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冷轧带钢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在冷轧带钢轧制过程中,板形及厚度精度是衡量板带质量的两个重要外形尺寸指标,带钢板形控制技术作为轧钢领域的一项前沿技术被广泛地研究,时至今日,有关板形控制机理和控制方法的研究仍然在不断完善和更新。国内轧机多数板形系统都是随轧机成套引进的,板形控制手段相对固化。目前板形控制手段主要包括cvc技术、PC技术、VC技术、支撑辊DSR技术、中间辊窜辊、中间辊弯辊、工作辊窜辊、工作辊弯辊、辊缝倾斜、轧辊分段冷却等。在所有的板形控制手段中,工作辊弯辊是最为活跃和有效的因素,其控制精度高低直接影响轧后带材的板形,是板带轧制生产中最主要的保证成品板形质量的手段之一。其余改善板形的方法,都必须配合液压弯辊。工作辊弯辊的目的就是补偿轧制力引起的轧辊对称凸度变化。弯辊是靠辊端液压缸产生推力,作用在轧辊辊径上,使轧辊产生附加弯曲,瞬时地改变轧辊的有效挠度,从而改变轧机承载辊缝的形状和轧后带材的横向张力分布,实现板形控制,如图I所示,Fw为工作辊弯辊力。通常所说的工作辊弯辊为对称弯辊,同一工作辊两端的弯辊力是相同的。冷轧机常用机型的 ...
【技术保护点】
用于控制非对称板形缺陷的工作辊差动弯辊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工作辊两侧弯辊力进行差动调节,弯辊力差值使辊缝形状发生非对称变化抵消非对称板形缺陷,主要包括工作辊差动弯辊的实现步骤和工作辊差动弯辊功效系数初始值的确定步骤,其中:一)工作辊差动弯辊的实现步骤,将工作辊传动侧和操作侧的弯辊分开进行单独控制,其中FWD为传动侧工作辊弯辊力,FWO为操作侧工作辊弯辊力,则差动弯辊力为ΔF=FWD—FWO;取传动侧弯辊反馈值为FS+ΔF/2,操作侧弯辊反馈值为FS?ΔF/2,实现对工作辊两侧弯辊力的差动调节,其中:FS为工作辊弯辊前馈设定值,ΔF/2为差动调节量;二)工作辊差动弯辊功效系数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宝权,王军生,张岩,秦大伟,宋君,侯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