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高温试验间温度控制系统,属于温度控制技术领域;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可以分区均匀快速加热高温试验间的温度控制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高温试验间的内部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组定温加热系统,每组定温加热系统由一个温度传感器和两个均匀加热装置构成,每个均匀加热装置由加热箱和安装在加热箱顶部的平风径向鼓风机构成,加热箱中设置有电热管;每组上述的定温加热系统均设置有一组对应的温度控制装置,每组温度控制装置主要由温度控制器、控制继电器和交流接触器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煤矿领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一种高温试验间温度控制系统,属于温度控制
技术介绍
矿用救生舱作为遭遇突发性事故时供井下避险人员自我防护设施的一种临时性避难场所,可能会遇到高温事故,因此救生舱应具有承受外界环境瞬间高温的能力和持续耐高温能力,所以对救生舱进行持续耐高温能力测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般将救生舱置于高温试验间中,对救生舱进行持续耐高温能力测试,目前高温试验间大多采用中央空调加温控制方案或烘烤箱加温控制方案,中央空调加温时间长,温差大;烘烤箱加温时间短,但由于烘烤箱大多采用可控硅调压控制方式控制,不能分区域进行加温控制,也不能同时观察到高温试验间内多个测温点的实时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分区均匀快速加热高温试验间的温度控制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温试验间温度控制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台和定温加热系统;高温试验间的内部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组定温加热系统,每组定温加热系统由一个温度传感器和两个均匀加热装置构成,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两个均匀加热装置之间;每个均匀加热装置由加热箱和安装在加热箱顶部的平风径向鼓风机构成,所述加热箱中设置有电热管;每组上述的定温加热系统均设置有一组对应的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均安装在中央控制台上,每组温度控制装置主要由温度控制器、控制继电器和交流接触器构成,所述温度控制器与控制继电器电连接,所述控制继电器与交流接触器电连接;所述温度控制装置中的控制继电器与对应定温加热系统中的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温度控制装置中的交流接触器与对应定温加热系统中的电热管电连接。所述加热管为碳纤维长丝发热体螺旋型电热管;所述加热箱中还设置有热能反射板和防辐射散热板。上述平风径向鼓风机的开关均安装在中央控制台上,所述中央控制台设置在高温试验间的外部。所述高温试验间内部侧壁上设置的定温加热系统为六组,所述中央控制台上安装的温度控制装置为六组。所述定温加热系统安装在距离高温试验间底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采用传统的温度控制器、控制继电器、控制接触器、温度传感器、碳纤维长丝发热体螺旋型电热管和平风径向鼓风机等元件组合构成温度控制系统,结构紧凑,成本低廉;温度传感器、碳纤维长丝发热体螺旋型电热管和平风径向鼓风机合理分布在高温试验间中的六个测温区域,有效降低各个区域的温差,整个高温试验间实现温度平衡;没有改变高温试验间的整体结构,改装简单易行;温度控制器实现自动实时的数据显示,方便工作人员观察,更加人性化。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定温加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闻温试验间、2为中央控制台、3为定温加热系统、4为温度传感器、5为均匀加热装置、6为平风径向鼓风机、7为加热箱、8为电热管、9为热能反射板、10为防辐射散热板、11为温度控制器、12为控制继电器、13为交流接触器。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至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高温试验间温度控制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台2和定温加热系统3 ;高温试验间I的内部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组定温加热系统3,每组定温加热系统3由一个温度传感器4和两个均匀加热装置5构成,所述温度传感器4位于两个均匀加热装置5之间;每个均匀加热装置5由加热箱7和安装在加热箱7顶部的平风径向鼓风机6构成,所述加热箱7中设置有电热管8 ;每组上述的定温加热系统3均设置有一组对应的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均安装在中央控制台2上,每组温度控制装置主要由温度控制器11、控制继电器12和交流接触器13构成,所述温度控制器11与控制继电器12电连接,所述控制继电器12与交流接触器13电连接;所述温度控制装置中的控制继电器11与对应定温加热系统3中的温度传感器4电连接,温度控制装置中的交流接触器13与对应定温加热系统3中的电热管8电连接。所述加热管8为碳纤维长丝发热体螺旋型电热管,所述加热箱7中还设置有热能反射板9和防辐射散热板10,加热箱7中设置有多根加热管8、多块热能反射板9和防辐射散热板10,加热更快,缩短加热时间。作为优选,将高温试验间I均分为六个加温控制区域,在对应每个加温控制区域的高温试验间I的内部侧壁上安装一组定温加热系统3,所述定温加热系统3均安装在距离高温试验间I底部的三分之一高度处;中央控制台2上安装有六组对应的温度控制装置,每组温度控制装置由温度控制器11、控制继电器12和交流接触器13组成,温度控制器11分别与控制继电器12和设置在定温加热系统3中的温度传感器4电连接,控制继电器12与交流接触器13电连接,交流接触器13与设置在加热箱7中的多根碳纤维长丝发热体螺旋型电热管8电连接。高温试验间温度控制系统正常工作时,外接的电源为整个温度控制系统供电,每个温度控制器11上设置相同的加温范围,安装在试验间侧壁上的温度传感器4分别采集所在区域的实时温度,并将温度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应的温度控制器11,温度控制器11获取温度信息后将控制信号传输给控制继电器12,控制继电器12的常开触点闭合,交流接触器13的线圈得电导通,交流接触器13的主触点闭合,与交流接触器13主触点电连接的碳纤维长丝发热体螺旋型电热管8得电,开始加热所在区域;当加热温度达到温度控制器11的设定温度时,控制继电器12的常闭触点断开,切断交流接触器13的信号输入,交流接触器13的主触点断开,碳纤维长丝发热体螺旋型电热管8失电,停止加热所在区域;此时温度控制器11上同时显示温度设定值和实测温度值,便于工作人员观测,掌握试验结果。上述平风径向鼓风机6的开关均安装在中央控制台2上,试验开始,闭合控制平风径向鼓风机6的开关,平风径向鼓风机6开始工作,碳纤维长丝发热体螺旋型电热管8发出的热量通过平风径向鼓风机6在高温试验间I中均匀流通,有效降低各个加温控制区域的温差,整个高温试验间实现温度平衡;试验结束,断开开关,平风径向鼓风机6停止工作。实际应用中,作为优选,矿用救生舱与高温试验间I内部侧壁上安装的定温加热系统4的水平距离为600_,采用该种放置方式获得的实验结果更为准确。中央控制台2设置在高温试验间I的外部,采用本技术作为矿用救生舱持续 耐高温实验的温度控制系统,工作人员只要在试验间外面操作中央控制台2上的相应装置,便可实时观测试验数据,有效的确保了试验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权利要求1.一种闻温试验间温度控制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台(2)和定温加热系统(3);其特征在于高温试验间(I)的内部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组定温加热系统(3),每组定温加热系统(3 )由一个温度传感器(4 )和两个均匀加热装置(5 )构成,所述温度传感器(4 )位于两个均匀加热装置(5)之间;每个均匀加热装置(5)由加热箱(7)和安装在加热箱(7)顶部的平风径向鼓风机(6)构成,所述加热箱(7)中设置有电热管(8); 每组上述的定温加热系统(3)均设置有一组对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温试验间温度控制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台(2)和定温加热系统(3);其特征在于:高温试验间(1)的内部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组定温加热系统(3),每组定温加热系统(3)由一个温度传感器(4)和两个均匀加热装置(5)构成,所述温度传感器(4)位于两个均匀加热装置(5)之间?;每个均匀加热装置(5)由加热箱(7)和安装在加热箱(7)顶部的平风径向鼓风机(6)构成,所述加热箱(7)中设置有电热管(8);每组上述的定温加热系统(3)均设置有一组对应的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均安装在中央控制台(2)上,每组温度控制装置主要由温度控制器(11)、控制继电器(12)和交流接触器(13)构成,所述温度控制器(11)与控制继电器(12)电连接,所述控制继电器(12)与交流接触器(13)电连接;所述温度控制装置中的控制继电器(11)与对应定温加热系统(3)中的温度传感器(4)电连接,温度控制装置中的交流接触器(13)与对应定温加热系统(3)中的电热管(8)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咸士玉,张孟,辛泳霖,李凯,
申请(专利权)人:长治清华机械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