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冶金隧道窑的余、废热利用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9675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冶金隧道窑的余、废热利用技术,是在具有双层空心墙壁的隧道窑本体(5)左右两边的冷却段(4)的外壁上,分别设置若干个进风口(3),出风口连接风机(6)的吸风管(121)与总吸风管(12)连接贯通;风机的送风管(13)连接在设置于所述隧道窑旁的铁精粉烘干炉(7)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风机将冷风直接吸入冷却段窑体并抽走高温热空气,迅速降低了冷却段温度;紧接着又将抽出的高温热空气送入铁精粉烘干炉(7)内,将原本需要另外燃煤才能烘干的潮湿铁精粉烘干,达到了既降低冷却段窑体温度,又利用了该温度烘干铁精粉的双效节能技术效果,实现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余、废热利用技术的发明专利技术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冶金产业中的隧道窑,尤其是ー种应用于冶金隧道窑的余、废热利用技木。
技术介绍
在冶金产业中,海绵铁生产企业属于能耗大户,其主要能耗エ序分别是高温隧道窑和铁精粉烘干炉。由于煤炭费用在企业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因此,节能减排是常抓不懈的技术重点。目前,国内海绵铁生产厂家对隧道窑窑体冷却段的冷却大多采用水冷技术,就是在冷却段窑体内安装2-3节金属循环水冷箱,通过注入冷水排走热水的热交换方式降低窑 体冷却段温度,以防止或降低煅烧后的海绵铁在该段窑体内快速氧化。这种冷却技术具有如下弊端(I)、水冷箱是静态的,只能吸收箱体周边近距离的热空气热量,对窑体的降温效果有限,水冷却段窑体的温度依然高达600°C以上。实验证明,温度达到575°C时海绵铁的氧化速度明显加快。因此,传统水冷技术无法满足降温需求,直接导致了海绵铁的二次氧化,次品率居高不下,生产效率低。(2)、循环水需要以水泵送入冷却塔降温后再次注入水冷箱,大量热能散入大气,能源浪费严重。综上所述,如何能在对窑体冷却段降温的同时,又能将所降下的热能有效利用到生产中去,达到节能减排的技术目的,是本领域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技术攻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冶金隧道窑的余、废热利用技术,包括具有双层空心墙壁的隧道窑本体(5),其特征在于:在具有双层空心墙壁的隧道窑本体(5)左右两边的冷却段(4)的外壁上,分别设置若干个进风口(3),设置在隧道窑本体(5)上的出风口连接风机(6)的吸风管(121),吸风管(121)与总吸风管(12)连接贯通;风机(6)的送风管(13)连接在设置于所述隧道窑旁的铁精粉烘干炉(7)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传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六安市佳瑞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