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预制结构马路,包括排列铺设于平整地基上的多块预制混凝土基块(1)以及把所述多块预制混凝土基块(1)与地基连结在一起的现浇混凝土部分(2),所述预制混凝土基块(1)周边预留有外露搭接钢筋(31),相邻预制混凝土基块(1)连接处的外露搭接钢筋(31)相互连接,所述现浇混凝土部分(2)浇注于相邻预制混凝土基块(1)之间的连接处以及地基除预制混凝土基块(1)以外的其余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半预制结构马路施工程序简单易行,能在保证马路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极大的缩短施工周期,并能容易完成复杂结构部位的道路施工,特别适合应用于工期要求比较紧张的花园小区、停车场站、车站码头等场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及一种道路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采用预制件与现浇混凝土结合施工的马路,特别适用于工期要求比较紧张的花园小区、停车场站、口岸码头等。
技术介绍
传统的马路铺设起来施工工序复杂、施工周期长,需要长时间占用路面,还需要依赖大型的铺路设备,这对于人员来往比较密集的花园小区、停车场站、口岸码头等场地来说,会影响人们的出行交通,给人们造成很大的不便,而且不同地块的路面质量不好控制,难以确保比较统一的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马路的不足,提供一种施工程序简单、施工周期短的半预制结构马路。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如一种半预制结构马路,包括排列铺设于平整地基上的多块预制混凝土基块以及把所述多块预制混凝土基块与地基连结在一起的现浇混凝土部分,所述预制混凝土基块周边预留有外露搭接钢筋,相邻预制混凝土基块连接处的外露搭接钢筋相互连接,所述现浇混凝土部分浇注于相邻预制混凝土基块之间的连接处以及地基除预制混凝土基块以外的其余部分。所述预制混凝土基块呈矩形,具有边缘厚度小中间厚度大的台阶状结构;包括较厚的基块主体以及位于基块主体全部或部分周边的台阶面,所述预留的搭接钢筋从基块主体边缘侧壁伸出并位于该台阶面之上,所述现浇混凝土部分浇注于台阶面上,并且所述现浇混凝土部分的顶面与所述基块主体的顶面平齐。所述基块主体顶部四角预设有方便吊装的吊装孔。所述台阶面预留有向上伸出的支架钢筋。相邻的预制混凝土基块之间或者预制混凝土基块与相邻的现浇混凝土部分之间预留有接缝,该接缝内填充有可压缩的填料或密封剂。相邻的预制混凝土基块之间或者预制混凝土基块与相邻的现浇混凝土部分之间设置有密封条,该密封条位于邻接处的现浇混凝土部分的顶部。所述预制混凝土基块以及现浇混凝土部分的顶部铺设有一砂浆层,该砂浆层上面铺设有路面砖。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半预制结构马路具有如下优点I.本技术的半预制结构马路能减少铺设公路时对大型铺路设备的依赖;2.道路预制混凝土基块可独立检查,便于进行质量控制,更好的确保工程质量;3.装配式预制结构马路施工便捷,操作简单,铺设容易;4.半预制结构马路采用预制件和浙青混凝土结合施工的方法,能够在施工中相互补充,灵活应用;5.半预制结构马路主体预制混凝土基块在预制工厂制造,结构强度高,提高了马路承压能力;6.相对于传统道路施工,半预制结构马路施工过程对现场影响小。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半预制结构马路的平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半预制结构马路的竖向剖面图图3为所述预制混凝土基块I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相邻预制混凝土基块I之间纵向接缝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预制混凝土基块I与相邻现浇混凝土部分2之间纵向接缝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相邻预制混凝土基块I之间隔离接缝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预制混凝土基块I与相邻现浇混凝土部分2之间隔离接缝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相邻预制混凝土基块I之间伸缩缝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预制混凝土基块I与相邻现浇混凝土部分2之间伸缩缝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半预制结构马路主要由位于平整地基上的多块预制混凝土基块I和现浇混凝土部分2组成,其中,预制混凝土基块I沿地基的纵向和横向排列,现浇混凝土部分2浇注于地基的其余部分,如相邻的预制混凝土基块I之间以及马路的转角位、马路端头等位置,从而将多块预制混凝土基块与地基连结在一起。如图3所示,所述预制混凝土基块I呈矩形,具有边缘厚度小中间厚度大的台阶状结构,包括较厚的基块主体11以及位于基块主体11周边的台阶面12,该台阶面12可沿基块主体11的四个周边设置,也可仅设置于基块主体11的部分周边处,在设有台阶面12的基块主体11 一侧侧壁预留有多条水平向外伸出的搭接钢筋31并位于该侧的台阶面12之上。另外,所述基块主体11顶部四角预设有四个吊装孔13,方便吊装至施工现场。当路面较宽时,需要将两块或以上的预制混凝土基块I沿垂直于马路走向的纵向排列起来,此时,如图4所示,相邻的两预制混凝土基块I之间的台阶面12相对接但预留有施工缝8,外露的搭接钢筋31以及横跨于两预制混凝土基块I台阶面12的之间钢筋21在现场绑扎起来,现浇混凝土部分2浇注于施工缝8和两侧台阶面12之上,且现浇混凝土部分2的顶面与所述基块主体11的顶面平齐,另外,在该纵向连接处的现浇混凝土部分2的顶部还设置有密封条63。而当预制混凝土基块I与现浇混凝土部分2沿纵向连接时,如图5所示,预制混凝土基块I台阶面12上的搭接钢筋31与外部钢筋21绑扎起来,现浇混凝土部分2浇注于预制混凝土基块I的台阶面12之上,且现浇混凝土部分2的顶面与所述基块主体11的顶面平齐,在该纵向连接处的现浇混凝土部分2的顶部同样设置有密封条63。为了将马路与各种检查井隔离开来,防止因检查井的不均匀沉降破坏路面,需要设置隔离缝。如图6所示是设置于相邻预制混凝土基块I之间的隔离缝,此时,相邻的两预制混凝土基块I之间的台阶面12相对接但预留约10毫米的接缝5,外露的搭接钢筋31在现场绑扎起来,现浇混凝土部分2浇注于两侧台阶面12之上,且现浇混凝土部分2的顶面与所述基块主体11的顶面平齐,两相邻预制混凝土基块I之间以及上部相邻的现浇混凝土部分2之间的接缝5内填充可压缩的填料61。如图7所示是设置于预制混凝土基块I与现浇混凝土部分2之间的隔离缝,此时,预制混凝土基块I台阶面12上的搭接钢筋31与外部钢筋21绑扎起来,现浇混凝土部分2浇注于预制混凝土基块I的台阶面12之上,且现浇混凝土部分2的顶面与所述基块主体11的顶面平齐,预制混凝土基块I外沿与现浇混凝土部分2之间预留约10毫米的接缝5并在该接缝5内填充可压缩的填料61。根据现行的建筑规范,每隔一段距离需要设置一条垂直于行车方向的伸缩缝,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公路,一般6至15米便可设置一条伸缩缝。如图8所示的是设置于相邻 预制混凝土基块I之间的伸缩缝,此时,相邻的两预制混凝土基块I之间的台阶面12相对接但预留约20毫米的接缝5,且该相对的台阶面12上还预留有向上伸出的支架钢筋32,夕卜露的搭接钢筋31、支架钢筋32与外部钢筋21在现场绑扎起来,现浇混凝土部分2浇注于两侧台阶面12之上,且现浇混凝土部分2的顶面与所述基块主体11的顶面平齐,两相邻预制混凝土基块I之间以及上部相邻的现浇混凝土部分2之间的接缝5内填充密封剂62。如图9所示是设置于预制混凝土基块I与现浇混凝土部分2之间的伸缩缝,此时,预制混凝土基块I台阶面12上同样预留有向上伸出的支架钢筋32,外露的搭接钢筋31、支架钢筋32与外部钢筋21和外部的支架钢筋32绑扎起来,现浇混凝土部分2浇注于预制混凝土基块I的台阶面12之上,且现浇混凝土部分2的顶面与所述基块主体11的顶面平齐,预制混凝土基块I外沿与现浇混凝土部分2之间预留约20毫米的接缝5并在该接缝5内填充密封剂62。如图2所示,所述预制混凝土基块I以及现浇混凝土部分2的顶部同样可以铺设一砂浆层71,并在该砂浆层71上面铺设路面砖72。本技术的半预制结构马路的铺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预制混凝土基块I排列铺设于路面上;B.将相邻预制混凝土基块I周边预留的搭接钢筋31现场绑扎起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预制结构马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路包括排列铺设于平整地基上的多块预制混凝土基块(1)以及把所述多块预制混凝土基块(1)与地基连结在一起的现浇混凝土部分(2),所述预制混凝土基块(1)周边预留有外露搭接钢筋(31),相邻预制混凝土基块(1)连接处的外露搭接钢筋(31)相互连接,所述现浇混凝土部分(2)浇注于相邻预制混凝土基块(1)之间的连接处以及地基除预制混凝土基块(1)以外的其余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天祥,黄慧敏,
申请(专利权)人:有利华建筑预制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