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机等的合模装置、具有该合模装置的模具更换方法以及移动侧模板的更换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2350 阅读:3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尽可能减小闭模高度的压铸机等用的模板以及具有该模板的合模装置。设置在基座(BS)上的合模装置的固定侧模板(FXPL)和移动侧模板(MVPL)分别收纳通用主模(FXD)和(MVD)于其内。以不与上面侧或侧面侧的连杆TBU或TBU干涉的方式,移入开模空间内的一对镶件FINS和MINS,相互分离并与各通用主模紧固连接。当移动侧模板位于合模位置时,闭模高度小到几乎为零,结果能够缩短合模装置的模具开闭方向长度。另外,不会因模具荷重而导致移动侧模板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铸机或注射成形机(以下称为压铸机等),尤其涉及能够尽可能地缩短模具开合方向的长度的合模装置以及具有该合模装置的压铸机等的模具更换方法。
技术介绍
压铸是一种在高速和高压下朝向高精度加工的模具铸造熔融金属的成形方法。由此,与锻造或挤压等的塑性加工或者切削加工相比,压铸具有能够在一个工序中成形复杂形状的成形品的显著优点。因此,压铸机适用作以低廉价格大量生产各种工业用零件或者成形品的工业机械,该成形品是具有复杂形状的构成部件、尤其是需要一定机械强度的零件、部件、汽车发动机等的构成部件。另一方面,为形成上述各种成形品而准备的压铸机用模具是利用单一钢铁材料形成有凹腔的模具。但主要从制造成本的观点来看,一般,模具通过组合镶件和主模形成。镶件形成与各成形品的形状对应的凹腔,且主模与该镶件保持连接。(这点也与前述注射成形机的情况一样)。因此,该主模就功能而言能够与供多种成形品使用的镶件(入子)对应,所以可被认为是具有通用性的主模。此外,与注射成形机的情况相比,用于前述压铸机的模具多形成复杂形状的成形品,所以多采用型芯且因而多个型芯缸沿着上下或者左右方向配置。一般,构成移动模具的主模具有比构成固定模具的主模多得多的型芯缸且包括成形品的推出销部分、给前述各缸供给/排出压力油的各种部件/配管等,其中,该移动模具安装到压铸机用模具的移动侧模板上,该固定模具安装到固定侧模板上。由此,构成移动模具的主模不仅具有复杂的构造,而且因为前述多个缸沿上下左右方向延伸配置,所以在实际与镶件连接的各主模分别安装在前述移动侧模板和固定侧模板的情况下移入和移出该主模时,存在如下问题,即不可避免地与连杆相互干涉,尤其在利用起重机移入和移出的情况下与至少上侧二根连杆相互干涉。因此,在更换模具时,需要事先进行从两模板中抽出连杆的操作。然而,存在的问题是为此需要设置专用于抽出连杆的缸,且因为要确保此抽出操作的空间,合模装置的模具开合方向的长度必须相应地变长。图5是例示前述现有模具更换操作的一系列操作顺序的流程图。如该图所示,在步骤ST5和步骤ST9抽出和插入连杆。然而,因为连杆的重量大,所以存在的问题是此抽出和插入运动需要相当的时间。此外,以往,在主模与镶件相结合的状态下把它们移入(移出)压铸机,并安装和固定在各模板的相对面上。于是,在模铸机的外部且在模具更换之前和之后进行镶件与主模的连接操作和连接解除操作。这样做,适于缩短模具更换的总时间。图4表示在抽出上侧连杆TBU之后利用例如起重机把一对模具MVD和FXD与镶件一起移入开模空间内的状态。这里,开模空间是指当移动侧模板MVPL相对于固定侧模板FXPL往后移动既定量时,形成在两模板的模具安装面之间的空间。图4中,参考附图标记TBU是前述上侧连杆,CYL1,CYL2和CYL3是供型芯使用的缸且它们搭载在主模MVD上,该主模MVD固定在移动侧模板MVPL的模具安装面上。参考附图标记MINS和FINS是分别与主模MVD和FXD连接的一对镶件。图4中,当在各主模MVD和FXD连接到移动侧模板和固定侧模板的模具安装面上的状态下使该移动侧模板MVPL朝向右方移动至合模位置时,前述两模具安装面之间的距离一般称为闭模高度。闭模高度是该图中主模MVD与FXD在连杆轴向上的长度和。此闭模高度是前述主模MVD与FXD的固有长度。即便已更换为其它主模,所更换的主模也必然存在固有长度。因此理所当然的是,不能把合模位置减小到主模固有的闭模高度以下。另一方面,对于现有压铸机,图4中移动侧模板MVPL的左方具有图中未表示但大多被采用的这些类型压铸机,该压铸机例如可以是肘节机构与连接箱组合配置的压铸机,或者可以是配置有合模用活塞缸及固定保持该缸的型板的压铸机。在这些类型的压铸机中存在的问题是,基座BS的长度即合模装置的模具开合方向长,且因为连杆的长度需要到达前述连接箱或型板,所以必须变长且相应加粗。另外,在大中型压铸机中,前述模具的闭模高度大,而且其重量也从几吨达到十吨以上。特别的是对于移动到引导件上的移动侧模板MVPL,悬臂导致的弯曲力矩总是作用于下方,成为其翻转和倾斜的主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人为解决前述种种问题进行潜心分析、研究及努力,其结果是,着眼于以往把主模连接到前述模板的模具安装面上,通过把它们收纳在各模板内部而能够基本解决前述种种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尽可能减小闭模高度的压铸机等用的模板。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前述模板的压铸机等用的合模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压铸机等中利用具有前述模板的合模装置更换模具的方法。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压铸机等中更换具有前述模板的合模装置的移动侧模板的方法。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实施前述移动侧模板更换方法的更换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可通过以下记载明白。为实现前述第一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压铸机等用的模板构成为,将可装卸地连接保持镶件的通用主模收纳于其内。在此情况下,前述通用主模可构成为可装卸地与前述模板连接并被保持。另外,在此情况下,前述通用主模可构成为与前述模板组装成一体,且至少构成前述通用主模的部件的一部分是前述模板的机械构成部件。再者,在此情况下,前述模板可以是移动侧模板。此外,为实现前述第二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压铸机等用的合模装置构成为具有基座、立设固定在该基座的注射侧端部处的固定侧模板、被设置成可在前述基座上相对于前述固定侧模板进退的移动侧模板、设置在前述基座上以引导该移动侧模板的进退移动的引导装置、使前述移动侧模板在前述引导装置上进退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贯穿前述各模板的角部附近且用于保持两模板的合模状态的连杆、及施加合模力于前述固定侧模板与移动侧模板之间的第二驱动装置,且前述各模板形成为其内部可收纳可装卸地连接并保持镶件的通用主模。在此情况下,前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螺纹轴和结合部件,该螺纹轴借助安装在前述基座上的伺服电机转动,该结合部件具有可在前述引导装置上滑动并与前述螺纹轴螺纹啮合的螺母部且固定在前述移动侧模板的侧面上。另外,在此情况下,前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合模缸、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该合模缸形成在前述固定侧模板的连杆的贯通部处,该第一连接装置安装在前述固定侧模板上且与贯穿该固定侧模板的连杆的一端部连接,该第二连接装置安装在前述移动侧模板上且与贯穿该移动侧模板的连杆的另一端部连接。此外,为实现前述第三目的,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模具更换方法是在具有这样一种合模装置的压铸机等中的模具更换方法,前述合模装置具有基座、立设固定在该基座的注射侧端部处的固定侧模板、被设置成可在前述基座上相对于该固定侧模板进退的移动侧模板、设置在前述基座上以引导该移动侧模板的进退移动的引导装置、使前述移动侧模板在前述引导装置上进退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贯穿前述各模板的角部附近且用于保持两模板的合模状态的连杆、以及施加合模力于前述固定侧模板与移动侧模板之间的第二驱动装置,且前述各模板形成为其内部可收纳与镶件可装卸紧固连接并保持的通用主模。该方法包括以下阶段第一阶段,在模具更换前的状态下,使收纳第一通用主模的前述各模板中的前述移动侧模板后退到既定位置,从而在前述移动侧模板与前述固定侧模板之间形成开模空间,前述第一通用主模与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铸机等用的模板,可装卸地连接保持镶件的通用主模收纳在该模板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5-13 2005-1419781.一种压铸机等用的模板,可装卸地连接保持镶件的通用主模收纳在该模板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机等用的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用主模可装卸地连接·保持于所述模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机等用的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用主模与所述模板组装成一体,至少构成所述通用主模的部件的一部分是所述模板的机械构成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压铸机等用的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是移动侧模板。5.一种压铸机等的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基座、立设固定在所述基座的注射侧端部处的固定侧模板、被设置成可在所述基座上相对于所述固定侧模板进退的移动侧模板、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以引导所述移动侧模板的进退移动的引导装置、使所述移动侧模板在所述引导装置上进退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贯穿所述各模板的角部附近且用于保持所述两模板的合模状态的连杆、以及施加合模力于所述固定侧模板与所述移动侧模板之间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各模板形成为其内部可收纳可装卸地连接保持镶件的通用主模。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铸机等的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螺纹轴和结合部件,所述螺纹轴借助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伺服电机转动,所述结合部件具有可在所述引导装置上滑动并与所述螺纹轴螺纹啮合的螺母部,且固定在所述移动侧模板的侧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压铸机等的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合模缸、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所述合模缸形成在所述固定侧模板的连杆的贯通部处,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安装在所述固定侧模板上且与贯穿所述固定侧模板的连杆的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安装在所述移动侧模板上且与贯穿所述移动侧模板的连杆的另一端部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铸机等的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移动侧模板的表面结合的肘节机构和连接箱,所述表面位于所述移动侧模板的与固定侧模板相向面相反一侧。9.一种压铸机等的模具更换方法,所述方法是在具有这样一种合模装置的压铸机等中的模具更换方法,所述合模装置具有基座、立设固定在所述基座的注射侧端部处的固定侧模板、被设置成可在所述基座上相对于所述固定侧模板进退的移动侧模板、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以引导所述移动侧模板的进退移动的引导装置、使所述移动侧模板在所述引导装置上进退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贯穿所述各模板的角部附近且用于保持所述两模板的合模状态的连杆、以及施加合模力于所述固定侧模板与所述移动侧模板之间的第二驱动装置;且所述各模板形成为其内部可收纳可装卸地连接保持镶件的通用主模,所述方法包括第一阶段,在模具更换前的状态下,使收纳第一通用主模的所述各模板中的所述移动侧模板后退到既定位置,从而在所述移动侧模板与所述固定侧模板之间形成开模空间,所述第一通用主模与形成第一模具的第一镶件连接且对应于第一通用水平;第二阶段,解除所述各第一镶件与所述各第一通用主模的连接,并朝向所述开模空间取出所述各第一镶件;第三阶段,朝向所述开模空间取出的所述各第一镶件各自单独地或者结合为一对第一镶件地从所述开模空间移出至第一既定位置;第四阶段,为在模具更换后的状态下形成第二模具,在第二既定位置准备与所述第一通用水平对应的一对第二镶件;第五阶段,在所述第三阶段后,把在所述第二既定位置待机的所述一对第二镶件移入所述开模空间;第六阶段,使位于所述开模空间内的所述一对第二镶件分离并分别与所述各第一通用主模连接,从而形成所述第二模具;以及第七阶段,在所述第六阶段后,使所述移动侧模板前进至既定合模位置。10.一种移动侧模板的更换方法,所述方法是将具有这样一种合模装置的压铸机等中的移动侧模板的通用主模更换为其它通用主模的移动侧模板更换方法,所述合模装置具有基座、立设固定在所述基座的注射侧端部处的固定侧模板、被设置成可在所述基座上相对于所述固定侧模板进退的移动侧模板、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辻真横山宏司伊谷慎也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