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连续生产薄钢带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1944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连续生产薄钢带的设备,它具有至少两个可转动并且可冷却的铸辊(4,5)以及在适当情况下横向布置的侧板,在操作期间在这些铸辊和侧板之间形成一熔池,从中能够将液态金属熔体导入到铸辊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铸辊表面具有以随机图案均匀分布在铸辊表面上的凹入部,并且该设备具有用来将轧制力设定在尤其调节至5至150N/mm尤其是5至100N/mm的范围中的装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连续生产薄钢带的方法和设备,该设备具有至少两个铸辊以及适当横向布置的侧板,在操作期间在这些铸辊和侧板之间可以形成一铸造空腔,从中能够将液态金属熔体导入到铸辊上。
技术介绍
在用至少包含有以下合金组分的钢水生产金属带期间,小于1wt%的Ni;小于1wt%的Cr;小于0.8wt%的C,尤其小于0.4wt%的C;至少0.5wt%的Mn,尤其在采用现有技术的双辊连铸工艺时所产生出的铸带具有许多裂纹和表面缺陷,这明显降低了所生产的钢带质量。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消除现有技术的这些已知缺陷,并且另外开发出用于生产在权利要求1中所限定的钢号的方法和根据权利要求19的前序部分所述的设备,这样可以更加经济地生产出相应的钢带。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是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方法并且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9的特征的设备来实现的。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案,这些铸辊指的是用在双辊连铸工艺中的铸辊。但是,另外术语“铸辊”其定义还涵盖所有其它现有技术的成形壁表面。根据现有技术,铸辊的表面优选通过涉及材料去除机加工的工艺学技术尤其通过车削和/或磨削来形成。在采用现有技术的铸辊尤其是根据双辊连铸工艺并且在RSF值为现有技术所常规采用的100N/mm至250N/mm(辊轧制力)的条件下生产带材期间,所生产出的带材除了具有明显的裂纹之外还显示出在带材宽度上并且沿着带材长度存在非常明显的温差,从中可以推断出存在相当的力波动和不均匀的固化特性。因此在直接铸造不锈(在所有情况中Cr和/或Ni含量低于1%)液态钢水以形成厚度为1至10mm的薄带期间,使用现有技术的工艺参数产生出不合格的钢带。在这一点上,经常形成在带材上的微裂纹尤其严重。在本专利技术中所披露的方法首先能够用具有上述组分的钢水生产出具有良好带材轮廓尤其具有良好带材凸度的无裂纹带材。另外甚至正好在永铸模或铸辊下面也能够在带材宽度上实现比现有技术更均匀的±25K的带材温度。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工艺生产出的带材通常没有任何热诱发的斜纹并且其边缘质量良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案,存在两个用于操作双辊连铸工艺的铸辊,在该情况下以随机图案均匀地分布在铸辊表面上的凹入部布置在两个铸辊的表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方案,所使用的铸辊的表面结构具有其特征在于其上基本均匀分布有凹入部。根据一个具体实施方案,这些凹入部为例如在铸辊表面中机加工形成的凹陷和/或凸起,并且在边缘尤其是毛边和凹入部的最深位置之间具有3至80微米尤其为20至40微米的高度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每平方毫米铸辊表面积具有1至20个凹入部,它们以随机的图案以均匀分布的方式布置在铸辊表面上。试验表明,本专利技术的措施使得能够产生出表面质量非常高的钢带。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钢水的Si含量设定为小于0.35wt%。试验表明,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够生产出具有非常高品质的机械性能尤其具有改进的粗糙度的钢带。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至少部分固化的铸带以大于30m/分钟的速度离开铸辊。实际上,已经发现,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使之能够实现品质非常高的表面,同时提高工艺的经济性。在更低的速度下,更加有规律地观察到溢流和在带材表面中形成折痕(往往与表面裂纹相关)。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将至少一个铸辊的表面的平均粗糙度设定为大于3μm,并且通过对铸辊表面进行机械处理尤其通过喷丸处理来实现凹入部的随机分布。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通过采用目标直径D为0.5mm至2.2mm的喷丸进行喷丸处理来对铸辊表面进行机械处理,并且在该操作期间在每平方毫米表面积上有1至250个喷丸击打接受喷丸处理的表面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用于喷丸处理的喷丸与上述目标直径D至多相差30%的最大标准偏差。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钢水弯液面(=铸造水平面)与几何开压边浇口位置成30°至50°的夹角,即从铸辊轴线朝着何开压边浇口位置水平延伸出的半径和朝着弯液面延伸的半径形成30°至50°的钢熔池接触角。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熔池在横向上由两个铸辊和适当的侧板限定,并且在顶部处至少部分由合适的覆盖件覆盖,从而基本上防止了不会形成该工艺中一部分物质的介质侵入,尤其是防止含尘气体和/或氧化气体侵入。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熔池暴露于基本上惰性的氛围下,并且所提供的惰性气体由体积百分比为0-100%的N2、余量的氩气或另一种理想气体或CO2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案,所供应的惰性气体包含大约7%的H2。根据一具体实施方案,在熔池和上覆盖件之间的空间至少部分由相对于钢水基本上惰性的气体填充或清除。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提供给熔池的惰性气体其氧含量限制在其最大体积百分比O2含量为0.05%。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在位于铸辊的出口处的测量部分处确定铸带的凸度和边缘损失。该带材凸度和边缘损失根据DIN标准来限定。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按照这样一种方式对铸辊进行初步冷压成型,从而在带材离开永铸模时形成这样的钢带其带材凸度为20μm至150μm;并且在带材边缘和距离带材边缘40mm的位置之间的沿带材厚度的边缘损失小于150μm。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在连铸期间,通过位于铸辊处的一个或多个适当的传动装置将铸辊的热孔型按照这样一种方式根据以下一个或多个铸造参数设定气体组分;带材厚度;所产生出的固化热;铸造速度;弯液面角度,从而在带材离开永铸模时形成这样的钢带带材凸度为20μm至150μm;并且在带材边缘和距离带材边缘40mm的位置之间沿带材厚度的边缘损失小于150μm。试验已经表明,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继续考虑了铸辊轧制力RSF,从而使之能够实现在铸带宽度上尤其包括带材边缘中足够均匀的固化度,由此进一步提高了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方法的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在铸带中形成30μm至90μm的带材凸度和小于100μm的边缘损失。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至少一个铸辊的铸辊表面的粗糙度在3-30mm的铸辊边缘区域中设定为非常光滑,具体地说具有至多2μm的算术平均粗糙度。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相对于铸辊轧制力目标值以至少±15N/mm的精度来调节和/或控制铸辊轧制力。该方法的优选用途是用于这样的钢种,其中钢水具有以下组分小于1wt%的Ni;小于1wt%的Cr;小于0.8wt%的C,尤其小于0.4wt%的C;至少0.55wt%的Mn;余量Fe和与生产相关的杂质。本专利技术其特征还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根据本专利技术该设备的一个实施方案,每平方毫米的铸辊表面积形成有1-20个凹入部。根据本专利技术该设备的一个实施方案,通过喷丸处理形成的表面结构形成为铸辊表面,尤其是用直径为0.5mm至2.2mm并且喷丸直径散布度小于30%(基于处于所述直径范围内的目标直径D)的喷丸、优选采用每平方毫米1至250个喷丸进行喷丸处理的表面结构形成为铸辊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该设备的一个实施方案,在两个铸辊上方设有可以用来覆盖熔池的覆盖件。根据本专利技术该设备的一个实施方案,存在有这样一种合适的装置,通过它可以在在钢水上方尤其在钢水和覆盖件之间的空间中的熔池区域中设定出相对于钢水具有基本上惰性性能的气氛。根据本专利技术该设备的一个实施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连续生产薄钢带的设备,它具有至少两个可转动并且可冷却的铸辊(4,5)以及在适当情况下横向布置的侧板,在操作期间在这些铸辊和侧板之间形成一熔池,从中能够将液态金属熔体导入到铸辊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铸辊表面具有以随机图案均匀分布在铸辊表面上的凹入部,并且该设备具有用来将轧制力设定在尤其调节至5至150N/mm尤其是5至100N/mm的范围中的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AT 2002-10-15 A1561/20021.用于连续生产薄钢带的设备,它具有至少两个可转动并且可冷却的铸辊(4,5)以及在适当情况下横向布置的侧板,在操作期间在这些铸辊和侧板之间形成一熔池,从中能够将液态金属熔体导入到铸辊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铸辊表面具有以随机图案均匀分布在铸辊表面上的凹入部,并且该设备具有用来将轧制力设定在尤其调节至5至150N/mm尤其是5至100N/mm的范围中的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每平方毫米的铸辊表面积形成有1-20个凹入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通过喷丸处理形成的表面结构形成为铸辊表面,尤其是用直径为0.5mm至2.2mm并且基于目标直径D的喷丸直径散布度小于30%的喷丸、优选采用每平方毫米1至250个喷丸进行喷丸处理的表面结构形成为铸辊表面。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两个铸辊上方设有可以用来覆盖熔池的覆盖件。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这样一种合适的装置,通过它可以在钢水上方、尤其在钢水和覆盖件之间的空间中的熔池区域中设定出相对于钢水具有基本上惰性性能和/或还原性能的气氛。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一测量部分,用于确定铸带凸度和/或在带材边缘和距离带材边缘40mm的位置之间沿带材厚度的边缘损失。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对至少一个铸辊进行初步冷压成型。8.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铸辊处设有至少一个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用来根据以下铸造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来设定铸辊的热孔型气体组分;带材厚度;所产生出的固化热;铸造速度;弯液面角度。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一调节装置,使用该装置根据所测量出的带材凸度和/或所测量出的在带材边缘和距离带材边缘40mm的位置之间的沿带材厚度的边缘损失,而设定至少一个铸辊的热孔型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杰拉尔德霍恩比希勒
申请(专利权)人:奥地利钢铁联合企业阿尔卑斯工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AT[奥地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