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音频线连接器。其基座上形成有安装位,于安装位处固定有螺母及与螺母对应的通孔;接触螺栓与所述的螺母螺纹连接;旋钮固定在接触螺栓上;所述基座的安装位处设置有被接触螺栓的螺纹段穿过的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两侧形成有与基座卡扣连接的延伸臂,连接端子的延伸臂插入基座上形成插槽中,并将螺母限制于安装位处;所述的连接端子的其中一个延伸臂与位于基座后方的一音频端子形成卡扣连接;所述的安装位形成有供音频线穿过的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连接端子通过其自身的延伸臂固定在基座上,其装配简单,并且结构稳固,同时将螺母限制。另外,连接端子与音频端子之间采用卡扣连接,以确保二者之间的稳定电性连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产品
,特指ー种用于音响等设备中的音频线连接器。技术背景音响设备通常需要外接喇叭(扬声器),这样就需要将每个喇叭上的音频线连接到音响设备的音频线连接器中。传统的音频线连接器连接 方式多为以下两种I、采用弹性夹扣的方式,即该连接器中对应的触点设置有ー个弹性夹扣,使用吋,将音频线末端的芯线放入夹扣中,利用弾性夹扣将音频线夹紧,从而使音频线的芯线与连接器对应的触点形成接触。这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単,但是连接不稳固,容易出现脱落。2、另外ー种采用的是螺钉(或螺栓)紧固的方式,即该连接器对应的触点采用螺钉与螺纹孔配合的方式,使用时,先将音频线缠绕在螺钉上,再通过螺纹连接将螺钉固定在对应的螺纹孔中,从而形成电性接触。以上两种方式均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连接器中的音频端子、接地端子还需要连接至音响设备中对应的电路板中,如何确保音频端子、接地端子在连接器中保持稳固,是目前主要需要克服的问题,同时,还需要确保音频端子与接ロ处的接触件(如螺纹孔中的接触片)形成稳定连接。本专利技术人经过不断实验,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确保产品电性接触稳定,便于装配的音频线连接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该音频线连接器包括一基座,该基座上形成有安装位,于安装位处固定有螺母及与螺母对应的通孔;接触螺栓,该接触螺栓与所述的螺母螺纹连接;旋钮,该旋钮固定在接触螺栓上;所述基座的安装位处设置有被接触螺栓的螺纹段穿过的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两侧形成有与基座卡扣连接的延伸臂,连接端子的延伸臂插入基座上形成插槽中,并将螺母限制于安装位处;所述的连接端子的其中ー个延伸臂与位于基座后方的一音频端子形成卡扣连接;所述的安装位形成有供音频线穿过的缺ロ。进ー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端子的两个延伸臂分别为长延伸臂和短延伸臂,于基座的安装位处形成有与长延伸臂和短延伸臂对应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其中,于长延伸臂上一体成型有定位卡片和连接卡片;于短延伸臂上一体成型有定位卡片;所述的第一插槽内形成有与长延伸臂上定位卡片卡扣配合的第—N立;所述的第二插槽内形成有与短延伸臂上定位卡片卡扣配合的第二卡位。进ー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安装位底部开设通孔的位置形成有容置螺母的型槽以及位于型槽两侧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进ー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音频端子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弯折部和引脚部,其连接部由第一插槽后端插入,通过弯折部形成的弯折令引脚部向下延伸。进ー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音频端子的连接部形成有对长延伸臂形成包夹的折边,于连接部上开设有与长延伸臂上连接卡片形成卡扣连接的卡孔。进ー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音频端子的连接部两侧还形成有卡钩;所述的第一插槽后端向后延伸形成有供音频端子插入的插槽;所述的音频端子连接部通过其卡钩与插槽形成固定连接。进ー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接触螺栓包括螺纹段和轴筒段,所述的螺纹段与所述的螺母螺纹连接;所述接触螺栓的轴筒段与旋钮铆接固定。进ー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安装位还设置有与旋钮匹配的套体,于套体上开设有所述的缺ロ。所述的基座的后端面还固定有接地端子,该接地端子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弯折部和引脚部,其连接部由基座后端面的接地插槽插入,通过其弯折部形成的弯折令引脚部向下延伸。所述的基座的后端面还形成有对音频端子、接地端子形成支撑固定的的支撑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连接端子通过其自身的延伸臂固定在基座上,其装配简单,并且结构稳固,同时还可以将螺母限制于安装位处。同时,连接端子与音频端子之间同样采用了卡扣连接,以确保二者之间的稳定电性连接,不至于出现断路的情況。另外,本技术的基座上还设置有音频端子、接地端子形成支撑固定的的支撑架,从而确保端子的稳定。使用本技术时,将音频线的末端通过缺ロ穿过安装位,然后旋紧旋钮,通过旋钮将音频线夹紧在接触螺栓与连接端子之间,从而形成电性连接。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另ー视角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局部立体图;图4是图3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3的另ー视角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基座的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基座的主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连接端子的立体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连接端子与音频端子的组合立体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ニ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ー步说明。见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一包括基座I、接触螺栓2、旋钮3、连接端子4、螺母5、音频端子6和接地端子7。该基座I为本实施例一的主体,其上设置有四个安装位10,每个安装位10均可以连接ー个音频线。在安装位10处固定有螺母5及与螺母5对应的通孔100。所述的安装位10底部开设通孔100的位置形成有容置螺母5的型槽101以及位于型槽101两侧的第一插槽11和第二插槽12。所述的安装位10还设置有与旋钮3匹配的套体102,于套体102上开设有供音频线插入的缺ロ 103。接触螺栓2的一端与所述的螺母5螺纹连接。该接触螺栓2包括螺纹段21和轴筒段22,所述的螺纹段21与所述的螺母5螺纹连接;所述接触螺栓2的轴筒段22与旋钮3铆接固定。接触螺栓2采用金属导体制作。旋钮3与接触螺栓2相对固定,通过旋转旋钮3可驱动接触螺栓2转动,从而令接触螺栓2实现轴线移动,从而在安装位10内形成ー个空隙,可供音频线穿过。连接端子4也安装在安装位10处,连接端子4上形成有供接触螺栓2的螺纹段21穿过通孔。该连接端子4两侧形成有与基座I卡扣连接的延伸臂,连接端子4的延伸臂插入基座I上形成插槽中,并将螺母5限制于安装位10处;所述的连接端子4的其中ー个延 伸臂与位于基座I后方的一音频端子6形成卡扣连接。具体而言,所述连接端子4的两个延伸臂分别为长延伸臂41和短延伸臂42,于基座I的安装位10处形成有与长延伸臂41和短延伸臂42对应的第一插槽11和第二插槽12,其中,于长延伸臂41上一体成型有定位卡片411和连接卡片412 ;于短延伸臂42上一体成型有定位卡片421 ;所述的第一插槽11内形成有与长延伸臂41上定位卡片411卡扣配合的第—N立111 ;所述的第二插槽12内形成有与短延伸臂42上定位卡片421卡扣配合的第二卡位121。音频端子6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61、弯折部62和引脚部63,其连接部61由第ー插槽11后端插入,通过弯折部62形成的弯折令引脚部63向下延伸。所述的音频端子6的连接部61形成有对长延伸臂41形成包夹的折边611,于连接部61上开设有与长延伸臂41上连接卡片412形成卡扣连接的卡孔612。所述的音频端子6的连接部61两侧还形成有卡钩611 ;所述的第一插槽11后端向后延伸形成有供音频端子6插入的插槽110 ;所述的音频端子6连接部61通过其卡钩611与插槽110形成固定连接。接地端子7固定在基座I的后端面。该接地端子7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71、弯折部72和引脚部73,其连接部71由基座I后端面的接地插槽13插入,通过其弯折部72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音频线连接器,包括:一基座(1),该基座(1)上形成有安装位(10),于安装位(10)处固定有螺母(5)及与螺母(5)对应的通孔(100);接触螺栓(2),该接触螺栓(2)与所述的螺母(5)螺纹连接;旋钮(3),该旋钮(3)固定在接触螺栓(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安装位(10)处设置有被接触螺栓(2)的螺纹段(21)穿过的连接端子(4),该连接端子(4)两侧形成有与基座(1)卡扣连接的延伸臂,连接端子(4)的延伸臂插入基座(1)上形成插槽中,并将螺母(5)限制于安装位(10)处;所述的连接端子(4)的其中一个延伸臂与位于基座(1)后方的一音频端子(6)形成卡扣连接;所述的安装位(10)形成有供音频线穿过的缺口(10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瑜,肖中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竞跃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