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更换部件、放流公接头部件和流体更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77935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快速更换流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流体更换部件、放流公接头部件和流体更换装置。上述流体更换部件包括本体,本体上开设有出液通道;本体上还设有第一弹性件和可弹性封堵于出液通道的弹性密封件。上述放流公接头部件,与上述的流体更换部件配套使用,放流公接头部件包括可抵顶于上述弹性密封件且可使出液通道导通的顶针体,顶针体上开设有可与出液通道连通的过液通道,顶针体的外侧滑动套设有可弹性抵顶于本体的密封滑套,密封滑套与顶针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上述流体更换装置包括上述流体更换部件和上述放流公接头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流体更换部件、放流公接头部件和流体更换装置,其换油操作方便,可靠性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快速更换流体
,尤其涉及一种流体更换部件、放流公接头部件和流体更换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工程设备、机械设备及交通运输工具中,都使用着润滑油、液压油或液力传动油,压缩空气等流体。以油为例,油的作用一方面是实现能量传递、转换和控制的工作介质另一方面还同时起着润滑、防锈、冷却、减震等作用,随着机械设备的使用,油品存在粘度变化、色度变化、酸值变化、水分、杂质、戊烷不溶物、腐蚀变化等,所以使用一定时间后,都必须换油。而现有技术中,大多通过在油壳底的放油孔处螺纹连接放油螺钉,换油时,先拧下 放油螺钉,直接将油从放油孔放出。由于本领域涉及机械设备过多,本技术就汽车引擎机油更换进行举例说明,现有的弓I擎机油更换时,直接取下油底壳的放油螺钉,将机油放出至接油盘,或放入接油机中,然后从加油口加入新油机。每换一次油都必须将放油螺钉拧下来,放完油再拧上去,换油次数多了之后,或不小心都容易损坏油底壳放油孔的螺纹,导致油底壳损坏,轻则需要更换油底壳,重则会使引擎报废。另外,现有技术中,也有用抽油机上的毛细管从油尺口插入引擎内,再用抽油设备内部抽出机油,然后从加油口加入新机油。但是,由于油尺口的孔都比较小,用来抽油的毛细管就更细小,这样导致抽油速度慢,换油耗时费力,由于油尺口结构的复杂性,一不小心会将毛细管折断在油尺口的内部,需要拆开汽车引擎才能取出毛细管,这样也容易损坏汽车引擎,操作十分方便。另外对于没有油尺口的引擎就不能使用此方法换油,给换油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流体更换部件、放流公接头部件和流体更换装置,其换油操作方便,可靠性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体更换部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开设有用于供流体流出的出液通道;所述本体上还设有第一弹性件和可弹性封堵于所述出液通道的弹性密封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顶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抵顶于所述弹性密封件。具体地,所述出液通道的内周壁固设有台阶部,所述弹性密封件抵顶于所述台阶部上;所述台阶部与所述弹性密封件相贴的一面,设置为斜面,所述弹性密封件设置有可与所述台阶部上斜面相贴的倾斜面。具体地,所述出液通道包括阶梯孔通道和斜孔通道,所述阶梯孔通道自所述本体的一端开设,所述斜孔通道自所述本体的侧面开设且贯通于所述阶梯孔通道,所述弹性密封件设置于所述阶梯孔通道内,所述斜孔通道倾斜设置。具体地,所述本体的外周壁设置有外螺纹。具体地,所述本体的外周壁凸设有轴肩部,所述轴肩部上设置有密封垫。具体地,所述本体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磁性件,所述阶梯孔通道自所述本体的另一端且沿所述本体的轴向设置。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放流公接头部件,与上述的流体更换部件配套使用,所述放流公接头部件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于上述流体更换部件的本体上;所述放流公接头部件包括可抵顶于上述弹性密封件且可使所述出液通道导通的顶针体,所述顶针体上开设有可与所述出液通道连通的过液通道,所述顶针体的外侧滑动套设有可弹性抵顶于所述本体的密封滑套,所述密封滑套与所述顶针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具体地,所述本体上开设有卡孔,所述顶针体上径向穿设有可旋卡于所述卡孔内 的卡位销;所述顶针体的外周壁与所述密封滑套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密封滑套的上端可抵顶于所述本体的下端,所述密封滑套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密封圈。具体地,所述过液通道包括轴向孔通道和径向导流通道,所述轴向孔通道沿所述顶针体的轴向设置,所述径向导流通道沿所述顶针体的径向开设;所述密封滑套开设有滑动通孔,所述顶针体滑动穿设于所述滑动通孔,所述顶针体将所述弹性密封件顶起时,所述径向导流通道连通于所述出液通道。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流体更换装置,包括流体更换部件和放流公接头部件;所述流体更换部件包括可连接于流体容器上的本体,所述本体上开设有用于供流体流出的出液通道;所述本体上还设有第一弹性件和可弹性封堵于所述出液通道的弹性密封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顶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抵顶于所述弹性密封件;所述放流公接头部件包括可抵顶于所述弹性密封件且可使所述出液通道导通的顶针体,所述顶针体上开设有可与所述出液通道连通的过液通道,所述顶针体的外侧滑动套设有可弹性抵顶于所述本体的密封滑套,所述密封滑套与所述顶针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流体更换部件、放流公接头部件和流体更换装置,其流体更换部件和放流公接头部件均具有自封功能,不仅可防止流体外溢,而且在换油的操作过程中不需要拆装油底壳螺丝,节省操作工时,减轻了劳动强度,也不会因为反复的拆装油底壳螺丝损坏油底壳,可靠性高。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流体更换部件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放流公接头部件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流体更换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I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体更换部件1,可用于快速放出液压油、机油等液体或气体。本实施例中,将上述流体更换部件I用于汽车的引擎上,以阐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当然,可以理解地,本技术所提供的流体更换部件1,其也可以用于工程机械、机械设备或其它交通工具等领域上,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I所示,上述流体更换部件I包括本体11,本体11可连接于汽车引擎变速箱的油壳底或其它容器的底部处。本体11上开设有用于供流体流出的出液通道10 ;流体可为机油。本体11上还设有第一弹性件12和可弹性封堵于出液通道10的弹性密封件13 ;弹性密封件13可以弹性抵顶于出液通道10,弹性密封件13可以产生一定的弹性变形,弹性密封件13与出液通道10可形成可靠的密封面。若将弹性密封件13设置为钢性的球体,其与出液通道10仅能形成线接触,密封效果较差,流体容易渗漏,尤其是在震动环境下。第一弹性件12的一端抵顶于本体11,第一弹性件12的另一端抵顶于弹性密封件13。第一弹性件12可为弹簧。这样,在常态下,在第一弹性12件的弹性作用力下,弹性密封件13可以保持抵顶于出液通道10上并将出液通道10封闭,机油不能通过出液通道10流出变速箱;防止机油随意漏出。在需要换油时,只需采用辅助工具伸入出液通道10并顶开弹性密封件13,出液通道10被开启,机油可以通过出液通道10流出至变速箱外,操作人员可通(过接油盘或接油机)换油设备收集从出液通道10流出的机油即可。当排油结束后,可以用换油设备 在从此位置直接加注新油或用另外一种方法加注新油,只需移除辅助工具,这样,在第一弹性件12的弹性复位作用力下,弹性密封件13将重新抵顶并封堵于出液通道10,从而使出液通道10被封闭,再通过变速箱上端的机油孔注入新的机油即可完成换油。通过本技术所提供的流体更换部件1,其更换机油的操作十分方便,换油彻底,换油时无需将本体11从油壳底拆下,无需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放油螺钉,杜绝了因放油螺钉拆卸次数过多而损坏油壳体的隐患,有效避免油壳底损坏及漏油的现象,避免引擎因漏油而损毁,可靠性高,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更换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开设有用于供流体流出的出液通道;所述本体上还设有第一弹性件和可弹性封堵于所述出液通道的弹性密封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顶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抵顶于所述弹性密封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勇张湘云张勇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车安达汽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