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腐蚀槽内辊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7613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7:41
一种酸腐蚀槽内辊轴,包括采用碳化硅制成的辊轴,还包括采用碳化硅制成的轴套,轴套套设在辊轴外,轴套的厚度小于辊轴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一种新型材料碳化硅,取代玻璃轴,并用碳化硅材料做成轴套,控制好间隙,取代轴承来负担底辊的转动。本身碳化硅材质及其耐磨、耐强酸、耐高温,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出现故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极箔生产设备,具体来说是一种酸腐蚀槽内辊轴
技术介绍
原来我们腐蚀线酸槽内底辊轴均采用玻璃轴,两端加轴承来负担底辊的转动。但是这种结构很容易出现故障,轴承长期在高温酸内极易变形,造成生产线停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极箔生产设备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 种酸腐蚀槽内辊轴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酸腐蚀槽内辊轴,包括采用碳化硅制成的辊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用碳化硅制成的轴套,所述轴套套设在辊轴外,所述轴套的厚度小于辊轴的直径。上述的一种酸腐蚀槽内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轴与轴套之间设置有间隙。上述的一种酸腐蚀槽内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台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一种新型材料碳化硅,取代玻璃轴,并用碳化硅材料做成轴套,控制好间隙,取代轴承来负担底辊的转动。本身碳化硅材质及其耐磨、耐强酸、耐高温,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出现故障。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参见图1,一种酸腐蚀槽内辊轴,包括采用碳化硅制成的辊轴100,还包括采用碳化硅制成的轴套200,轴套200套设在辊轴100外,轴套200的厚度小于辊轴100的直径。并且辊轴100与轴套200之间设置有间隙,这样使得轴套200取代轴承来负担辊轴100的转动。在轴套20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台阶2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一种新型材料碳化硅,取代玻璃轴,并用碳化硅材料做成轴套,控制好间隙,取代轴承来负担底辊的转动。本身碳化硅材质及其耐磨、耐强酸、耐高温,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出现故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 界定。权利要求1.一种酸腐蚀槽内辊轴,包括采用碳化硅制成的辊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用碳化硅制成的轴套,所述轴套套设在辊轴外,所述轴套的厚度小于辊轴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酸腐蚀槽内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轴与轴套之间设置有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酸腐蚀槽内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台阶。专利摘要一种酸腐蚀槽内辊轴,包括采用碳化硅制成的辊轴,还包括采用碳化硅制成的轴套,轴套套设在辊轴外,轴套的厚度小于辊轴的直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一种新型材料碳化硅,取代玻璃轴,并用碳化硅材料做成轴套,控制好间隙,取代轴承来负担底辊的转动。本身碳化硅材质及其耐磨、耐强酸、耐高温,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出现故障。文档编号C23F1/08GK202671659SQ20122030056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6日专利技术者蔡向春, 陈正军, 李长胜, 檀新来 申请人:海门市三鑫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酸腐蚀槽内辊轴,包括采用碳化硅制成的辊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用碳化硅制成的轴套,所述轴套套设在辊轴外,所述轴套的厚度小于辊轴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向春陈正军李长胜檀新来
申请(专利权)人:海门市三鑫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