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26539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7:03
一种传输装置,包括:滚轮;包覆所述滚轮的传输带、设置在所述传输带一侧的板状部件、固定在所述板状部件上的固定部件、一端与所述固定部件以可转动方式连接的可动部件、支撑部件、固定在所述可动部件的另一端的第一杆状部件、及嵌套在所述第二杆状部件上的转盘;其中,所述支撑部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可动部件下方,所述转盘设置在所述传输带的上方,与所述板状部件相比,所述转盘更靠近所述传输带的进料端头。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传输装置,可以避免出现卡板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造业,尤其涉及一种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在机械加工领域,待加工元件从一个设备到另一个设备通常通过传输装置实现运输。现有的传输装置一般为由滚轮带动的传输带。这种传输装置由于一般为单板,因而在两个设备的衔接处经常出现待加工元件未实现平稳传输,即出现卡板问题,这会造成待加工元件浪费。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新的传输装置加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出一种新的传输装置,以避免出现卡板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传输装置,包括滚轮与包覆所述滚轮的传输带;设置在所述传输带一侧的板状部件;固定在所述板状部件上的固定部件;一端与所述固定部件以可转动方式连接的可动部件;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可动部件下方;固定在所述可动部件的另一端的第一杆状部件;嵌套在所述第一杆状部件上的转盘,所述转盘设置在所述传输带的上方,与所述板状部件相比,所述转盘更靠近所述传输带的进料端头。可选地,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固定连接的底板与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板状部件固定,所述侧板与所述可动部件以可转动方式连接。可选地,所述支撑部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板状部件上或所述底板上。可选地,所述支撑部件为贯穿在所述可动部件上的第二杆状部件及嵌套于所述第二杆状部件上位于所述可动部件下方的第一挡块。可选地,与设置第一挡块的一侧相对,所述第二杆状部件位于所述可动部件的上方部分固定有第二档块。可选地,传输装置还包括嵌套在所述第二杆状部件上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可动部件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二挡块上。可选地,传输装置还包括嵌套在所述第二杆状部件上的弹簧、第一垫片与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垫片抵靠在所述可动部件上,所述第二垫片抵靠在所述第二挡块上,所述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一垫片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二垫片上。可选地,所述第二杆状部件固定有第二挡块的一端具有螺纹,所述第二挡块为嵌套在所述螺纹上的螺母。可选地,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可动部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螺栓的螺杆靠近头部的一端无螺纹,远离头部的一端具有螺纹,所述可动部件具有与无螺纹部分的螺杆匹配的贯通孔,所述固定部件具有与有螺纹部分的螺杆匹配的螺孔。可选地,所述转盘包括凹进的内盘与相对凸出的外盘,所述内盘与所述外盘固定连接,所述内盘嵌套在所述第二杆状部件上,所述第二杆状部件位于所述可动部件的两侧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内盘抵靠,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可动部件抵靠。 可选地,所述转盘包括凹进的内盘与相对凸出的外盘,所述内盘与所述外盘固定连接,所述内盘嵌套在所述第二杆状部件上,所述第二杆状部件位于所述可动部件的两侧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可动部件之间具有第一弹性垫片,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内盘抵靠,所述第一弹性垫片分别与所述第二凸块、所述可动部件抵靠。可选地,所述内盘为筒状结构或滚动轴承。可选地,所述内盘为筒状结构,所述内盘与所述外盘一体成型。可选地,所述内盘为滚动轴承,所述外盘与所述滚动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内盘与所述可动部件的结合面上具有第二弹性垫片。可选地,所述转盘的外周具有弹性包边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在位于传输带一侧的板状部件上设置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与可动部件的一端可转动连接,该可动部件另一端设置有转盘,且该转盘位于轨道的衔接处,此外,在可动部件下方还具有支撑部件的至少部分结构。传输物体进入设备的传输带上时,工作过程为该转盘压在该传输物体上以增大其与传输带之间的摩擦力,不容易从传输带上脱落,进而也解决了卡板问题,此过程中,转盘带动可动部件抬高脱离支撑部件或与支撑部件发生相对运动;设备的传输带上无传输物体时,工作过程为可动部件落在支撑部件上或落在支撑部件的一定高度处,以使得该转盘与传输带之间具有一定距离,防止刮擦传输带。可选方案中,所述支撑部件为贯穿在所述可动部件上的第二杆状部件及嵌套于所述第二杆状部件上位于所述可动部件下方的第一挡块,与设置有第一挡块的一侧相对,所述第二杆状部件位于所述可动部件上方的部分可对可动部件上下运动起类似导轨的作用。可选方案中,与设置第一挡块的一侧相对,所述第二杆状部件位于所述可动部件的上方部分固定有第二档块,该第二挡块可以防止可动部件运行过高发生翻转。可选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传输装置还在第二杆状部件上设置弹簧,该弹簧的一端可以直接抵靠在可动部件上,也可以通过垫片增大接触面积抵靠在可动部件上,另一端同理也可以直接抵靠在第二档块上,也可以通过垫片增大接触面积抵靠在第二档块上。上述弹簧的设置使得可动部件形成了杠杆,该杠杆在转动点在可动部件与固定部件的活动端之间,对该杠杆进行施力的点为转盘与第二杆状部件,具体地传输物体进入设备的传输带上时,该转盘由于压在该传输物体上被抬高,这会带动可动部件绕可转动端抬高形成力矩,此时,弹簧由于被挤压,该弹力会形成抑制可动部件抬高的反力矩,如此可以增大传输物体与传输带之间的摩擦力;此外,该弹簧还以适应不同厚度的传输物体,以使得转盘可以对不同厚度的传输物体提供压力。可选方案中,所述转盘的外周具有弹性包边体,以防止传输物体被刮花。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传输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传输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传输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传输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由于重点在于说明本技术的原理,所以未按比例制图。实施例一以下详细介绍本技术提供的传输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参照图I的传输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及图2的背面结构示意图所示,该传输装置包括滚轮11与包覆所述滚轮11的传输带12 ;设置在传输带12 —侧的挡板13,该挡板13用于对传输物体(未图示)进行限位;固定在挡板13上的固定部件14 ;—端与固定部件14以可转动方式连接的可动部件15 ;固定在可动部件15的另一端的第一杆状部件16 ;贯穿在可动部件15上的第二杆状部件19,所述第二杆状部件19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件14上,所述第二杆状部件19位于所述可动部件15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挡块17与第二档块18,其中,第一档块17位于可动部件15下方;嵌套在第一杆状部件16上的转盘20,所述转盘20设置在传输带12的上方,与挡板13相比,所述转盘20更靠近传输带12的进料端头。将固定部件14设置在挡板13上,提高了部件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在其它实施例中,该固定部件14也可以设置在传输带12—侧的其它板状部件上,该板状部件也可以另外设置。参照图2所示,该固定部件14与可动部件15都为板状结构,位于传输带12的同侦1J,此外,固定部件14为L型,具有相连的一个底板(未图不)与一个侧板(未图不)。固定部件14,具体地为其底板通过螺钉(未图示)固定在挡板13上。需要说明的是,固定部件14位于传输带12的侧面与挡板13位于传输带12的侧面无须对齐。固定部件14,具体地,其侧板与可动部件15通过螺栓21连接。该螺栓21包括头部和螺杆,为方便可动部件15抬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输装置,包括:滚轮、包覆所述滚轮的传输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传输带一侧的板状部件;固定在所述板状部件上的固定部件;一端与所述固定部件以可转动方式连接的可动部件;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可动部件下方;固定在所述可动部件的另一端的第一杆状部件;嵌套在所述第一杆状部件上的转盘,所述转盘设置在所述传输带的上方,与所述板状部件相比,所述转盘更靠近所述传输带的进料端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懿
申请(专利权)人:大陆泰密克汽车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