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63451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1 1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建筑,包括相互左右并联或上下串联的多个建筑单元,每一建筑单元均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梁架和空心角柱,梁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角柱两端设置有端板,端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多个建筑单元之间通过快联结构相连,快联结构包括连接板和螺栓螺母,连接板垫压在相接的建筑单元的角柱之间,连接板上设置有一个至四个凸台和两个以上第二安装孔,凸台向两面凸出且对应第一连接孔,凸台上设置有导引面,第二安装孔对应第一安装孔,螺柱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并通过螺母紧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连接板连接各建筑单元,可靠方便,凸台对各相连的建筑单元进行定位,定位可靠准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建筑,包括相互左右并联或上下串联的多个建筑单元,每一建筑单元均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梁架和空心角柱,梁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角柱两端设置有端板,端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多个建筑单元之间通过快联结构相连,快联结构包括连接板和螺栓螺母,连接板垫压在相接的建筑单元的角柱之间,连接板上设置有一个至四个凸台和两个以上第二安装孔,凸台向两面凸出且对应第一连接孔,凸台上设置有导引面,第二安装孔对应第一安装孔,螺柱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并通过螺母紧固。本技术采用连接板连接各建筑单元,可靠方便,凸台对各相连的建筑单元进行定位,定位可靠准确。【专利说明】一种模块化建筑
本技术涉及模块化建筑,尤其与模块化建筑中各建筑单元的快速联接结构有关。
技术介绍
现有的模块化建筑及其内装部分,一般都是在工厂内加工制作好,然后在现场进行组装和固定。这种建筑形式要求工人必须能够在现场迅速地定位、装配和连接各建筑单元。另外,在需要移动和拆除该建筑的时候,要求工人必须能够对各建筑单元进行快速的拆卸和分解,以便进行运输和重新组装。而现有的建筑单元缺少定位结构,在实际组装建筑单元时需要人为操作对齐各建筑单元,而且容易造成人员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组装时定位准确、连接可靠快捷且结构简单的连接结构的成本低廉的模块化建筑。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模块化建筑,包括相互左右并联或上下串联的多个建筑单元,每一所述建筑单元均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梁架和空心角柱,所述梁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角柱两端设置有端板,所述端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多个建筑单元之间通过快联结构相连,所述快联结构包括连接板和螺栓螺母,所述连接板垫压在相接的建筑单元的所述角柱之间,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一个至四个凸台和两个以上第二安装孔,所述凸台向两面凸出且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凸台上设置有导引面,所述第二安装孔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螺柱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并通过所述螺母紧固。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孔为长条孔,所述凸台为长条形凸起,所述两凸台横向间距与两相接的建筑单元上的两所述第一连接孔之间的横向间距相等,所述两凸台纵向间距与两相接的建筑单元上的两所述第一连接孔之间的纵向间距相等。进一步,所述凸台为一两面均凸出所述连接板的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焊接固定。进一步,所述凸台一体形成在所述连接板上。进一步,所述导引面为斜面或弧面。进一步,所述上下串联的建筑单元的两所述梁架之间通过螺栓螺母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进行连接固定。进一步,所述角柱为“凹”字形,所述角柱外侧面上加工有第三安装孔,所述左右并联的建筑单元的所述角柱之间通过螺栓螺母穿过所述第三安装孔进行连接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连接板连接各建筑单元,可靠方便,凸台对各相连的建筑单元进行定位,定位可靠准确,采用螺栓螺母进行连接紧固,简单可靠,而且便于装拆,可方便重复利用建筑单元,最后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有利于推广使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模块化建筑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模块化建筑中连接板结构示图;图3为本技术的模块化建筑中快联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模块化建筑中快联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模块化建筑中建筑单元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如图1所示,模块化建筑的建筑单元的连接方式包括上下串联和左右并联两种方式,其中101和102、103和104之间都属于并联,而101与104之间、102与103之间都属于串联。每个建筑单元都包括上梁11、下梁12(上梁11和下梁12都是梁架)、角柱13和外壳14,上梁11通常为四个首尾相接的梁柱,下梁12通常也为四个首尾相接的梁柱,上梁11所在平面与下梁12平面相互平行。角柱13为空心设置,是竖直设置的棱边,位于四个角部,上下分别与上梁11和下梁12相接。如图3所示,角柱13上部设置有顶板131,下部设置有底板132 (顶板131和底板132均为端板),上述连接方式通常通过焊接方式完成。在角柱13的顶板131和底板132上均加工有第一连接孔16,顶板131和底板132上的第一连接孔16形状尺寸均相同,且位置相互对应。在上梁11和下梁12上加工有第一安装孔15。多个建筑单元之间通过快联结构相连,快联结构包括连接板2和螺栓4、螺母5(请参考图5)。连接板2垫压在相接的建筑单元的角柱13之间,连接板2的结构如图2所示,在连接板2上设置有凸台3,凸台3凸出于连接板2的两面。凸台3在建筑单元组装时插入第一连接孔16中,以承载一定弯矩。凸台3的两端部上设置有导引面31,该导引面31为斜面或弧面,以在建筑单元对接时起到定位和引导的作用。凸台3可与连接板2通过铸造的方式一体形成,也可是凸台3本身是一个独立部件,即凸台3为一两面均凸出连接板的凸块,该凸块与连接板2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在凸台3作为单独部件设置时,连接板2上设置有一个至四个第二连接孔21,第二连接孔21的数量与凸台3的数量相等,也就是与该连接板2所需连接的并联的建筑单元的数量相同,第二连接孔21对应第一连接孔16,且第二连接孔21与第一连接孔16形状尺寸相同,均为长条孔。另外,两凸台3横向间距与两相接的建筑单元上的两第一连接孔16之间的横向间距相等,两凸台3纵向间距与两相接的建筑单元上的两第一连接孔16之间的纵向间距相等,以保证装配关系。在连接板2上还加工有两个以上第二安装孔22(通常为2个,左右对称加工设置,以达到紧固连接的作用),第二安装孔22对应第一安装孔15。该第二安装孔22可以是光孔,也可以是螺纹孔。螺柱4穿过第一安装孔15和第二安装孔22,并通过螺母5紧固。其安装过程如图3所示,(凸台3为单独设置部件时)先将连接板2上的第二连接孔21对应下部建筑单元的第一连接孔16,将凸块3插入第二连接孔21中,并使其外露的下部插入第一连接孔16中,上部外露的端部上还具有导引面31,然后焊接固定在连接板2上,吊装上部建筑单元至下部建筑的上方,在导引面31的导引下叠压在下部建筑单元上,再使用螺栓4穿过上部建筑单元第一安装孔15、连接板2上的第二安装孔22和下部建筑单元的第一安装孔15,套配上螺母4并进行紧固,最后完成连接,该过程快速简单、定位准确。安装后的结构如图4所示。为加强连接强度,还可使用平垫、弹垫和双螺母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在实际的建筑单元组装过程中,除了角柱13部分通过上述快联结构进行连接外,上下串联的建筑单元的上梁11与下梁12之间通常通过螺栓4螺母5穿过两对应的第一安装孔15进行连接固定,以使上下建筑单元之间的上梁和下梁连接起来。另外,如图5所示,为进一步加强连接强度,左右并联的建筑单元的角柱13之间也可以通过螺栓4螺母5穿过第三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块化建筑,包括相互左右并联或上下串联的多个建筑单元,每一所述建筑单元均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梁架和空心角柱,所述梁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角柱两端设置有端板,所述端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建筑单元之间通过快联结构相连,所述快联结构包括连接板和螺栓螺母,所述连接板垫压在相接的建筑单元的所述角柱之间,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一个至四个凸台和两个以上第二安装孔,所述凸台向两面凸出且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凸台上设置有导引面,所述第二安装孔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螺柱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并通过所述螺母紧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海岩赵长祜刘文浩白樵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中集物流装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