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吡咯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独特纳米结构的聚吡咯微球的绿色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纳米导电聚合物(NanostructuredConducting Polymers, NCPs)具有特殊的结构和优良的光、电子、电化学性能,在能源、信息贮存、光电子器件、传感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是不可替代的新兴的功能材料。作为纳米导电聚合物家族中最为常见的一员,聚吡咯以其易制备,导电性可调,可逆的氧化还原性能,生物相容性和环境稳定性等优点备受关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制备具有特殊纳米结构的聚吡咯,已经开发出多种合成路线,主要包括模板聚合,界面聚合,种子聚合等方法,特别的是聚吡咯可以在稀盐酸环境中,过硫酸铵(APS)作为氧化剂,通过化学氧化聚合方法制备,S. Jain和S. P. Surwade等人曾将KIO3和K2Cr2O7作为氧化剂来合成导电聚合物,这些合成方法均使用了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对自然环境带来不可避免的有害影响,如能够采取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合成路线制备纳米结构的聚吡咯,则有望实现聚吡咯的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因此纳米结构的聚吡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吡咯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FeCl2/H2O2/H2O复合体系作为氧化体系,使用化学氧化法合成聚吡咯纳米微球,步骤依次为:1)按摩尔比为1∶0.01~1∶5量取吡咯单体和FeCl2;2)将1份吡咯单体和相应比例的FeCl2加入含有1~100份水的反应容器中,充分混合均匀;3)再加入一定量的H2O2,在反应温度?30℃~35℃之间进行氧化反应,反应时间6~48h;4)将反应后得到的产物进行过滤和洗涤,并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子义,路亮,彭瑞祥,欧阳新华,刘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