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手套箱锁,包括与手套箱箱体连接的锁盘及手套箱扣手,在所述锁盘上设有相啮合的可自由转动的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包括可沿锁盘相对移动的第一锁舌及第二锁舌,所述第一锁舌及第二锁舌的一端为齿条,第一锁舌为齿条的一端与第一齿轮的一侧相啮合,第二锁舌为齿条的一端与第一齿轮的另一侧相啮合;包括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一端连接在第一锁舌上,所述回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锁盘上;在所述第一锁舌上设有挡块,所述汽车手套箱锁锁紧状态下,所述手套箱扣手与所述挡块一端相接触;所述汽车手套箱锁,能够实现锁舌的同步,保证锁舌移动的稳定性;同时开启方便快捷,安全可靠性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手套箱锁。
技术介绍
手套箱是汽车上比较重要的储物空间,使用频率极高。手套箱上设有手套箱锁,用于控制手套箱的开启与关闭。手套箱锁的使用寿命直接影响手套箱的使用寿命,若手套箱锁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则会大大减少手套箱的使用寿命。目前用在手套箱上的手套箱锁普遍采用双边锁,结构比较简单的手套箱锁主要通过扣手同时按压波轮带动两端锁杆连动,两拨轮啮合在一起来控制手套箱的开启与关闭。这种手套箱锁的结构形式容易出现锁舌不同步、开启力大、开启不顺畅等问题,影响手套箱使用的稳定性及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稳定、安全可靠的汽车手套箱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汽车手套箱锁,包括与手套箱箱体连接的锁盘及手套箱扣手,在所述锁盘上设有相啮合的可自由转动的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包括可沿锁盘相对移动的第一锁舌及第二锁舌,所述第一锁舌及第二锁舌的一端为齿条,第一锁舌为齿条的一端与第一齿轮的一侧相啮合,第二锁舌为齿条的一端与第一齿轮的另一侧相啮合;包括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一端连接在第一锁舌上,所述回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锁盘上;在所述第一锁舌上设有挡块,所述汽车手套箱锁锁紧状态下,所述手套箱扣手与所述挡块一端相接触。在锁盘上位于第一锁舌及第二锁舌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成对设置于第一锁舌及第二锁舌的两侧,锁盘上位于第一锁舌及第二锁舌两侧的限位块构成导轨。所述手套箱扣手,包括基座及设于所述基座上的扣手拨杆,所述基座连接于手套箱箱体上;所述汽车手套箱锁锁紧状态下,所述扣手拨杆一端与所述限位块相接触。在所述手套箱扣手内设有回位弹片,所述回位弹片一侧与所述扣手拨杆相接触。在所述第一锁舌上设有第一回位弹簧安装座,在所述锁盘上设有第二回位弹簧安装座,所述回位弹簧一端与第一回位弹簧安装座连接,所述回位弹簧另一端与第二回位弹簧安装座连接。所述回位弹簧与第一锁舌的连接位置位于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一锁舌一端的端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所述汽车手套箱锁,第一锁舌及第二锁舌与第一齿轮构成的齿轮齿条结构,第二齿轮用于保证第一齿轮按照原有轴线旋转;齿轮齿条结构能够保证第一锁舌及第二锁舌移动时的收缩量一致,实现锁舌的同步;齿轮齿条结构能够保证第一锁舌及第二锁舌移动的稳定性;同时使用极小的开启力即可实现第一锁舌及第二锁舌的收缩,开启方便快捷;所述汽车手套箱锁在锁紧及解除锁紧时稳定性好,安全可靠性高。附图说明下面对本技术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I为本技术汽车手套箱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汽车手套箱锁的俯视图;图3为图2汽车手套箱锁的A-A方向示图;图4为图I汽车手套箱锁的侧视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I、第一锁舌,2、手套箱扣手,3、挡块,4、第二回位弹簧安装座,5、限位块,6、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第二锁舌,9、第一回位弹簧安装座,10、回位弹簧,11、锁盘,12、基座,13、扣手拨杆,14、回位弹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I至图4所示,所述汽车手套箱锁,包括与手套箱箱体连接的锁盘11及手套箱扣手2,在锁盘11上设有相啮合的可自由转动的第一齿轮6及第二齿轮7 ;包括可沿锁盘11相对移动的第一锁舌I及第二锁舌8,第一锁舌I及第二锁舌8的一端为齿条,第一锁舌I为齿条的一端与第一齿轮6的一侧相哨合,第二锁舌8为齿条的一端与第一齿轮6的另一侧相哨合,第一锁舌I及第二锁舌8为齿条的一端分别与第一齿轮6相对的两侧相哨合,第一锁舌I及第二锁舌8与第一齿轮6构成齿轮齿条结构;第一锁舌I及第二锁舌8的另一端为锁紧端;包括回位弹簧10,回位弹簧10 —端连接在第一锁舌I上,回位弹簧10与第一锁舌I的连接位置位于与第一齿轮6啮合的第一锁舌I 一端的端部;回位弹簧10的另一端连接在锁盘11上;在第一锁舌I上设有挡块3,所述汽车手套箱锁锁紧状态下,手套箱扣手2与挡块3 —端相接触;第一锁舌I及第二锁舌8与第一齿轮6构成的齿轮齿条结构,能够保证第一锁舌I及第二锁舌8的收缩量一致,实现锁舌的同步;第二齿轮7用于保证第一齿轮6按照原有轴线旋转,所述汽车手套箱锁在锁紧及解除锁紧时稳定性好,安全可靠性高。在锁盘11上位于第一锁舌I及第二锁舌8的两侧分别设限位块5,限位块5成对设置于第一锁舌I及第二锁舌8的两侧,锁盘11上位于第一锁舌I及第二锁舌8两侧的限位块5构成导轨,起移动导向作用;这样限位块5构成的导轨能够防止第一锁舌I及第二锁舌8移动时产生晃动,第一锁舌I及第二锁舌8移动稳定,进一步保证了所述手套箱锁的结构稳定性及安全可靠性。手套箱扣手2,包括基座12及设于基座12上的扣手拨杆13,基座12与手套箱箱体连接;所述汽车手套箱锁锁紧状态下,扣手拨杆13 —端与限位块5相接触;在手套箱扣手2内设有回位弹片14,回位弹片14 一侧与扣手拨杆13相接触;回位弹片14便于扣手拨杆13的操作。在第一锁舌I上设有第一回位弹簧安装座9,在锁盘11上设有第二回位弹簧安装座4,回位弹簧10 —端与第一回位弹簧安装座9连接,回位弹簧10另一端与第二回位弹簧安装座4连接。所述汽车手套箱锁的原理为第一锁舌I及第二锁舌8与第一齿轮6构成齿轮齿条结构,在需要打开汽车手套箱时,需要解除所述汽车手套箱锁的第一锁舌I及第二锁舌8的锁紧作用,此时在手套箱扣手2上施加一作用力,手套箱扣手2通过挡块3推动第一锁舌I向锁盘11中部位置移动;在第一锁舌I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锁舌I带动第一齿轮6转动;第一齿轮6转动后带动第二锁舌8向锁盘11中部位置移动,实现第一锁舌I及第二锁舌8的联动,这样第一锁舌I及第二锁舌8的锁紧作用解除,汽车手套箱开启;在第一锁舌I向锁盘11中部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回位弹簧10受力处于拉伸状态,当松开手套箱扣手2时,回位弹簧10受力为零,恢复到原始状态,在回位弹簧10的拉力作用下,带动第一锁舌I及第二锁舌8运动,第一锁舌I及第二锁舌8恢复到原始位置,所述汽车手套箱锁重新处于锁紧状态;所述汽车手套箱锁,能够保证第一锁舌I及第二锁舌8的收缩量一致,实现锁舌的同步;第一锁舌I及第二锁舌8移动稳定,所述汽车手套箱锁在锁紧及解除锁紧时稳定性好,安全可靠性高。 上面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手套箱锁,包括与手套箱箱体连接的锁盘(11)及手套箱扣手(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盘(11)上设有相啮合的可自由转动的第一齿轮(6)及第二齿轮(7);包括可沿锁盘(11)相对移动的第一锁舌(I)及第二锁舌(8),所述第一锁舌(I)及第二锁舌(8)的一端为齿条,第一锁舌(I)为齿条的一端与第一齿轮(6)的一侧相哨合,第二锁舌(8)为齿条的一端与第一齿轮(6)的另一侧相哨合;包括回位弹簧(10),所述回位弹簧(10) —端连接在第一锁舌(I)上,所述回位弹簧(10)的另一端连接在锁盘(11)上;在所述第一锁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手套箱锁,包括与手套箱箱体连接的锁盘(11)及手套箱扣手(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盘(11)上设有相啮合的可自由转动的第一齿轮(6)及第二齿轮(7);包括可沿锁盘(11)相对移动的第一锁舌(1)及第二锁舌(8),所述第一锁舌(1)及第二锁舌(8)的一端为齿条,第一锁舌(1)为齿条的一端与第一齿轮(6)的一侧相啮合,第二锁舌(8)为齿条的一端与第一齿轮(6)的另一侧相啮合;包括回位弹簧(10),所述回位弹簧(10)一端连接在第一锁舌(1)上,所述回位弹簧(10)的另一端连接在锁盘(11)上;在所述第一锁舌(1)上设有挡块(3),所述汽车手套箱锁锁紧状态下,所述手套箱扣手(2)与所述挡块(3)一端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军,李海颖,陈婧,刘健,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