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5410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缝纫机(1),所述缝纫机(1)用于通过由操作者手动地将基部(1b)上的工件(100)移动到所需位置而在所述工件(100)上加工缝制品,所述缝纫机(1)包括:缝纫针(2),所述缝纫针(2)在所述基部(1b)上的所述工件(100)上加工缝制品;致动所述缝纫针(2)的驱动源(3、3a、3b);控制所述驱动源(3、3a、3b)的控制部(4);以及操作部(10),所述操作部(10)电气连接到所述控制部(4)并可变地操作所述缝纫针(2),所述操作部(10)构造成附连到框架部(50)的外周(50a)上,以使所述工件(100)处于张紧状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缝纫机。技术背景 装备有通常称为自由运动缝制功能的功能的缝纫机是已知的,该功能构造成通过将工件装配在缝制框架中并在缝纫机的底板部上手动地运动缝制框架来加工缝制品。例如,在JP2010-207542A (以下称为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包括位于缝纫头部的下侧处的缝纫针、与缝纫针在工件上的运动同时地反复进行按压和分离运动的织补压脚、以及钮孔开关部,该钮孔开关部配备成靠近缝纫针并面向该缝纫针并构造成控制钮孔缝制的开始和停止。根据所公开的缝纫机,缝纫机的操作者用指尖操作配备在靠近缝纫针的固定位置处的钮孔开关,以在进行自由运动缝制时控制自由运动缝制功能的开始和停止。根据专利文献I中的已知缝纫机,当操作者进行自由运动缝制以往工件上加工缝制品时,操作者通常使用缝制框架以提供工件的张紧状态并围绕在操作者的双手之间来回四处移动缝制框架,以使缝制框架达到需要的缝制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当操作者用双手从相对侧抓持缝制框架并使缝制框架相对于例如为底板部或延伸台的基部运动至所需位置时,缝制操作变得更加容易。根据上述构造的缝纫机,操作者在由双手抓持缝制框架的同时通过一只手的指尖控制用于自由运动缝制的开始和停止开关,该开关配备在固定于靠近缝纫针的位置上的钮孔开关杆上。因此,操作者会面临操作困难。由此,需要改进的操作使得操作者可以以轻松且准确的操作加工缝制品。没有这种改进,则使用大型号缝制框架的操作者特别是手指较小的操作者操作上述缝纫机时可能面临以下情况当操作者打算围绕缝制框架的中心加工缝制品时,操作者的指尖不能达到用于自由运动缝制的开始和停止开关。因此,存在对于改善在通过用手移动工件进行自由运动缝制时的使用简易性以及同时允许更细微地调整缝纫针运动的缝纫机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在通过用手移动工件进行自由运动缝制时的使用简易性并同时允许更细微地调整缝纫针运动的缝纫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用于通过由操作者手动地将基部上的工件移动到所需位置而在所述工件上加工缝制品的缝纟刃机包括缝纟刃针,所述缝纟刃针在所述基部上的所述工件上加工缝制品;致动所述缝纫针的驱动源;控制所述驱动源的控制部;以及操作部,所述操作部电气连接到所述控制部并可变地操作所述缝纫针,所述操作部构造成附连到框架部的外周上,以使所述工件处于张紧状态。替代如传统缝纫机那样在缝纫机上的固定位置处设置操作部,操作部设置在用于使工件处于张紧状态的框架部的外周,使得操作者可以操作在靠近缝纫机的操作者抓持并支承框架部的手的位置处的操作部。相较于传统缝纫机,使操作部靠近操作者的手使得操作者能更容易地较灵敏地控制缝纫针的运动。即使在操作者通过用手掌抓持缝制框架来使用具有大直径的缝制框架时,操作者仍然可以用例如食指或中指的指尖来控制操作部。因此,当往工件上加工缝制品时,操作者可以更加灵敏和容易地控制缝纫针的运动,以便在期望位置加工例如具有缝纫图案、刺绣和符号的所需设计的缝制品。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缝纫机包括布置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框架部之间的附连部,以便操作者相对于所述基部上的所述框架部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之间来回地变化操作表面的方向。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框架部之间设置附连部以便操作者相对于基部上的框架部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之间来回地变化操作表面的方向,因而手动地使用框架部的缝纫机的操作者可以通过改变附连部来改变操作表面的方向,以便以简单的结构理念和容易的操作根据操作者的使用简易性相对于框架部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之间来回地改变操作部 的位置。该缝纫机根据操作者的操作喜好提供选择,以便为操作者提供更加简易的操作。因此,为需要以更大的灵敏性控制缝制操作以加工具有微小变化的设计的缝制品的操作者提供了优势。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缝纫机包括配备有可变电阻式操作开关的操作部。当操作部采用可变电阻式操作开关时,操作者可以在例如缝制宽度(移动缝纫针的距离)、沿上下方向移动缝纫针的速度和沿水平方向移动缝纫针的速度上以连续变化的方式控制缝纫针的运动。因此,为需要控制缝纫针的更灵活的三维运动的操作者提供了优势。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缝纫机包括配备有夹子形式的保持部的操作部,所述保持部构造成保持用于保持的物体。所述操作部构造成通过所述保持部与所保持的物体附连和分离。配备有夹子形式的保持部的操作部可以通过保持部与所保持的物体附连和分离。例如,当操作者在不使用框架部的情况下通过直接用手保持工件而使工件处于张紧状态来往工件上加工例如刺绣的缝制品时,保持部可以直接保持工件。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可以将操作部保持在靠近保持工件的手的期望位置处。当用手移动工件的位置时,操作部与被移动的工件一起移动。换句话说,操作部始终靠近手、定位,以便容易地灵活控制缝纫针的运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缝纫机包括配备有构造成直接保持工件的夹子形式的保持部的操作部。当操作者在不使用框架部的情况下通过直接用手保持工件而使工件处于张紧状态来往工件上加工例如刺绣的缝制品时,配备有夹子形式的保持部的操作部可以直接保持工件。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可以将操作部保持在靠近保持工件的手的期望位置处。当用手移动工件的位置时,操作部与被移动的工件一起移动。换句话说,操作部始终靠近手、定位,以便容易地灵活控制缝纫针的运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缝纫机包括从所述框架部拆离并构造成安置在踏板部内的操作部,所述踏板部设置用于由操作者进行脚踏操作,以根据操作者的脚踏操作量可变地控制所述缝纟刃针的运动。从缝制框架拆离的操作部布置在踏板部内且踏板部构造成由操作者踩踏在上面以便操作,因而操作者可以根据踏板部被脚下压的量来控制缝纫针的运动。因此,操作者可以根据操作的简易性选择使用作为要由脚来控制的脚踏控制器的操作部。附图说明从以下参考附图考虑的详细说明中,本公开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和特性将变得更清楚,附图中图I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缝纫机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I所示的缝纫机的控制系统结构的框图;图3A是示出在操作部相对于缝制框架侧向附连的 情况下操作部(即,附连结构A)的附连状态的图示;图3B是示出在操作部相对于缝制框架垂直附连的情况下操作部(即,附连结构B)的附连状态的图示;图4是操作部相对于缝制框架垂直地附连时的具有缝制框架的操作部的立体图;图5是说明在附连构造A中将操作部附连到缝制框架上的结构的示图;图6是示出被拆卸的图I中所示的操作部的示图,以说明内部结构;图7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与缝制框架形成一体的操作部的立体图;图8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操作部的立体图,示出在操作部上装备保持操作部的保持部的位置;图9是示出被放大的保持部的夹子结构的基本部件的示图;图10是说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成整体地包含在上壳体内部的操作部的示图;以及图11是图10所示的上壳体的横截面图,说明包含在上壳体中的操作部的位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缝纫机I的实施例。以下将说明缝纫机I的第一实施例。图I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缝纫机I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图I所示的缝纫机I的控制系统构造的框图。如图I所示,缝纫机I包括缝纫机I的主体Ia和操作部10,缝纫机I的操作者通过操作部10控制缝纫针2的运动。缝纫机I的主体Ia包括底板部lb、直立臂部1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纫机(1),所述缝纫机(1)用于通过由操作者手动地将基部(1b)上的工件(100)移动到所需位置而在所述工件(100)上加工缝制品,所述缝纫机(1)包括:缝纫针(2),所述缝纫针(2)在所述基部(1b)上的所述工件(100)上加工缝制品;致动所述缝纫针(2)的驱动源(3、3a、3b);控制所述驱动源(3、3a、3b)的控制部(4);以及操作部(10),所述操作部(10)电气连接到所述控制部(4)并可变地操作所述缝纫针(2),所述操作部(10)构造成附连到框架部(50)的外周(50a)上,以使所述工件(100)处于张紧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藤孝树河合泰典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