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天华专利>正文

一种软性线路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2711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0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性线路板连接器,包括绝缘主体、安装于绝缘主体上的压盖和若干端子,所述端子由接触部和焊接脚组成,接触部收容于绝缘主体内,所述端子接触部为呈U型状且相互对称的左、右弹臂;所述压盖上对应设有与左、右弹臂配合的两挤压部,用于控制端子接触部的加紧和放松,所述两挤压部分别经内侧挤压面驱动端子的左、右弹臂,挤压面上设有挤压槽,相应弹臂顺着挤压槽导正落位,所述压盖设有供手动操作的操控部,该操控部横设于绝缘主体上端,且操控部凸出绝缘主体的边缘若干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面接触结构,适用于单面或双面的软性线路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双面接触夹持,软性线路板受力均匀,连接更牢固,不易变形受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更具体地说,涉及ー种包括绝缘主体、安装于绝缘主体上的压盖和若干端子的软性线路板连接器
技术介绍
如图I所示,传统的软性线路板连接器,包括有绝缘主体1,压盖3及端子2,端子2的接触部21收容于绝缘主体I的插接槽内的ー侧面上。实施时,软性线路板插入插接槽后,由压盖3挤压使软性线路板靠向插接槽另ー侧的端子接触部21,形成电性连接,从而达到软性线路板安装使用。这种连接器只能用于单面软性线路板,局限使用,且连接稳定性欠缺,软性线路板受カ不均衡,易扭曲受损,所以有必要进行改迸。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组装方便,连接稳定,且适用单面和双面软性线路板连接的软性线路板连接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ー种软性线路板连接器,包括绝缘主体、安装于绝缘主体上的压盖和若干端子,所述端子由接触部和焊接脚组成,接触部收容于绝缘主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接触部为呈U型状且相互対称的左、右弹臂;所述压盖上对应设有与左、右弹臂配合的两挤压部,用于控制端子接触部的加紧和放松。所述两挤压部分别经内侧挤压面驱动端子的左、右弹臂,挤压面上设有挤压槽,相应弹臂顺着挤压槽导正落位。所述压盖设有供手动操作的操控部,该操控部横设于绝缘主体上端,且操控部凸出绝缘主体的边缘若干距离。所述绝缘主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卡扣,所述压盖对应位置设有扣位,以挂接绝缘主体相应端部的卡扣,限制压盖与绝缘主体之间的活动关系。所述左、右弹臂内侧分别设有接触点,用于提升电性接触性能。所述端子的焊接脚上设有卡位部,以卡接PCB板的安装孔。所述卡位部为位于焊接脚中间位置由外向内的凹形槽。根据上述结构的本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采用双面接触结构,适用于单面或双面的软性线路板连接,适用面广;本技术双面接触夹持,软性线路板受力均匀,连接更牢固,不易变形受损。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ー步的说明。图I为现有产品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剖视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立体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绝缘主体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压盖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与 软性线路板连接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组装软性线路板的动作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拆卸软性线路板的动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人们对本技术之特征、功能及目的有更进一歩了解,兹举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详细说明如下如图2-图5所示,ー种软性线路板连接器,包括绝缘主体4、安装于绝缘主体上的压盖6和若干端子5,端子5由接触部51和焊接脚52组成,接触部51收容于绝缘主体4内,该接触部51为呈U型状且相互対称的左、右弹臂511。压盖6上对应设有与左、右弹臂511配合的两挤压部62,该两挤压部62用于控制端子5的接触部51的加紧和放松。两挤压部62分别经内侧挤压面621驱动端子的5左、右弹臂511,挤压面621上设有挤压槽622,相应弹臂顺着挤压槽622导正落位,压盖6下压时,推挤相应夹臂横向移动,达到左、右弹臂511相对收拢夹持所插入的软性线路板。压盖6设有供手动操作的操控部61,该操控部61横设于绝缘主体4上端,且操控部61凸出绝缘主体4的边缘若干距离。绝缘主体4中部开设方形插接槽41,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卡扣42,压盖6对应位置设有扣位63,以挂接绝缘主体4相应端部的卡扣42,限制压盖6与绝缘主体4之间的活动关系。左、右弹臂511内侧分别设有接触点5111,用于提升电性接触性能。端子5的焊接脚52上设有卡位部521,以卡接PCB板的安装孔,所述卡位部521为位于焊接脚52302中间位置由外向内的凹形槽。如图6所示,实施时,软性线路板7的连接端对应绝缘主体4内及端子5的左、右弹臂511之间插入,左、右弹臂511处于放松状态时,它们之间的间隙大于软性线路板之连接端的厚度,这样,软性线路板即可轻松插入,阻力小;随后再将压盖6压下,利用压盖6的挤压部62推挤端子5对应的左、右弹臂511,这样可实现左、右弹臂511相对收拢夹持所插入的软性线路板,并达到电性连接软性线路板,完成组装。如图7所示,压盖6为抬起状态,仅压入绝缘主体4上方的卡扣42内,即端子5的左、右弹臂511为正常初始状态,软性线路板7的连接端对应后,用手下压压盖6,由压盖6驱动左、右弹臂511夹紧软性线路板7即可。如图8所示,先是用手拉起压盖6,端子的左、右弹臂511松开,然后拔出软性线路板7即可。虽然本技术參照上述的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完全能够很清楚的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于说明本技术,其中可作各种变化和修改而在广义上并没有脱离本技术,所以并非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的实施例的变化、变形都将落入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ー种软性线路板连接器,包括绝缘主体、安装于绝缘主体上的压盖和若干端子,所述端子由接触部和焊接脚组成,接触部收容于绝缘主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接触部为呈U型状且相互対称的左、右弹臂;所述压盖上对应设有与左、右弹臂配合的两挤压部,用于控制端子接触部的加紧和放松。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软性线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挤压部分别经内侧挤压面驱动端子的左、右弹臂,挤压面上设有挤压槽,相应弹臂顺着挤压槽导正落位。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软性线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设有供手动操作的操控部,该操控部横设于绝缘主体上端,且操控部凸出绝缘主体的边缘若干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软性线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主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卡扣,所述压盖对应位置设有扣位,以挂接绝缘主体相应端部的卡扣,限制压盖与绝缘主体之间的活动关系。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软性线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弹臂内侧分别设有接触点,用于提升电性接触性能。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软性线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焊接脚上设有卡位部,以卡接PCB板的安装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ー种软性线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部为位于焊接脚中间位置由外向内的凹形槽。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软性线路板连接器,包括绝缘主体、安装于绝缘主体上的压盖和若干端子,所述端子由接触部和焊接脚组成,接触部收容于绝缘主体内,所述端子接触部为呈U型状且相互对称的左、右弹臂;所述压盖上对应设有与左、右弹臂配合的两挤压部,用于控制端子接触部的加紧和放松,所述两挤压部分别经内侧挤压面驱动端子的左、右弹臂,挤压面上设有挤压槽,相应弹臂顺着挤压槽导正落位,所述压盖设有供手动操作的操控部,该操控部横设于绝缘主体上端,且操控部凸出绝缘主体的边缘若干距离。本技术采用双面接触结构,适用于单面或双面的软性线路板连接;本技术双面接触夹持,软性线路板受力均匀,连接更牢固,不易变形受损。文档编号H01R13/02GK202651420SQ201220320429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4日专利技术者李天华 申请人:李天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性线路板连接器,包括绝缘主体、安装于绝缘主体上的压盖和若干端子,所述端子由接触部和焊接脚组成,接触部收容于绝缘主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接触部为呈U型状且相互对称的左、右弹臂;所述压盖上对应设有与左、右弹臂配合的两挤压部,用于控制端子接触部的加紧和放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天华
申请(专利权)人:李天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