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复合菌群处理污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129707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0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复合菌群处理污水的方法,创造性的采用了不同的复合菌群,并且分步加入。具体的步骤如下:向生化池中加满清水,曝气使池水溶氧达到3~4mg/L;然后加入第一部分复合菌种,每克活菌数109~1011;再投加葡萄糖,使池内水体COD达到800mg/L;然后向池内添加尿素、磷酸二氢钾、维生素C;生化池曝气增氧,池水溶解氧维持在1~3mg/L,促使菌剂在填料上生长成生物膜;连续通入污水,污水的流量为5~20m3/h,24小时后,向池内加投第二部分复合菌种,使池内C:N:P=100:(1~1.1):5,池水曝气处理,溶解氧不小于4mg/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复合菌群处理污水的方法
技术介绍
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有病原体污染物,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有毒污染物等。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的污水,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导致水体缺氧、发臭、藻类大量滋生、鱼类死亡等,严重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淡水资源日益紧缺,许多沿海城市开始推行海水直接利用,如用于工业冷却水、工业生产用水以及城市生活用水。海水利用量的增加将会导致高盐度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同时,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高盐度工业污水排放量也在迅速增加。污染水体的主要物质是有机物、总氮和总磷。因此,碳、氮、磷的去除是水污染控制的关键。在所有污水处理技术中,生化法最为有效、普遍。然而,常规生化法主要去除的是污水中的有机物,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存在一定的限制。倘若在常规生化法的后段辅以对氮、磷的深度处理,势必会加大污水处理的成本与能耗。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现有技术中以有相应的研究,例如,公开号为CN10247686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青霉菌菌株进行污水脱氮的方法,该方法将含有机物的污水控制在如下工艺条件下:温度5-40℃、pH值5.0-9.0,溶解氧浓度0.5-6.5mg/L,对污水进行搅拌,根据污水中氨氮不同浓度范围并综合污水水量,分别投加0.5-300‰的青霉菌与污水进行混合培养4-8小时,在青霉菌的作用下实现>同步硝化和反硝化。然而,在现有的传统的生化工艺中,在高温或低温状态下,自然的活性污泥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有限、自然系统中微生物种类及数量不稳定、生化系统启动周期较长、生活污水的污染物指标偏低、水中溶解氧分布不均、抗冲击性不强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的出水的稳定性和达标性,而且,在提标改造工程方面存在瓶颈。复合菌剂在环境保护方面主要用于提升污染物去除效率,通过投加有益菌种以及营养剂,使污水中有益菌形成优势菌群,不失为污水处理稳定达标以及提标的好方法之一。所以,如何在最低的消耗下,高效去除污水中的碳、氮、磷是当今水污染控制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复合菌群处理污水的方法。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利用复合菌群处理污水的方法,创造性的采用了不同的复合菌群,并且分步加入。具体的步骤如下:向生化池中加满清水,曝气使池水溶氧达到3~4mg/L;然后加入第一部分复合菌种,每克活菌数109~1011;再投加葡萄糖,使池内水体COD达到800mg/L;然后向池内添加尿素、磷酸二氢钾、维生素C;生化池曝气增氧,池水溶解氧维持在1~3mg/L,促使菌剂在填料上生长成生物膜;连续通入污水,污水的流量为5~20m3/h,24小时后,向池内加投第二部分复合菌种,使池内C:N:P=100:(1~1.1):5,池水曝气处理,溶解氧不小于4mg/L。上述步骤中,按质量份数计,各加入物质的配比为:第一部分复合菌种34~64份、葡萄糖40~60份、尿素4~6份、磷酸二氢钾1.8~2.2份、维生素C0.4~0.6份、第二部分复合菌种24~35份。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复合菌菌群具有在发酵合成的状态下共生、共存、共荣的特点,因此,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生存且保持特定菌种的比例,才能够较好的实现污水处理的功能,具体的,所述的第一部分复合菌群包括乳酸菌群、酵母菌群、革兰氏阳性放线菌和醋酸杆菌。按质量份数计,第一部分复合菌群的配比为乳酸菌群10~13份、酵母菌群12~15份、革兰氏阳性放线菌5~10份和醋酸杆菌5~12份。所述的第二部分复合菌群包括反硝化菌群、硝化细菌菌群、芽孢杆菌群、脱硫菌群和鳌台球菌群。按质量份数计,第二部分复合菌群的配比为反硝化菌群16~22份、硝化细菌菌群16~26份、芽孢杆菌群1~5份、脱硫菌群6~10份、和鳌台球菌群1~5份。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部分复合菌种的加入量为池水体积的0.05%。所述第二部分复合菌种的加入量为池水体积的0.03%。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处理污水的方法,能耗低,去除率高,本专利技术采用不同的复合菌菌群,并且采用分次加投的方式,较好的解决了菌种衰退的问题。同时本处理方法操作简单、条件不苛刻,菌种存活率高,可以有效的去除含氮化合物。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两级接触氧化模式,每级生化池容积150m3,设计处理量25m3/h,采用组合式纤维亲水填料,第一部分复合菌种的加入量约为池水体积的0.05%,第二部分复合菌种的加入量约为池水体积的0.03%。实施例1步骤1,向生化池中加满清水,曝气使池水溶氧达到3mg/L;然后加入乳酸菌群10份、酵母菌群12份、革兰氏阳性放线菌5份和醋酸杆菌5份,每克活菌数109~1011;步骤2,投加葡萄糖40份,使池内水体COD达到800mg/L;步骤3,然后向池内添加尿素4份、磷酸二氢钾1.8份、维生素C0.4份,生化池曝气增氧,池水溶解氧维持在1mg/L,促使菌剂在填料上生长成生物膜;步骤4,连续通入污水(其中含油80~100mg/L,硫化物30~50mg/L,总盐度22000mg/L,C:N:P比例约为20:1:1,进水COD360mg/L,BOD150mg/L),污水的温度为30℃,污水的流量为5m3/h,连续通入24小时;步骤5,向池内加投反硝化菌群22份、硝化细菌菌群26份、芽孢杆菌群5份、脱硫菌群6份和鳌台球菌群5份,使池内C:N:P=100:(1~1.1):5,池水曝气处理,溶解氧不小于4mg/L;系统启动十天后,处理后污水中COD去除率为85%,BOD去除率为95%,氨氮去除率为93%,除油效率达到98%以上,硫化物去除率达到100%。实施例2步骤1,向生化池中加满清水,曝气使池水溶氧达到4mg/L;然后加入乳酸菌群13份、酵母菌群15份、革兰氏阳性放线菌10份和醋酸杆菌12份,每克活菌数109~1011;步骤2,投加葡萄糖60份,使池内水体COD达到800mg/L;步骤3,然后向池内添加尿素6份、磷酸二氢钾2.2份、维生素C0.6份,生化池曝气增氧,池水溶解氧维持在3mg/L,促使菌剂在填料上生长成生物膜;步骤4,连续通入污水(其中含油80~100mg/L,硫化物30~50mg/L,总盐度22000mg/L,C:N:P比例约为20:1:1,进水COD360mg/L,BOD150mg/L),污水的温度为30℃,污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复合菌群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生化池中加满清水,曝气使池水溶氧达到3~4mg/L;然后加入第一部分复合菌种,每克活菌数109~1011;再投加葡萄糖,使池内水体COD达到800mg/L;然后向池内添加尿素、磷酸二氢钾、维生素C;生化池曝气增氧,池水溶解氧维持在1~3mg/L,促使菌剂在填料上生长成生物膜;连续通入污水,污水的流量为5~20m3/h,24小时后,向池内加投第二部分复合菌种,使池内C:N:P=100:(1~1.1):5,池水曝气处理,溶解氧不小于4mg/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复合菌群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生化池中加满清水,曝气使
池水溶氧达到3~4mg/L;然后加入第一部分复合菌种,每克活菌数109~1011;再投加
葡萄糖,使池内水体COD达到800mg/L;然后向池内添加尿素、磷酸二氢钾、维生素
C;生化池曝气增氧,池水溶解氧维持在1~3mg/L,促使菌剂在填料上生长成生物膜;
连续通入污水,污水的流量为5~20m3/h,24小时后,向池内加投第二部分复合菌种,
使池内C:N:P=100:(1~1.1):5,池水曝气处理,溶解氧不小于4mg/L。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质量份数计,各加入物质
的配比为:第一部分复合菌种34~64份、葡萄糖40~60份、尿素4~6份、磷酸二氢钾
1.8~2.2份、维生素C0.4~0.6份、第二部分复合菌种24~35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部分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宝凤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神克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