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的变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77850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变速装置,包括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入轴上同轴设置有太阳轮和齿圈,所述齿圈与所述动力输入轴相对转动,所述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行星架,所述行星架上设置有若干个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设置于齿圈和太阳轮之间、并与齿圈和太阳轮同时啮合;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相互配合实现变速和传动,并结合电动机自身的无极调速,可满足高阻力条件下、以及动力输出轴高转速时不同传动比的需求,减少牵引电动机过载工作、或轻载工作的情况,提高牵引电动机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变速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变速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的驱动部件为电动机,相对传统内燃机具有较宽的工作范围,可零速运行、扭矩和转速可精确控制,并且电机低速时恒转矩和高速时恒功率的特性更适合车辆运行需求。由于电动机本身就具有较宽的调速范围、且可零速运行,通常情况下,只需要通过控制输入动力(电动机)的转速,即可实现较高的换档品质,且电动机自身可反转实现倒挡功能,因此,相比于转矩变化范围难以满足实际路况需要的传统内燃机驱动的汽车,以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的汽车对变速器的依赖程度大大低于传统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然而,现有的电动汽车中,通常以下面两种方式进行变速、传动I、直接利用电动机自身的转速来实现变速。采用这样的结构,仅通过电动机的转速直接输出,在起步时电动机以过载状态工作,不仅输出的力矩较小、动力不足,导致汽车起步加速时间较长,而且电动机发热量大,使用寿命短。2、沿用传统内燃机驱动的汽车中的变速传动机构,但是电动机自身就有较宽的调速范围,若设置过多的档位,则增加了不必要的变速控制难度,而且也降低了电动汽车本应有的驾驶操纵方便性;而且,传统内燃机驱动的汽车所采用的变速传动机构,体积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在起步时输出较大瞬时扭矩的电动汽车的变速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汽车的变速装置,包括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入轴上同轴设置有太阳轮和齿圈,所述齿圈与所述动力输入轴相对转动,所述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行星架,所述行星架上设置有若干个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设置于齿圈和太阳轮之间、并与齿圈和太阳轮同时哨合;所述动力输入轴与太阳轮之间设置有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使动力输入轴和太阳轮结合或分离;所述动力输入轴与行星架之间设置有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使动力输入轴与行星架结合或分离。优选的,当所述第一离合器使动力输入轴和太阳轮结合时,所述第二离合器使动力输入轴与行星架分离;当所述第一离合器使动力输入轴和太阳轮分离时,所述第二离合器使动力输入轴与行星架结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离合器为电控离合器。优选的,所述第二离合器为电控离合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相互配合实现变速和传动,并结合电动机自身的无极调速,可满足高阻力条件下、以及动力输出轴高转速时不同传动比的需求,减少牵引电动机过载工作、或轻载工作的情况,提高牵弓I电动机的使用寿命。2、与手动二级变速器相比,采用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与行星齿轮机构结合实现两级变速,体积、厚度尺寸更小;同时,变速操控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动力输入轴一I ;齿圈一2 ;第二离合器一3 ;第一离合器一4 ;行星架一5 ;行星齿轮一6 ;太阳轮一7 ;动力输出轴一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的各种变化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中电动汽车行星齿轮一级变速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动力输入轴I和动力输出轴8,动力输入轴I上同轴设置有太阳轮7和齿圈2,齿圈2活动套设于动力输入轴I上,齿圈2与动力输入轴I之间可相对转动。动力输出轴8固定连接有行星架5,行星架5上设置有若干个行星齿轮6,行星齿轮6的个数可按需设置三个、四个、五个或更多,行星齿轮6设置于齿圈2和太阳轮7之间、并与齿圈2和太阳轮7同时啮合,构成行星齿轮机构。 在动力输入轴I与太阳轮7之间设置有第一离合器4,所述第一离合器4使动力输入轴I和太阳轮7结合或分离;其中,第一离合器4为电控离合器,根据操作指令将动力输入轴I和太阳轮7结合成一体并使之联动、或将动力输入轴I和太阳轮7分离并各自转动。在动力输入轴I与行星架5之间设置有第二离合器3,所述第二离合器3使动力输入轴I与行星架5结合或分离。其中,第二离合器3为电控离合器,根据操作指令将动力输入轴I与行星架5结合成一体并联动、或将动力输入轴I与行星架5分离并相对转动。当所述第一离合器4使动力输入轴I和太阳轮7结合时,所述第二离合器3使动力输入轴I与行星架5分离;当所述第一离合器4使动力输入轴I和太阳轮7分离时,所述第二离合器3使动力输入轴I与行星架5结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所述的实施方式中,电动机自身均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无级调速、并对动力输入轴I的转速进行调节。电动机的输出轴与动力输入轴I联接后施加驱动轴力,在整个行星齿轮机构中,由于太阳轮7固定设置于动力输入轴I的端部,太阳轮7为主动轮,通过行星齿轮机构变速或传动以后,输出给动力输出轴8。当动力输出轴8以高阻力、低转速条件下工作时,如起步、爬坡等情况下,通过同向减速的前进档输出高扭矩,可避免电动机以过载状态工作;当汽车高速行驶时,为避免动力输入轴I转速过高、使得电动机在轻载状态工作,通过同向同速的方式进行传动,并根据路况将电动机调节至合理的输出功率工作,从而提高电动机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上述工况的具体工作方式如下当车辆起步时,先通过第一离合器4将动力输入轴I和太阳轮7结合成一体,并将第二离合器3打开、使得动力输入轴I与行星架5相互分离。此时,行星齿轮机构内,齿圈2相对静止,太阳轮7为主动轮,行星架5从动,动力从太阳轮7输入以后,齿圈2的转速低于太阳轮7的转速,设置于行星架5上的行星齿轮6在与太阳轮7啮合的同时、与齿圈2内侧啮合,带动行星架5绕太阳轮7的轴线转动、即实现行星架5的从动,最终将动力通过行星架5输出至动力输出轴8。此时,动力输入轴I与动力输出轴8之间的传动比等于太阳轮7的转速除以行星架5的转速,且由于行星架5的转速远低于太阳轮7的转速,因此传动比大于一,可实现同向减速,在电动机输出力矩不变的情况下,可向动力输出轴8输出更大的驱动扭矩,从而使车辆起步更加容易。当车辆完成扭矩需求较高的加速起步阶段以后,汽车的动力输出轴8转速较高,为了防止电动机以轻载且转速过高的状态工作,此时,需降低动力输入轴I与动力输出轴8之间的传动比,具体方式如下首先通过第一离合器4将动力输入轴I和太阳轮7相互分离,再通过第二离合器3将动力输入轴I与行星架5结合成一体。此时,由于动力输入轴I通过行星架5与动力输出轴8固结呈一体,当动力输入轴I转动时,行星架5以及动力输出轴8同向、同速转动,动力输入轴I与动力输出轴8之间的传动比为一,行星齿轮6与齿圈2随动公转,汽车需要加速或减速时,可按需切换第一离合器4和第二离合器3的工作状态、或是通过调节电动机的电压,均可起到调节动力输入轴I转速的作用。当汽车停车时,切断电动机的电源、并将动力输入轴I的转速调节至零,此时,动力切断。当汽车倒车时,调节电动机反转,即可切换动力输入轴I、动力输出轴8的转向,实现倒车。本技术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口 o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汽车的变速装置,包括动力输入轴和动カ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入轴上同轴设置有太阳轮和齿圈,所述齿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汽车的变速装置,包括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入轴上同轴设置有太阳轮和齿圈,所述齿圈与所述动力输入轴相对转动,所述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行星架,所述行星架上设置有若干个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设置于齿圈和太阳轮之间、并与齿圈和太阳轮同时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轴与太阳轮之间设置有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使动力输入轴和太阳轮结合或分离;所述动力输入轴与行星架之间设置有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使动力输入轴与行星架结合或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列平王选民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凯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