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幼苓专利>正文

雨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74767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雨水处理装置,其包括有一过滤装置、一与该过滤装置相连接的导水装置、一与该导水装置相连接的第一储水槽、又一与该导水装置相连接的第二储水槽、一位于第二储水槽内部的取水装置、一与该取水装置连接的水龙头以及至少一位于该第二储水槽的内壁周围的净化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雨水处理装置利用该导水装置的设计将较肮脏的初始雨水导入该第一储水槽以做灌溉等用途,而将后续较干净的雨水导入第二储水槽中储存并且利用位于该第二储水槽内的该多个净化砖净化雨水。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须用电且不须费心保养,确实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雨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同时达到储存及净化雨水的功能的雨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环保意识提高,水资源的再利用为迄今重要的议题之一,因此水资源的回收系统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现有的雨水回收设备主要通过储水槽储存雨水以供后续回收再利用,并根据设置场所的不同衍生出多种型态,例如在建筑物的屋顶设置一可储存雨水的容置槽体或是在地面开挖制造出一储水池,以储存雨水并做后续回收再利用的目的。所述的现有技术,当使用一容置槽体储存雨水时,该容置槽体缺乏一完整功能的雨水净化设备,而使用开挖的方式制造储水池时会投入太多的人力及物力,进而增加制作及施工成本,反而与环保节能的目的相违背,且该储水池适用于一般新建案的建筑,即与新 建筑一体成型,并不适用于既有建筑的雨水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缺乏可安装于现有建筑中且具完整功能的雨水处理装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雨水处理装置,其包括有一过滤装置;一导水装置,其与该过滤装置相连接且包括有一第一导水管、一连接该第一导水管的第二导水管,其中该第一导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的过滤装置相对应而相连通,该第一导水管的管道内更设置有一垫圈以及一浮球,该垫圈固定于该第一导水管的内壁,该浮球位于该垫圈的下方并可活动的在该垫圈以下的位置移动,以此选择性地封闭该第一导水管的管道;—第一储水槽,其与该导水装置相连接,其中该第一储水槽的内部与该第一导水管相连通;一第二储水槽,其与该导水装置相连接,其中该第二储水槽的内部与该第二导水管相连通;其中,该导水装置的位于第一导水管的垫圈及浮球令过滤装置与该导水装置的第一导水管或第二导水管选择性地相连通,且当该第一储水槽内的水位升高而使垫圈及浮球相互抵顶,使该第一导水管的管道封闭时,导水装置可通过第二导水管与第二储水槽相连通,以此使位于该第一储水槽内的水无法流入该第二储水槽;一取水装置,其位于该第二储水槽的内部且包括有一浮体、一与该浮体相连接的滤水器以及一与该滤水器相连接的取水管;一水龙头,其与所述的取水管相连接,以此令该第二储水槽的内部与外部选择性地相连通。优选的,其进一步包括有至少一净化砖,其位于该第二储水槽的内壁周围上。优选的,其中,该浮球的直径略大于该垫圈的内径。优选的,其中,该第二导水管进一步具有一缓流装置,其与该第二导水管的远离该第一导水管的一端相连接且也位于该第二储水槽内部。优选的,其进一步包括有一沉淤槽,该沉淤槽位于该第二储水槽的下方且内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且该沉淤槽与该第二储水槽相通,以此使位于该第二储水槽内的雨水沉淀其含有的沉淀性杂质于该沉淤槽内。优选的,其进一步包括有一衔接管,该衔接管连接该第一导水管与该第二导水管。优选的,其中,该水龙头连接于该第二储水槽的侧壁。优选的,其中,该第一储水槽进一步设置有一第一排水管,其 位于该第一储水槽的靠近该第二储水槽的侧壁,以此将该第一储水槽内的水排出。优选的,其中,该第二储水槽进一步设置有一第二排水管,其位于该第二储水槽的靠近该第一储水槽的侧壁,以此将第二储水槽内过多的水排出。优选的,其中,该沉淤槽进一步设置有一排淤管,其穿设于该沉淤槽的底部,以此将沉淤槽内含有沉淀性杂质的污水排出。优选的,其中,该第一储水槽的容积为250至500公升。优选的,其中,该第二储水槽的容积为1500公升。本技术的雨水处理装置的优点在于,其能提供一完整的设备并能同时达到储存及净化雨水的功能,且适合安装于现有建筑,进一步的,本技术的雨水处理装置无须用电且不须费心保养,确时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的部分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部分元件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部分元件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图6是本技术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储水槽11第一储水槽111第一排水管12第二储水槽121第二排水管13沉淤槽131排淤管20导水装置21第一导水管211出水孔212垫圈213浮球22第二导水管221、221A缓流装置222挡水箱223插栓23衔接管30过滤装置31接水器32滤网40取水装置41浮体42滤水器43取水管50水龙头60净化砖70过滤装置71主管道72滤网座721过滤管道722集水通道73侧接口74排渣管80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附图及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请参阅图I所示,本技术的雨水处理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其包括有一储水槽10、一导水装置20、一过滤装置30、一取水装置40、一水龙头50以及多个净化砖60。该储水槽10其内部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且包括有一第一储水槽11、一位于该第一储水槽11下方的第二储水槽12、一位于该第二储水槽12下方的沉淤槽13。其中该第二储水槽12与该沉淤槽13相通,以此使位于第二储水槽12内的雨水沉淀其含有的沉淀性杂质于该沉淤槽13内。此外,该第一储水槽11更设置有一第一排水管111,其位于该第一储水槽11的靠近该第二储水槽12的侧壁,以此将第一储水槽11内的水排出。进一步的,该第一储水槽11的容积为250至500公升。另外,该第二储水槽12更设置有一第二排水管121,其位于该第二储水槽12的靠近该第一储水槽11的侧壁,以此将第二储水槽12内过多的水排出。进一步的,该第二储水槽的容积为1500公升。此外,该沉淤槽13更设置有一排淤管131,其穿设于该沉淤槽13的底部,以此将沉淤槽13内含有沉淀性杂质的污水排出。请配合参阅图2所示,所述的导水装置20,其与该储水槽10相连接且包括由一第一导水管21、一第二导水管22以及一连接该第一导水管21与第二导水管22的衔接管23,即该第一导水管21与该第二导水管22通过该衔接管23相连接。该第一导水管21穿伸入该第一储水槽11的顶部并与该第一储水槽11的内部相连通,进一步的,位于该第一储水槽11内部的第一导水管21的段部的内部设置有一垫圈212以及一浮球213,并且该第一导水管21位于该第一储水槽11内部的段部的底端是封闭的且贯穿成形有多个出水孔211,以此使该第一导水管21与该第一储水槽11的内部相通,该垫圈212位于与该第一储水槽11的顶部平齐的位置,该浮球213位于垫圈212下方并且可活动的在该垫圈212以下的位置移动。进一步的,该浮球213的直径略大于该该垫圈212的内径。该第二导水管22的远离该衔接管23的一端位于该第二储水槽12内以此使该第二导水管22与该第二储水槽12的内部相连通,具体的,该第二导水管22自该第一储水槽11的顶部穿伸入于该第一储水槽11的内部且向下延伸并穿伸入该第二储水槽12的顶部,以此使该第二导水管22的远离该衔接管23的一端位于该第二储水槽12内,该第二导水管22更具有一缓流装置221,其与该第二导水管22的远离该衔接管23的一端相连接且也位于该第二储水槽12内部,其为一弯管结构,以此使雨水流进第二储水槽12时,能减缓雨水的力道而不会冲击沉淤槽13中沉积的泥沙,进而使第二储水槽12内储存的雨水保持干净。所述的衔接管23位于该储水槽10的外部,以此使该第一导水管2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过滤装置;一导水装置,其与该过滤装置相连接且包括有一第一导水管、一连接该第一导水管的第二导水管,其中该第一导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的过滤装置相对应而相连通,该第一导水管的管道内更设置有一垫圈以及一浮球,该垫圈固定于该第一导水管的内壁,该浮球位于该垫圈的下方并可活动地在该垫圈以下的位置移动,以此选择性地封闭该第一导水管的管道;一第一储水槽,其与该导水装置相连接,其中该第一储水槽的内部与该第一导水管相连通;一第二储水槽,其与该导水装置相连接,其中该第二储水槽的内部与该第二导水管相连通;其中该导水装置的位于该第一导水管的垫圈及浮球令过滤装置与导水装置的第一导水管或第二导水管选择性地相连通;一取水装置,其位于该第二储水槽的内部且包括有一浮体、一与该浮体相连接的滤水器以及一与该滤水器相连接的取水管;一水龙头,其与所述的取水管相连接,以此令该第二储水槽的内部与外部选择性地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幼苓
申请(专利权)人:曾幼苓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