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传统轨道的跨坐式轻轨列车的测试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0257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传统轨道的跨坐式轻轨列车的测试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主板、分别设置在测试主板两侧的可滑动侧板、分别设置在可滑动侧板的上端和下端的滑槽、可折动支架;可滑动侧板通过安装在滑槽内的螺母固定在测试主板上,可折动支架通过合页固定在可滑动侧板上;测试主板的上方还设有具有一条中心线的绝缘突片。该测试模板解决了车轮传感器应用于轻轨交通中,因车轮传感器相对位置改变及车辆轮对的差异而导致的传统测试模板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且具有对模拟轮的测试位置进行定位的功能,满足了轻轨交通中车轮传感器和电子检测盒的测量条件,并且还具有轻便、易收缩、方便使用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测试模板,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无传统轨道的跨坐式轻轨列车的测试模板
技术介绍
车轮传感器是微机计轴设备的主要部件之一,包括车轮发送传感器和车轮接收传感器,当车轮发送传感器和车轮接收传感器的中心线处于一条直线上时,完成信号的发送与接收;现有的车轮传感器直接安装于钢轨的轨腰上,在现场车轮传感器的安装调试过程中,需使用模具模拟列车车轮来测试车轮传感器和电子检测盒的指标,并进行相应调整,以保障正常行车时,车轮传感器能对所监视轮对进行准确响应及测量,在测试中,直接将模具 置于安装车轮传感器的钢轨上,即可进行指标测试及调试。但当微机计轴设备应用于轻轨交通时,车轮传感器的安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车轮发送传感器与接收传感器之间没有了钢轨的存在,且完全与地面垂直,无法水平放置模拟轮,并要求模拟轮在发送传感器与接收传感器之间距发送传感器底部150-200mm的位置才能模拟列车轮对的实际运行情况;而现有的测试模具不能满足上述的基于轻轨应用的环境。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无传统轨道的跨坐式轻轨列车的测试模板,该测试模板解决了车轮传感器应用于轻轨交通中,发送传感器与接收传感器之间没有钢轨,无法水平放置模拟轮的问题,并且达到了可对测试模板在发送传感器与接收传感器的测试位置进行相对固定的要求,即模拟轮位于发送与接收传感器之间距发送传感器底部155_处,满足了轻轨交通中车轮传感器和电子检测盒的测量条件,同时具有轻便、易收缩、方便使用的特点。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基于无传统轨道的跨坐式轻轨列车的测试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主板、分别设置在测试主板两侧的可滑动侧板、分别设置在可滑动侧板的上端和下端的滑槽、可折动支架;可滑动侧板通过安装在滑槽内的螺母固定在测试主板上,可折动支架通过合页固定在可滑动侧板上;测试主板的上方还设有具有一条中心线的绝缘突片。所述测试主板的中间位置处还设有把手。所述可折动支架呈L形,L形可折动支架的竖直端为155mm。所述测试主板、可滑动侧板、可折动支架和把手的材质均为铝合金板。所述螺母为翼型螺母。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基于无传统轨道的跨坐式轻轨列车的测试模板解决了车轮传感器应用于轻轨交通中,发送传感器与接收传感器之间没有钢轨,无法水平放置模拟轮的问题,并且达到了可对测试模板在发送传感器与接收传感器的测试位置进行相对固定的要求,满足了轻轨交通中车轮传感器和电子检测盒的测量条件,并且还具有轻便、易收缩、方便使用的特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无传统轨道的跨坐式轻轨列车的测试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无传统轨道的跨坐式轻轨列车的测试模板的安装图。其中,I、翼型螺母;2、滑槽;3、合页;4、可折动支架;5、可滑动侧板;6、测试主板;7、把手;8、绝缘突片;9、中心线;10、发送传感器;11、接收传感器;12、电子检测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地描述如图I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基于无传统轨道的跨坐式轻轨列车的测试模板包括测试主板6,测试主板6的两侧设有可滑动侧板5,可滑动侧板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滑槽2,可滑动侧板5通过设置在滑槽2上的翼型螺母I固定在测试主板6上;可滑动侧板5通过滑槽2可以向两边伸缩,不使用时,为方便携带,可以将可滑动侧板5收起,即将可滑动侧板5调整至与测试主板6侧边齐平的位置,测量时,通过滑槽2将可滑动侧板5完全展开,然后用翼型螺母I进行固定;测试主板6的上方还设有一个材质为环氧玻纤布板的绝缘突片8,绝缘突片8上有一条中心线9 ;测试主板6的正中间位置还安装有一个把手7,方便操作者使用。如图2所示,每个可滑动侧板5上通过合页3安装一个可折动支架4,可折动支架4为L形,L形的可折动支架4的竖直端高度为155mm ;不使用时,可折动支架4平躺于测试主板6上,测试时,将可折动支架4的竖直端立起至垂直于测试主板6。其中,测试主板6、可滑动侧板5、可折动支架4和把手7的材质均为铝合金板。测试时,将两个可滑动侧板5完全展开,并用翼型螺母I使之固定在测试主板6上,立起可折动支架4的竖直端;将上述状态下的测试模板水平放在发送传感器10和接收传感器11之间的轨道面上,使绝缘突片8接触轨道面,并要求绝缘突片8的中心线9与发送传感器10和接收传感器11的中心线处于一个竖直平面内,便于使测试模板更好地接收发送传感器发送的信号;然后上下调整该测试模板的位置至立起的可折动支架4的竖直端刚好与车轮传感器的底部相接触,满足该测试模板处于发送传感器10和接收传感器11之间且距发送传感器155mm的位置,此时,绝缘突片8与轨道面所形成的角线即为测试中心线。在测试电子检测盒12的性能指标时,将测试模板的绝缘突片8压在测试中心线上,即可模拟模拟车轮通过发送传感器10和接收传感器11时的情况,满足了测试要求。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例,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变形或修改均受本专利的保护。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无传统轨道的跨坐式轻轨列车的测试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主板、分别设置在测试主板两侧的可滑动侧板、分别设置在可滑动侧板的上端和下端的滑槽、可折动支架;可滑动侧板通过安装在滑槽内的螺母固定在测试主板上,可折动支架通过合页固定在可滑动侧板上;测试主板的上方还设有具有一条中心线的绝缘突片。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无传统轨道的跨坐式轻轨列车的测试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主板的中间位置处还设有把手。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无传统轨道的跨坐式轻轨列车的测试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动支架呈L形,L形可折动支架的竖直端为155mm。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无传统轨道的跨坐式轻轨列车的测试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主板、可滑动侧板、可折动支架和把手的材质均为铝合金板。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无传统轨道的跨坐式轻轨列车的测试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为翼型螺母。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传统轨道的跨坐式轻轨列车的测试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主板、分别设置在测试主板两侧的可滑动侧板、分别设置在可滑动侧板的上端和下端的滑槽、可折动支架;可滑动侧板通过安装在滑槽内的螺母固定在测试主板上,可折动支架通过合页固定在可滑动侧板上;测试主板的上方还设有具有一条中心线的绝缘突片。该测试模板解决了车轮传感器应用于轻轨交通中,因车轮传感器相对位置改变及车辆轮对的差异而导致的传统测试模板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且具有对模拟轮的测试位置进行定位的功能,满足了轻轨交通中车轮传感器和电子检测盒的测量条件,并且还具有轻便、易收缩、方便使用的特点。文档编号G01M17/10GK202648966SQ201220301489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6日专利技术者郭其申, 李兴建, 杨金伟, 刘秀梅, 赵宝亮, 李超德, 雷涛, 欧荣刚 申请人:成都铁路通信设备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无传统轨道的跨坐式轻轨列车的测试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主板、分别设置在测试主板两侧的可滑动侧板、分别设置在可滑动侧板的上端和下端的滑槽、可折动支架;可滑动侧板通过安装在滑槽内的螺母固定在测试主板上,可折动支架通过合页固定在可滑动侧板上;测试主板的上方还设有具有一条中心线的绝缘突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其申李兴建杨金伟刘秀梅赵宝亮李超德雷涛欧荣刚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铁路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