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龙门起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27012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式龙门起重装置,包括套筒、立柱、横梁和液压装置;立柱下端套在套筒内,立柱顶部设置有第一套管,横梁横穿第一套管,横梁上还套有第二套管,第二套管通过导向柱与起重钩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横梁能够自由伸缩,吊钩也能沿横梁移动伸入封闭设备内部进行起吊,并且吊钩还能将重物很容易起吊到设备外部,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修理,这样可以使本装置在操作空间狭小的环境下具有更大的灵活度和可操作性,本装置结构紧凑、合理、体积小、重量轻,只需要一人就可进行操作,工作效率可以大幅度提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起重装置
,涉及一种移动式龙门起重装置
技术介绍
移动式龙门起重装置,是针对操作空间小,工作场地狭窄和封闭环境下起吊重物而设计的。对于一些操作空间狭小的工作环境中,普通的龙门起重装置由于体积庞大,不能发挥其作用,而使得只能靠多名工人和简单工具共同配合下完成起吊重物的工作。使用该种装置可以实现以前无法实现的起吊工作,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原来需要多人的工作现在只需一人就可完成,同时大大提高了起吊的提高安全性,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效率。然而,现有的普通龙门起重机由于横梁固定不能自由伸缩存在诸多不足,现有龙门起重机龙门可以沿着导轨进行水平滑动,起吊装置可以做进行上下的垂直运动,但是横梁长度不能改变,占地面积很大,对安装条件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在狭窄空间、封闭设备内和复杂安装条件等特殊工况环境下无法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龙门起重装置,以克服普通龙门起重机横梁固定不能移动,而无法起吊狭窄空间或封闭设备内物体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式龙门起重装置,包括套筒、立柱、横梁和液压装置;立柱下端套在套筒内,立柱顶部设置有第一套管,横梁横穿第一套管,横梁上还套有第二套管,第二套管通过导向柱与起重钩连接。其中,液压装置包括手动泵、第一油箱、第二油箱、第一双作用活塞缸和第二双作用活塞缸;手动泵的油腔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一油箱相通连接,第一管道上设置有吸油单向阀;手动泵的油腔通过第二管道与第二双作用活塞缸的下油腔相通连接,靠近手动泵的第二管道上设置有排油单向阀,靠近第二双作用活塞缸的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第二双作用活塞缸的上油腔通过第三管道与第二油箱相通连接,第三管道与第一管道通过第四管道相通连接,第三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第一双作用活塞缸的下油腔通过第五管道与第二管道相通连接,第一双作用活塞缸的上油腔通过第六管道与第三管道相通连接;第五管道和第六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第三截止阀和第四截止阀。其中,起重钩由钩柄和固定在钩柄一端的钩头组成,钩柄套在导向柱上;弟一双作用活塞缸位于钩柄内部,第一双作用活塞缸活塞的上下表面分别固定有第一上柱头和第一下柱头,第一上柱头和第一下柱头与钩柄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轴承。其中,第二双作用活塞缸位于立柱内部,第二双作用活塞缸活塞的上下表面分别固定有第二上柱头和第二下柱头,第二上柱头和第二下柱头与立柱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轴承。其中,横梁上固定有齿条,齿条与齿轮啮合,齿轮与减速机构同轴连接,减速机构的链轮上套有链条,减速机构固定在第二套管上。其中,横梁的断截面为“工”字形,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上设置有转轴,“工”字形横梁的四个端部与转轴接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横梁能够自由伸缩,吊钩也能沿横梁移动伸入封闭设备内部进行起吊,并且吊钩还能将重物很容易起吊到设备外部,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修理,这样可以使本装置在操作空间狭小的环境下具有更大的灵活度和可操作性,本装置结构紧凑、合理、体积小、重量轻,只需要一人就可进行操作,工作效率可以大幅度提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移动式龙门起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龙门起重装置的液压装置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龙门起重装置横梁横向移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套筒,2.立柱,3.横梁,4.第一套管,5.第二套管,6.起重钩,6_1.钩柄,6-2.钩头,7.手动泵,8.第一油箱,9.第二油箱,10.第一双作用活塞缸,10-1.第一上柱头,10_2.弟一下柱头,11.弟_■双作用活塞缸,11_1.弟_■上柱头,11_2.弟_■下柱头,12_1.第一管道,12-2.第二管道,12-3.第三管道,12-4.第四管道,12-5.第五管道,12-6.第六管道,13.吸油单向阀,14.排油单向阀,15-1.第一截止阀,15-2.第二截止阀,15-3.第三截止阀,15-4.第四截止阀,16.导向柱,17.链条,18.减速机构,19.齿轮,20.齿条,21.转轴,22.底板,23.滚轮,24.锁紧机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式龙门起重装置,包括套筒I、立柱2、横梁3和液压装置;立柱2下端套在套筒I内,立柱2顶部设置有第一套管4,横梁3横穿第一套管4,横梁3上还套有第二套管5,第二套管5通过导向柱16与起重钩6连接,起重钩6由钩柄6-1和固定在钩柄6-1 —端的钩头6-2组成,钩柄6-1套在导向柱16上;立柱2固定在底板22上,底板22底部设置有多个滚轮23。如图2所示,液压装置包括手动泵7、第一油箱8、第二油箱9、第一双作用活塞缸10和第二双作用活塞缸11 ;手动泵7的油腔通过第一管道12-1与第一油箱8相通连接,第一管道12-1上设置有吸油单向阀13 ;手动泵7的油腔通过第二管道12-2与第二双作用活塞缸11的下油腔相通连接,靠近手动泵7的第二管道12-2上设置有排油单向阀14,靠近第二双作用活塞缸11的第二管道12-2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15-1 ;第二双作用活塞缸11的上油腔通过第三管道12-3与第二油箱9相通连接,第三管道12-3与第一管道12-1通过第四管道12-4相通连接,第三管道12-3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15-2 ;第一双作用活塞缸10的下油腔通过第五管道12-5与第二管道12-2相通连接,第一双作用活塞缸10的上油腔通过第六管道12-6与第三管道12-3相通连接;第五管道12-5和第六管道12_6上分别设置有第三截止阀15-3和第四截止阀15-4。第一双作用活塞缸10位于钩柄6-1内部,第一双作用活塞缸10活塞的上下表面分别固定有第一上柱头10-1和第一下柱头10-2,第一上柱头10-1和第一下柱头10-2分别与钩柄6-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轴承,钩柄6-1能绕着第一上柱头10-1和第一下柱头10-2进行360度旋转。第二双作用活塞缸11位于立柱2内部,第二双作用活塞缸11活塞的上下表面分别固定有第二上柱头11-1和第二下柱头11-2,第二上柱头11-1和第二下柱头11-2与立柱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轴承,立柱2能绕着第二上柱头11-1和第二下柱头11-2进行360度旋转。如图3所示,横梁3上固定有齿条20,齿条20与齿轮19啮合,齿轮19与减速机构18同轴连接,减速机构18的链轮上套有链条17,减速机构18固定在第二套管5上。横梁3的断截面为“工”字形,第一套管4和第二套管5上设置有转轴21,“工”字形横梁3的四个端部与转轴21接触。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根据实际工况条件将本技术移动式龙门起重装置通过滚轮23移动到合适位置,首先,通过锁紧机构24将起重钩6与立柱2锁紧在一起,通过拉动链条17来带动减速机构18转动,减速机构18带动齿轮19转动,齿轮19与齿条20啮合,齿条20带动横梁3直线移动,在横梁3移动过程中,与横梁3接触的转轴21跟着转 动,来保证横梁3的沿着水平方向平稳直线移动,避免上下窜动。当横梁3移动到指定长度,再与外界的提供的支撑体搭接在一起。然后,解开锁紧机构,利用液压装置调整立柱2的上下位置,从而调整横杆3的上下位置,其具体的操作步骤为在关闭第三截止阀15-3和第四截止阀15-4的情况下,打开第一截止阀15-1和第二截止阀15-2,如果向下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式龙门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1)、立柱(2)、横梁(3)和液压装置;立柱(2)下端套在套筒(1)内,立柱(2)顶部设置有第一套管(4),横梁(3)横穿第一套管(4),横梁(3)上还套有第二套管(5),第二套管(5)通过导向柱(16)与起重钩(6)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峰虢飞圳兰江冯小明张士勇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理工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