝的浇铸辊的外侧辊套,即浇铸带材获得了可预定并可重现的正或负的凸度。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浇铸辊支承结构以及介质输送连接机构和驱动装置能够更换时间短地快速进行浇铸辊更换并且在浇铸辊中形成冷却介质系统能够充分补偿不同的热膨胀。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如权利要求1前序所述类型的浇铸辊中,如此完成该任务,即该浇铸辊具有一轴,该轴有一个径向有间距地围绕该轴的套筒和一个其外周面的凸度可以在浇铸作业中调整的外辊套,该浇铸辊还有至少一个用于液体泵送的环形压力腔以及用于使环形压力腔和一个液压的外部增压系统连接的辅助机构,该压力腔形成在套筒和浇铸辊辊套之间。通过将压力腔设置在套筒周面上,可以很准确地调整浇铸辊的凸度,以便获得所希望的铸带截面形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辊套对流式冷却防止了辊套从右向左或反之的不同的径向热膨胀。另外,在按照本专利技术地用环形转矩电机驱动浇铸辊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浇铸辊的快速更换并进而缩短了更换时间。按照液压系统中的压力值,可以调整可重复的凸度变化程度。可以在端面上进行穿过轴地输送使环形压力腔液压胀大所需的高压介质,在这个端面上也进行冷却水输入,因而,环形转矩电机可以设置在轴的另一端面上。附图说明从以下对附图示意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的描述中,得到了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细节、特征和优点。图1是浇铸辊内部结构的局剖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按照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套筒2内侧上的环形压力腔3c的液体泵送来调节辊身截面形状,所述压力腔形成在套筒2及装在该套筒上的带13之间。因压力而变形的带13对环形压力腔3c产生一个力并且由此使浇铸辊辊套3变形。环形压力腔也可以如此形成,即它造成驱动轴将转矩传递给浇铸辊辊套3。支承浇铸辊辊套3的径向腔3c能够至少局部地具有侧掏槽,以便在调整凸度时实现更弹性的力平衡。浇铸辊的可快速更换性通过安装到轴1上的环形转矩电机6和穿过水夹紧板14的水输入输出部来实现。调节浇铸辊辊套3的截面所需的油的输送是穿过轴1并与水输入输出部14a、14b相对地进行的。因此,用于液体高压介质的连接机构和用于水输入输出的连接机构被安置在轴1的同一侧上。冷却介质对流流过浇铸辊是从左到右地流经冷却介质流孔3a而实现的。冷却水经水夹紧板14a流入在轴1的孔1a和管7之间的空间里并继续流过在轴部1b内的径向孔、在环9中的径向缝、冷却孔3a、缝12、环11、所装上的套筒2的轴向孔2a、环10、轴1的径向孔1c以及管7。冷却水又经水夹紧板14b流出。通过在浇铸辊里的上述冷却水输送结构,冷却水流经各浇铸辊的经历路程对两个流向来说是一样的。因此,充分获得了对浇铸辊的不同热膨胀状况的重要补偿。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浇铸辊通过对流式冷却介质流动以及快速更换的结构而具有了可调整截面形状的结构,所以它们非常有利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在两个间距可调的并可冷却的平行浇铸辊的浇缝中浇铸金属带的浇铸辊,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一个轴(1),该轴具有一个径向有间距地围绕该轴的套筒(2)和一个外周面的凸度可在浇铸作业中调节的外辊套(3),它还有至少一个用于泵送液体的并成形于套筒(2)和辊套(3)之间的环形压力腔(3c)以及使环形压力腔(3c)与一个液压的外部增压系统连接的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KP埃伯温
申请(专利权)人:SMS迪马格股份公司主要管理灵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