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导体电波效应的应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92001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有关传输导体电波效应的应用结构,属于电子类,其中包括至少一传输导体,并该传输导体包括有一第一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组、第一讯号传输导体组、第二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组、第一接地传输导体、第三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组、第二讯号传输导体组、第四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组、第一电源传输导体、第二电源传输导体及第二接地传输导体,藉此,经由上述的结构组成各差分讯号导体间得以通过第一、第二接地传输导体达到抑制共模讯号、导散抑制无线电波干扰(RFI)、电磁波干扰(EMI)、串音干扰(CROSSTALK)与静电放电(ESD)的实用目的,解决高频串音干扰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类,为提供ー种传输导体结构,特别涉及ー种传输导体电波效应的应用结构,尤指一种有效解决对高频讯号连接器进行抑制共模讯号、导散抑制无线电波干扰(RFI)、电磁波干扰(EMI)、串音干扰(CROSS TALK)与静电放电(ESD)的传输导体电波效应的应用结构。
技术介绍
连接器的运用非常广泛,所及包含USB等的连接器是不断的改良、进步,并同时增加了其传输速度。然而,串音干扰(CROSS TALK)会影响差分讯号的高频传输,尤其针对连接器于高 频讯号传输时,差分讯号对与差分讯号对或差分讯号对与讯号对会受到串音干扰,而发生讯号传输不稳定的问题。因此,电子连接器的部分端子使用接地端子进行隔离串音干扰,以阻绝由讯号端子间所产生的串音干扰,并防止对包括电子连接器本身的传输速度和高频讯号产生影响;而原有连接器对电磁波干扰方式,都是利用传统屏蔽方式进行对电磁波干扰的抑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传输导体电波效应的应用结构,有效对高频讯号连接器进行抑制共模讯号、导散抑制无线电波干扰(RFI)、电磁波干扰(EMI)、串音干扰(CROSSTALK)与静电放电(ESD)的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输导体电波效应的应用结构,包括至少一传输导体,其特征在于该传输导体包括:至少一呈120度至150度角的弯折部;至少一呈120度至150度角的接触部;至少一呈120度至150度角的基部;至少一呈120度至150度角的焊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锺轩禾林昱宏许志铭
申请(专利权)人:广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