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兰索拉唑异丙胺盐及其晶型和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10672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7 0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R)-兰索拉唑异丙胺盐及其晶型和制备方法。该(R)-兰索拉唑异丙胺盐如式1所示。该晶型在使用辐射源为Cu-Kα1的粉末X射线衍射光谱中,在衍射角2θ=6.08,8.54,10.89,12.20,13.91,14.33,15.17,15.46,16.09,16.62,17.52,17.76,18.38,18.69,19.08,19.98,20.30,21.30,21.81,22.29,23.37,24.21,24.58,25.37,25.91,26.17,26.74,27.36,27.70,28.44,29.15,29.65,30.88,31.69,32.78,33.46,33.84,35.28,37.49,39.03和39.46度处有峰;2θ值误差范围为±0.3。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加热条件下,将(R)-兰索拉唑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异丙胺混合均匀,之后在30~45℃的条件下加入反溶剂至昙点,然后冷却析晶,分离所得晶体即可。该(R)-兰索拉唑异丙胺盐理化性质更佳,水溶性更高,吸湿性更低,稳定性更高,利于应用于制剂工艺。式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R)-兰索拉唑异丙胺盐及其晶型和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兰索拉唑于1991年12月由日本武田公司开发,1992年在日本上市。它是继奥美拉唑之后,第二个上市的质子泵抑制剂。相比奥美拉唑,由于引入了氟原子,兰索拉唑的热力学和氧化稳定性增加,而且大大改善了生物活性。兰索拉唑的化学名称为2-甲基]亚硫酰基]-IH-苯并咪唑,其结构上的硫原子是手性中心,因此具有两个光学异构体。其右旋体(即(R)-兰索拉唑的化学结构如下权利要求1.一种如式I所示的(R)-兰索拉唑异丙胺盐,2.一种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R)-兰索拉唑异丙胺盐晶型,其特征在于其在使用辐射源为Cu-Ka i的粉末X射线衍射光谱中,在衍射角2 Θ = 6. 08,8. 54,10. 89,12. 20,13. 91,14.33,15. 17,15. 46,16. 09,16. 62,17. 52,17. 76,18. 38,18. 69,19. 08,19. 98,20. 30,21.30,21. 81,22. 29,23. 37,24. 21,24. 58,25. 37,25. 91,26. 17,26. 74,27. 36,27. 70,28.44,29. 15,29. 65,30. 88,31. 69,32. 78,33. 46,33. 84,35. 28,37. 49,39. 03 和 39. 46 度处有峰;2 Θ值误差范围为±0. 3,较佳的为±0. 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R)-兰索拉唑异丙胺盐晶型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在加热条件下,将(R)-兰索拉唑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异丙胺混合均匀,之后在30 45°C的条件下加入反溶剂至昙点,然后冷却析晶,分离所得晶体即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条件为加热至20 80°C,更优选40 70°C,最优选40 60°C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C3 C6的酯类溶剂,优选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丙酯和乙酸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有机溶剂的量为30-500mg/ml ο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R)-兰索拉唑溶于有机溶剂所得的溶液用微孔滤膜过滤后再进行后续操作;所述的微孔滤膜的孔径为O. 22 O. 8 μ m,优选 O. 45 μ m。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丙胺的用量为(R)-兰索拉唑的摩尔量的I 10倍,较佳的为I 5倍,更佳的为I 2倍;所述的加入异丙胺混合均匀的温度为20 80°C,优选40 70°C,更优选40 60°C。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采用涡旋、磁力搅拌或震荡;所述的混合的时间为5-40min,优选20 30分钟。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溶剂为饱和C5 Cltl烷烃类有机溶剂和/或醚类C2 C8有机溶剂,优选正戊烷、正己烷、环己烷、正庚烷、正辛烷、二异丙基醚和乙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加入反溶剂的温度为30 45°C,优选35 45°C。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为冷却至室温;所述的冷却的速度为I 20°C /h,较佳的为I 10°C /h。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各步骤在搅拌条件下进行;所述的(R)-兰索拉唑异丙胺盐晶型析出后过滤、洗涤并干燥;所述的干燥采用常压干燥或减压干燥。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R)-兰索拉唑异丙胺盐及其晶型和制备方法。该(R)-兰索拉唑异丙胺盐如式1所示。该晶型在使用辐射源为Cu-Kα1的粉末X射线衍射光谱中,在衍射角2θ=6.08,8.54,10.89,12.20,13.91,14.33,15.17,15.46,16.09,16.62,17.52,17.76,18.38,18.69,19.08,19.98,20.30,21.30,21.81,22.29,23.37,24.21,24.58,25.37,25.91,26.17,26.74,27.36,27.70,28.44,29.15,29.65,30.88,31.69,32.78,33.46,33.84,35.28,37.49,39.03和39.46度处有峰;2θ值误差范围为±0.3。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加热条件下,将(R)-兰索拉唑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异丙胺混合均匀,之后在30~45℃的条件下加入反溶剂至昙点,然后冷却析晶,分离所得晶体即可。该(R)-兰索拉唑异丙胺盐理化性质更佳,水溶性更高,吸湿性更低,稳定性更高,利于应用于制剂工艺。式文档编号A61K31/4439GK102875532SQ20111019923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5日专利技术者施斌, 张玉龙 申请人:上海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如式1所示的(R)?兰索拉唑异丙胺盐,式1。FSA00000538882100011.tif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斌张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