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循环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74766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污水集中装置、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第四水泵、酸碱中和装置、沉淀过滤装置及处理水排放装置,污水集中在污水集中池后,由水泵抽至酸碱中和装置进行处理,然后经由管道进入沉淀过滤装置进行沉淀过滤,最终流入处理水排放装置进行排放。所述酸碱中和装置由中和池、酸或碱储罐、控制箱及水泵组成,水泵将酸或碱储罐中的液体抽至中和池,控制箱连接水泵与中和池,以控制中和池内液体pH值,所述沉淀过滤装置包括沉淀池及过滤池。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快速处理量较大的工业酸碱性污水,占地面积小,经济环保。(*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循环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エ厂里的污水常呈现酸性或碱性,若直接排放会造成水污染,破坏生态环境,需要进行一系列处理。但由于污水处理设备一般价钱高昂,需要大量的人力物カ财力,很多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而不愿意引进污水处理设备,エ厂里的污水通常人工简单处理下即排出,污染较为严重的则交给污水公司处理。常见的中小型企业污水处理措施是将污水用泵抽入剩水桶,由人工加入酸液或碱液,进行废液的中和处理,处理后再沉淀,过滤。但当污水量较大吋,则无法进行人エ处理,需交由由污水公司处理。且这种人工进行中和来处理废液的方法,速度较慢,不能随时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循环处理系统,能快速处理量较大的エ业酸碱性污水,占地面积小,经济环保。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污水集中装置、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四水泵、酸碱中和装置、沉淀过滤装置及处理水排放装置,污水集中装置通过第一水泵连接酸碱中和装置,酸碱中和装置的出水端连接沉淀过滤装置的进水端,沉淀过滤装置的出水端连接处理水排放装置的进水端,所述酸碱中和装置由中和池、酸/碱储罐、控制箱及第ニ水泵组成,第二水泵用于将酸/碱储罐中的液体抽至中和池,控制箱连接第二水泵与中和池,所述沉淀过滤装置包括沉淀池及过滤池,沉淀池的出水端连接过滤池的进水端,所述沉淀池的进水端即为沉淀过滤装置的进水端,所述过滤池的出水端即为沉淀过滤装置的出水端。优选的,酸碱控制箱内设置酸碱值监测器及控制阀门。优选的,处理水排放装置包括返排池与达标剩水池,返排他的进水端与沉淀过滤装置的出水端连通,返排他的出水端与污水集中装置的进水端相连通;达标剩水池的进水端与沉淀过滤装置的出水端连接,达标剩水池的出水端连接第四水泵。本技术所述的酸碱值监测器能探測溶液pH值,且能显示溶液pH值,如pH探头。所述控制第二水泵的阀门可采用自动控制阀门,与酸碱值检测器相连接,当中和池内的溶液达到设定的酸碱值时,控制阀门自动关闭,与酸或碱储罐相连的第二水泵停止运转。该控制第二水泵的控制阀门也可采用手动控制阀门,工作人员根据酸碱值检测器上显示的溶液PH值来决定是否开启第二水泵加酸或加碱。本技术所述的过滤池可分为ー级过滤池、ニ级过滤池、三级过滤池或更多级,根据エ厂污水处理实际情况来进行分级过滤。本技术所述的污水集中装置、中和池、沉淀池、过滤池、返排池、达标剩水池可使用耐酸耐碱容器,如金属桶、耐腐蚀桶,也可使用水泥等建筑用材筑成的液体容纳装置。本技术所述的处理合格的污水除可按当地环保部门规定排放外,还可重新输入生产系统,进行反复利用。本技术中所述的污水达标标准是指根据企业用水情況,确定标准排放水的PH值及水中杂质含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占地面积小,经济环保,能快速处理工厂排放的污水,达到循环利用节水的目的。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污水处理系统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部件标记如下 I污水集中装置,2酸碱中和装置,3沉淀过滤装置,4处理水排放装置,20酸/碱储罐,21控制箱,210酸碱值监测器,211控制阀门,22中和池,30沉淀池,31过滤池,310一级过滤池,311ニ级过滤池,40返排池,41---达标剩水池,5---第一水栗,50---第二水栗,51---第二水栗,52---第四水栗。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请结合附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污水集中装置I、第一水泵5、酸碱中和装置2、沉淀过滤装置3及处理水排放装置4,污水集中在污水集中装置1,由第一水泵5抽至酸碱中和装置2进行处理,然后经由管道进入沉淀过滤装置3进行沉淀过滤,最終流入处理水排放装置4进行排放。所述酸碱中和装置2由酸/碱储罐20、控制箱21、中和池22及第ニ水泵50组成,第二水泵50将酸/碱储罐20中的液体抽至中和池22,控制箱21连接第二水泵50与中和池22,以控制中和池22内液体pH值,所述沉淀过滤装置3包括沉淀池30及过滤池31。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控制箱21内设置酸碱值监测器210及控制阀门211。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过滤池31分为ー级过滤池310和ニ级过滤池311。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排放池4包括返排池40与达标剩水池41,返排池40的进水端与沉淀过滤装置31中二级过滤池311的出水端连接,返排池40的出水端与污水集中装置I相连通,不达标污水排至污水集中装置I进行再次处理;达标剩水池41的进水端与沉淀过滤装置31中的ニ级过滤池311的出水端连接,达标剩水池41的出水端连接第四水泵52,将处理合格的污水排放出系统。实际运作时,将エ厂生产过程中排放的酸性污水集中在污水集中装置1,由第一水泵5抽至中和池22,与中和池22相连的第二水泵50将储碱罐20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抽至中和池22,与酸性废液进行中和反应,在中和反应过程中,控制箱21内的酸碱值监测器210不断监测中和池22内溶液的pH值,该酸碱值监测器采用的是pH探头,当监测到溶液达到预定pH值时,与pH探头210连接的控制第二水泵50的控制阀门211关闭,该控制阀门211采用的是自动电控阀门,停止第二水泵50的抽碱,中和反应结束。将中和后的溶液排至沉淀池30进行沉淀。沉淀5个小时后,将沉淀池30中的上层清液由第三水泵51抽至ー级过滤池310进行初次过滤,过滤完毕后,将滤液抽至ニ级过滤池311进行二次过滤,得到符合 エ厂标准的处理水,排至达标剩水池41,进行排放。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污水集中装置、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四水泵、酸碱中和装置、沉淀过滤装置及处理水排放装置,污水集中装置通过第一水泵连接酸碱中和装置,酸碱中和装置的出水端连接沉淀过滤装置的进水端,沉淀过滤装置的出水端连接处理水排放装置的进水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酸碱中和装置由中和池、酸/碱储罐、控制箱及第ニ水泵组成,第二水泵用于将酸/碱储罐中的液体抽至中和池,控制箱连接第二水泵与中和池,所述沉淀过滤装置包括沉淀池及过滤池,沉淀池的出水端连接过滤池的进水端,所述沉淀池的进水端即为沉淀过滤装置的进水端,所述过滤池的出水端即为沉淀过滤装置的出水端。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酸碱控制箱内设置酸碱值监测器及控制阀门。3.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水排放装置包括返排池与达标剩水池,返排他的进水端与沉淀过滤装置的出水端连通,返排他的出水端与污水集中装置的进水端相连通;达标剩水池的进水端与沉淀过滤装置的出水端连接,达标剩 水池的出水端连接第四水泵。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污水集中装置、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第四水泵、酸碱中和装置、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污水集中装置、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四水泵、酸碱中和装置、沉淀过滤装置及处理水排放装置,污水集中装置通过第一水泵连接酸碱中和装置,酸碱中和装置的出水端连接沉淀过滤装置的进水端,沉淀过滤装置的出水端连接处理水排放装置的进水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酸碱中和装置由中和池、酸/碱储罐、控制箱及第二水泵组成,第二水泵用于将酸/碱储罐中的液体抽至中和池,控制箱连接第二水泵与中和池,所述沉淀过滤装置包括沉淀池及过滤池,沉淀池的出水端连接过滤池的进水端,所述沉淀池的进水端即为沉淀过滤装置的进水端,所述过滤池的出水端即为沉淀过滤装置的出水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志同
申请(专利权)人:模德模具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