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模块化建筑补强承力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6014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装箱模块化建筑补强承力构件,集装箱模块八个角都设置有承力角件,并有端梁、侧梁及支撑角柱连接于所述各角件之间,所述各端梁和/或侧梁与各角件之间分别固定装设有补强件,所述补强件具有与所述各角件的承力面平齐的受力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补强承力构件方案,在标准集装箱角件的基础上扩展承载面积,避免使用特殊的角件,解决了以集装箱单元模块建筑多高层建筑支撑角柱角件承受大负荷的问题,同时补强件设置螺栓孔,便于上下模块用螺栓连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集装箱建筑的施工技木,尤其涉及一种能补强现有集装箱模块承力角件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补强承カ构件。
技术介绍
以集装箱为单元模块的建筑,是建筑业的ー项重大的技术创新。该建筑不仅具有标准集装箱可整体移动,吊装和运输便捷的优点,而且相对传统的建筑方式具有高效、成本低、污染少的优点,材料可循环利用,具有适合エ业化生产的特点,有很大的商业价值和光明的推广应用前景。如图5所示,为现有标准集装箱模块10的结构示意图,集装箱模块10横于端面上下的梁分别为上端梁4及下端梁5,横于侧面上下的梁分别为上侧梁11及下侧梁12,竖向支撑顶面及底面的为支撑角柱3,而集装箱模块10的八个角都设置有角件,位于 集装箱模块10顶面的是顶角件I,位于集装箱模块10底面的是底角件I’,各上端梁4及下端梁5、各上侧梁11及下侧梁12及各支撑角柱3连接于所述各顶角件I及底角件I’,组成长方体形标准集装箱模块10的结构框架。目前,以集装箱为基体的模块化建筑从平面向空中发展,进入多层、高层建筑领域。随着层高的増加,集装箱模块特别是底层模块承受的载荷越来越大,而且建筑整体必须具备较高的抗震能力,对于一般6层集装箱単元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装箱模块化建筑补强承力构件,集装箱模块八个角都设置有承力角件,并有端梁、侧梁及支撑角柱连接于所述各角件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端梁和/或侧梁与各角件之间分别固定装设有补强件,所述补强件具有与所述各角件的承力面平齐的受力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时顺李波王彬廖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扬州润扬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