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91582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0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感组件,其包括一基座以及一电感组件,基座包括一基座本体、一间隔单元以及一连接单元。间隔单元设置于基座本体,连接单元连接于基座本体与间隔单元。电感组件设置于基座本体,并位于间隔单元的一侧。当电感组件设置于基座上时,可藉由基座的连接单元或是承载单元增加电感组件与相邻的电子组件的距离,并可藉由基座的间隔单元防止电感组件接触于相邻的电子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电感组件,尤其涉及ー种具有基座的电感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的电源供应器为了能达到更高的电源转换效率以及更高的供电能力,因此需于电源供应器有限的内部空间设置大量的电子组件并具有复杂的电路设计。请參考图1,为现有电源供应器内部的示意图。由于电源供应器内部的电路设计以及空间规划的关系,印刷电路板IOa上的锁固孔Ila与安装孔12a之间的距离无法进ー步缩短,并且锁固孔Ila以及安装孔13a的位置亦难以进一步的调整,因此扼流器20a与变压器30a安装于印刷电路板IOa上时,扼流器20a与变压器30a的距离太过于靠近,会违反电源供应器的安全规范。此外,承载扼流器20a的基座40a仅为一平板结构,无法稳固地承载扼流器20a,并且无法防止扼流器20a与变压器30a接触,扼流器20a与变压器30a可能由于组装时的误差而接触,造成危险。再者,当组装扼流器20a于基座40a时,会同时对扼流器20a的导线21a的两端同时施カ,扼流器20a的轴心AXl会固定于导线21a两端中间的正上方,因此无法藉由调整扼流器20a与基座40a的相对位置来增加扼流器20a与变压器30a之间的距离。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ー种电感组件,其具有L型 结构的基座,可有效防止电感组件与接触相邻的电子组件,井能于不改变现有的电路设计以及空间规划下,进ー步的増加电感组件与相邻的电子组件之间的距离。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ー种电感组件,包括一基座与一电感组件。基座大致呈现ー L型结构,其包括一基座本体、一间隔单元以及ー连接单元。间隔单元设置于基座本体,连接单元连接于基座本体与间隔单元。电感组件设置于基座本体,并位于间隔单元的ー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电感组件利用间隔单元以防止电感组件与相邻的电子组件接触,另外,电感组件由于连接単元或是间隔単元的支撑使得电感组件相较于现有技术远离电子组件,因此电感组件可与相邻的电子组件保持适当的距离。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电源供应器内部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感组件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感组件的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感组件的侧视图;以及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感组件设置于ー电子装置内部的示意图。附图标记现有技术10a:印刷电路板Ila:锁固孔12a、13a:安装孔20a:扼流器2Ia:导线30a :变压器40a :基座 AXl :轴心本专利技术I 电感组件10 :基座11 :基座本体111 :安装面112:第一贯穿孔113:第二贯穿孔12:间隔单元13:连接单元131 :支撑弧面14 :承载单元141 :承载弧面15 :加强肋16 :辅助加强肋20 电感组件201 :环状外侧面202 :环状内侧面21 磁芯22:导线单元221 :第一导线端222 :第二导线端AXl :轴心Cl 电子组件C2 :螺丝dl、d2:距离El:电子装置Dl :第一延伸方向D2:第二延伸方向Ml:印刷电路板MlI、Ml2:安装孔Rl :凹槽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參阅图2与图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感组件I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感组件I的分解图。电感组件I包括一基座10以及ー电感组件20。基座10可为ー L型结构,其材质可为塑料等绝缘材质,电感组件20可为ー扼流器(choke),设置于基座10上。基座10包括一基座本体11、一间隔单元12、多个连接単元13、多个承载単元14、多个加强肋15以及多个辅助加强肋16。基座本体11可为ー板状结构,并沿一第一延伸方向Dl延伸。基座本体11具有一安装面111、多个第一贯穿孔112与多个第二贯穿孔113。第一贯穿孔112与第二贯穿孔113形成于安装面111上。间隔单元12可为ー板状结构,设置于基座本体11的安装面111的边缘以及电感组件20的ー侧,并可大致垂直于基座本体11沿一第二延伸方向D2延伸,因此前述的间隔単元12与基座本体11可形成一 L型结构。连接单元13大致为一梯形结构,设置于基座本体11的安装面,并大致垂直于基座本体11并沿第二延伸方向D2延伸。连接单元13具有一对应于电感组件20的支撑弧面131,藉以使连接单元13可稳固地承载电感组件20。本实施例中,连接单元13连接于基座本体11与间隔单元12,并位于基座本体11与间隔单元12的连接处,可防止基座本体11与间隔单元12之间产生断裂。承载单元14大致为一梯形结构,设置于基座本体11的安装面111的边缘,并与连接単元13相对设置。承载单元14大致垂直于基座本体11并沿第二延伸方向D2延伸。承载单元14具有一对应于电感组件20的承载弧面141,藉以使承载单元14可稳固地承载电感组件20。本实施例中,藉由多个承载単元14与连接单元13彼此相互间隔平行排列,以节省基座10的制作成本。另外,间隔单元12、连接单元13、第二贯穿孔113、第一贯穿孔112与承载单元14大致依序沿第一延伸方向Dl排列于基座本体11的安装面111上,亦即第二贯穿孔113位于连接単元13与第一贯穿孔112之间。加强肋15分别设置于基座本体11的安装面111的两相对边缘,并连接连接单元13与承载单元14。辅助加强肋16设置于基座本体11的安装面111。辅助加强肋16的一端可位于两相邻的连接単元13之间,并可连接于间隔单元12,辅助加强肋16的另一端可位于两相邻的承载单元14之间。加强肋15与辅助加强肋16沿着第一延伸方向Dl延伸,彼此相互间隔平行排列。另外,加强肋15与辅助加强肋16位于电感组件20以及基座本体11之间。于本实施例中,藉由加强肋15与辅助加强肋16増加基座本体11的強度,因此可减少基座本体11的厚度,进而减少基座10的制作成本。电感组件20可位于两加强肋15之间以及辅助加强肋16上方,由于辅助加强肋16的高度低于加强肋15的高度,因此可于维持基座10的强度下降低电感组件I的整体高度。电感组件20可设置于基座本体11,以及位于承载単元14与连接单元13之间,电感组件20亦可接触间隔单元12、连接单元13、或是承载単元14以稳固地设置于基座10上。此外,安装面111与承载单元14与连接单元13之间形成ー凹槽Rl,电感组件20容置于凹槽Rl内,如此可降低电感组件I的整体高度。电感组件20可为ー环状中空结构,并具有一环状外侧面201、ー环状内侧面202以及ー轴心AXl。轴心AXl大致平行于环状外侧面201、环状内侧面202、基座本体11与间隔単元12。电感组件20的环状外侧面201可接触于基座本体11的安装面111、连接单元13的支撑弧面131,以及承载单元14的承载弧面141。电感组件20包括ー磁芯21以及ー导线单元22。磁芯21可为ー环状中空结构。导线单元22可由至少一条导线所组成,其中导线可为ー漆包线,于本实施例中导线单元22可由两条导线所构成。导线单元22缠绕于磁芯21,并具有多个第一导线端221与多个第ニ导线端222,第一导线端221贯穿于第一贯穿孔112,第二导线端222贯穿于第二贯穿孔113。请參考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感组件I的侧视图。于图4中,当电感组件20组装于基 座10上吋,首先,先将导线22的第一导线端221与第二导线端222,穿过基座本体11。之后,施加一拉カ于第一导线端221与第二导线端222,以将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感组件,包括:一基座,包括:一基座本体;一间隔单元,设置于该基座本体;以及一连接单元,连接于该基座本体与该间隔单元;以及一电感组件,设置于该基座本体,并位于该间隔单元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毕帆许素琼张治良李铭成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