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腿锁止装置和应用此装置的工程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98546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腿锁止装置和应用此装置的工程车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支腿锁止装置通过凸轮转动控制大锁舌的运动,使大锁舌由锁定位置运动到释放位置,完成对支腿的解锁释放,凸轮控制机构可以减小使凸轮转动所需的力量,减小开启支腿锁所需的力量,而小锁舌和大锁舌复位机构的设置,则可以实现支腿的自动锁止,应用该支腿锁止装置的工程车辆只有在对支腿开锁时,才需要人工操作,简化了支腿锁止的操作流程,便于操作控制,并且,支腿的自动锁止提高了支腿控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特别是涉及ー种支腿锁止装置和应用此装置的工程车辆
技术介绍
为了施工作业的机械化实现,在实际的施工场景中,需要大量工程车辆的參与,泵车就是其中重要的ー种。泵车又称混凝土泵车,利用压カ将混凝土沿管道连续输送的机械。 由于泵车没有平衡重,倾翻カ矩大,而且没有力矩限制器保护,所以工作稳定性必须绝对有保障,因此,泵车布料时是一定要打支腿的。进ー步的,为了确保混凝土泵车等工程车辆的支腿在其行驶过程中不因急速转弯而被甩出。各支腿需配备锁止装置,以便将支腿锁止在收回位置上。支腿锁止装置要求锁止可靠、结构简单,并且操作方便。目前,现有的工程车辆的支腿锁止装置大多由销轴、销座、带有固定锁扣的钢绳等零部件构成,其结构复杂、操作不便、可靠性差;有的工程车辆的支腿锁止装置则采用附加凸轮、导槽等来利用杠杆原理达到省力的目的,但使整个支腿锁止装置的运行实现变得复杂臃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支腿锁止装置操作繁琐、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ー种支腿锁止装置和应用此装置的工程车辆,以解决实际场景中对干支腿锁止装置操作便捷的要求,为此,本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ー种支腿锁止装置,包括外壳、凸轮、凸轮控制机构、大锁舌、大锁舌复位机构和小锁舌;其中,大锁舌,设于外壳中,在大锁舌处于锁定位置时,大锁舌的头端伸出到外壳外,在大锁舌处于释放位置时,大锁舌的头端缩回至外壳内;大锁舌复位机构,设于大锁舌和外壳之间,用于使大锁舌由释放位置复位到锁定位置;小锁舌,设于外壳中,在大锁舌处于释放位置时,小锁舌的头端伸出到外壳外;凸轮,设于外壳中,可绕其旋转轴转动,转动时其轮廓曲面与大锁舌的尾部相接触以控制大锁舌由锁定位置运动到释放位置;凸轮控制机构,设于外売上,通过旋转轴与凸轮连接,用于控制凸轮旋转;其中,当大锁舌处于释放位置时,凸轮的轮廓曲面分别与大锁舌和小锁舌的尾部相接触,凸轮对大锁舌的尾部施加作用力,且凸轮受カ平衡;当小锁舌的头端的斜面受力,贝IJ小锁舌头端向外壳内缩入,小锁舌的尾部使凸轮受カ不平衡,凸轮发生旋转,对大锁舌的作用力解除,大锁舌复位机构使大锁舌由释放位置复位到锁定位置。优选的,大锁舌复位机构,具体为将外壳与大锁舌相连接的机构,并在大锁舌处于释放位置时,对大锁舌施加与向外伸出方向相同的作用力。优选的,大锁舌复位机构,具体为弹簧。优选的,凸轮控制机构具体为联通把手或踏板机构。优选的,大锁舌的头端设有ー个斜面。优选的,小锁舌的头端的两侧分别设有斜面。优选的,凸轮的轮廓曲面形成两个凸头,其中在大锁舌处于释放位置时,与大锁舌的尾部相接触的凸头的头端至少包括ー个平面,所述平面与大锁舌的尾部相接触,对大锁舌施加作用力;在大锁舌处于释放位置时,与小锁舌的尾部相接触的凸头的侧面至少包括ー个斜面,所述斜面与小锁舌的尾部相接触。优选的,大锁舌的尾部设有凹位,凸轮设于凹位中,凸轮的轮廓曲面与凹位靠近大锁舌的尾部的一面相接,小锁舌的尾部伸入到凹位中。优选的,大锁舌上设有第一挡块,小锁舌上设有与第一挡块配合的第二挡块,当大锁舌由释放位置复位到锁定位置时,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配合以驱动小锁舌的头端伸出到外壳外。ー种工程车辆,包括上述的支腿锁止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支腿锁止装置通过凸轮转动控制大锁舌的运动,使大锁舌由锁定位置运动到释放位置,完成对支腿的解锁释放,凸轮控制机构可以减小使凸轮转动所需的力量,减小开启支腿锁所需的力量,而小锁舌和大锁舌复位机构的设置,则可以实现支腿的自动锁止,应用该支腿锁止装置的工程车辆只有在对支腿开锁时,才需要人工操作,简化了支腿锁止的操作流程,便于操作控制,并且,支腿的自动锁止提高了支腿控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ー种支腿锁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ー种支腿锁止装置用于工程车辆时处于锁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ー种支腿锁止装置处于锁定位置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ー;图3B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ー种支腿锁止装置处于锁定位置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ニ;图4A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ー种支腿锁止装置处于释放位置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ー;图4B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ー种支腿锁止装置处于释放位置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ニ;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出的ー种支腿锁止装置由释放位置到锁定位置转换过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I、外壳;2、凸轮;3、凸轮控制机构;4、大锁舌;5、大锁舌复位机构;6、小锁舌;7、旋转轴;8、凹位;9、第一挡块;10、第二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具体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涉及ー种支腿锁止装置,该支腿锁止装置中通过凸轮转动控制大锁舌的运动,完成对支腿的解锁释放。如图I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ー种支腿锁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至少包括包括外壳I、凸轮2、凸轮控制机构3、大锁舌4、大锁舌复位机构5和小锁舌6。其中,凸轮2,设于外壳I中,可以绕旋转轴7进行转动,转动时其轮廓曲面与大锁舌4的尾部相接触以控制大锁舌4由锁定位置运动到释放位置。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锁定位置,即大锁舌4伸出,从而卡住支腿,对支腿进行锁定,而释放位置,则是大锁舌4收回,从而,支腿可以自由活动。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效果,在大锁舌4的头端设由ー个斜面,且斜面朝向支腿的伸出方向,基于此种结构,当大锁舌4的头端伸出外壳I时,如果此时支腿处于回收状态,则大锁舌4对其进行伸出方向的锁止,当支腿要伸出时,将会与大锁舌4上未设有斜面的ー侧发生接触,大锁舌4不会缩回,所以,大锁舌4对支腿施加阻力,使支腿无法伸出或打开。相反,如果此时支腿处于伸出状态,则大锁舌4对其不会进行回收方向的锁止,当支腿要回收时,将会与大锁舌4上设有斜面的一侧发生接触,大锁舌4缩回,支腿可以回收,支腿回收到位吋,大锁舌复位机构5可使大锁舌4由释放位置复位到锁定位置,大锁舌的头端即可对支 腿进行锁止。凸轮控制机构3,设于外壳I上,通过旋转轴7与凸轮2连接,用于控制凸轮2旋转,使大锁舌4由锁定位置运动到释放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凸轮控制机构3对凸轮2的准确控制,旋转轴7的一端与凸轮2固定连接,另一端则与凸轮控制机构3相连接,凸轮控制机构3可以通过相应的操作使旋转轴7发生旋转,并带动凸轮2进行旋转,进而控制大锁舌4的运动。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上述的凸轮控制机构3的具体形式可以是轮盘,摇杆或踏板机构,也可以如图2所示,采用联通把手的形式,具体的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这样的变化并不影响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大锁舌4,设于外壳I中,在大锁舌4处于锁定位置时,大锁舌4的头端伸出到外壳I夕卜,在大锁舌4处于释放位置时,大锁舌4的头端缩回至外壳I内。大锁舌4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位置的变换对支腿进行锁定或释放,其位置的变换可以通过凸轮2来进行控制,另ー方面,大锁舌4还通过大锁舌复位机构5与外壳I相连接。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大锁舌复位机构5,设于大锁舌4和外壳I之间,用于使大锁舌4由释放位置复位到锁定位置,当然,在实际的应用中,大锁舌复位机构5可以采用弹簧或其他能够对大锁舌4施加回复カ的形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腿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凸轮(2)、凸轮控制机构(3)、大锁舌(4)、大锁舌复位机构(5)和小锁舌(6);其中,大锁舌(4),设于外壳(1)中,在大锁舌(4)处于锁定位置时,大锁舌(4)的头端伸出到外壳(1)外,在大锁舌(4)处于释放位置时,大锁舌(4)的头端缩回至外壳(1)内;大锁舌复位机构(5),设于大锁舌(4)和外壳(1)之间,用于使大锁舌(4)由释放位置复位到锁定位置;小锁舌(6),设于外壳(1)中,在大锁舌(4)处于释放位置时,小锁舌(6)的头端伸出到外壳(1)外;凸轮(2),设于外壳(1)中,可绕其旋转轴(7)转动,转动时其轮廓曲面与大锁舌(4)的尾部相接触以控制大锁舌(4)由锁定位置运动到释放位置;凸轮控制机构(3),设于外壳(1)上,通过旋转轴(7)与凸轮(2)连接,用于控制凸轮(2)旋转;其中,当大锁舌(4)处于释放位置时,凸轮(2)的轮廓曲面分别与大锁舌(4)和小锁舌(6)的尾部相接触,凸轮(2)对大锁舌(4)的尾部施加作用力,且凸轮(2)受力平衡;当小锁舌(6)的头端的斜面受力,则小锁舌(6)的头端向外壳(1)内缩入,小锁舌(6)的尾部使凸轮(2)受力不平衡,凸轮(2)发生旋转,对大锁舌(4)的作用力解除,大锁舌复位机构(5)使大锁舌(4)由释放位置复位到锁定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暕华刘权任勇威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