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待加工孔的毛坯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3506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待加工孔的毛坯件,包括:用于扩孔的铸造孔;以及,设置于所述铸造孔周边的凹槽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待加工孔的毛坯件通过在铸造孔的周边增设凹槽结构,在对铸造孔进行扩孔加工时,防止产生体积较大的加工残留物,从而有效减小了在加工孔时所产生的加工残留物的体积,从而对于有腔体的毛坯件来说,容易将加工残留物清理出腔体外。(*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待加工孔的毛坯件,尤其涉及一种在加工铸造孔时,可防止加工残留的毛坯件,属于加工铸造零件

技术介绍
一般,毛还件加工较大的孔时,首先毛还件在铸造时铸造出铸造孔,然后对铸造孔进行扩孔加工,以得到较大的孔。铸造孔进行扩孔加工时,易造成较大的加工残留物。对于具有腔体的毛坯件来说,较大的加工残留物会进入腔体内,而不易从铸造孔内清理出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毛坯件上对铸造孔加工时,易产生较大加工残留物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待加工孔的毛坯件,其结构简单,不易产生较大的加工残留物。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待加工孔的毛坯件,包括用于扩孔的铸造孔;以及,设置于所述铸造孔周边的凹槽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结构设置于所述铸造孔的边缘处,并与所述铸造孔相贯通。进一步的,所述铸造孔的周边为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的表面具有向下凹陷形成的所述凹槽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结构为自所述铸造孔的边缘向所述凸台结构的边缘贯通的直通槽。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结构数量为多个。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凹槽结构呈放射状分布在所述铸造孔的周边边缘处。进一步的,所述铸造孔扩孔后得到的孔的直径与所述铸造孔的直径之差小于等于所述凹槽结构的长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待加工孔的毛坯件通过在铸造孔的周边增设凹槽结构,在对铸造孔进行扩孔加工时,防止产生体积较大的加工残留物,从而有效减小了在加工孔时所产生的加工残留物的体积,从而对于有腔体的毛坯件来说,容易将加工残留物清理出腔体外。附图说明图I表示本技术的待加工孔的毛坯件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的待加工孔的毛坯件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第一种实施例中的待加工孔的毛坯件在加工孔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表示第二种实施例中的待加工孔的毛坯件在加工孔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I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待加工孔的毛坯件,该毛坯件10(图中仅示出毛坯件的一部分)上铸造有用于扩孔的铸造孔100,在该铸造孔100的周边设置有防止加工残留的凹槽结构200。通过在毛坯件10的铸造孔100周边设置凹槽结构200,在对铸造孔100进行扩孔加工过程中,由钻头等螺旋切割铸造孔100周边而形成的加工残留物会在凹槽结构200处被打断,而不能形成连续的体积较大的加工残留物(碎屑),从而有效减小加工残留物的体积,对于具有腔体的毛坯件而言,即可顺利从加工后得到的孔内将体积较小的加工残留物清理出来。·如图I所示,毛坯件10上的铸造孔100周边可以为凸台结构300,也就是说,铸造孔100铸造于凸台结构300上,凸台结构300的表面设置向下凹陷形成的凹槽结构200,且该凹槽结构200可以是自铸造孔100边缘向凸台结构300边缘贯通的直通槽。直通槽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两个或两个以上。图I所示的直通槽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直通槽呈放射状分布于铸造孔100的周边边缘处。优选的,如图I和图3所示,每一直通槽的长度最好大于或等于铸造孔100与扩孔后形成的孔100’的直径之差,以保证在扩孔过程中始终不存在较大体积的加工残留物。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凸台结构300上的凹槽结构200也可以是不贯通铸造孔边缘与凸台结构300边缘的凹槽形式。如图2所示,毛坯件10上的铸造孔100周边也可以与毛坯件10其他区域在同一平面,在该平面上可以直接加工凹陷形成的凹槽结构。如图2所示的凹槽结构200数量为四个,且四个凹槽结构200呈放射状均匀分布于铸造孔100的周边边缘处。如图2和4所示,优选的,每一直通槽的长度最好大于或等于铸造孔100与扩孔后形成的孔100’的直径之差,以保证不存在较大体积的加工残留物。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凹槽结构最好是设置于铸造孔100的底部,以满足毛坯件10加工完成后的产品美观等要求。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待加工孔的毛坯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待扩孔的铸造孔;以及, 设置于所述铸造孔周边的凹槽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待加工孔的毛坯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设置于所述铸造孔的边缘处,并与所述铸造孔相贯通。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待加工孔的毛坯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孔的周边为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的表面具有向下凹陷形成的所述凹槽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待加工孔的毛坯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为自所述铸造孔的边缘向所述凸台结构的边缘贯通的直通槽。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待加工孔的毛坯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数量为多个。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待加工孔的毛坯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凹槽结构呈放射状分布在所述铸造孔的周边边缘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待加工孔的毛坯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造孔扩孔后得到的孔的直径与所述铸造孔的直径之差小于等于所述凹槽结构的长度。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待加工孔的毛坯件,包括用于扩孔的铸造孔;以及,设置于所述铸造孔周边的凹槽结构。本技术的待加工孔的毛坯件通过在铸造孔的周边增设凹槽结构,在对铸造孔进行扩孔加工时,防止产生体积较大的加工残留物,从而有效减小了在加工孔时所产生的加工残留物的体积,从而对于有腔体的毛坯件来说,容易将加工残留物清理出腔体外。文档编号B22C9/22GK202667552SQ20122038205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日专利技术者高勇, 梁立峰, 贺燕铭, 马童立, 李红强, 周启顺, 赵锦伦 申请人: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待加工孔的毛坯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待扩孔的铸造孔;以及,设置于所述铸造孔周边的凹槽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勇梁立峰贺燕铭马童立李红强周启顺赵锦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