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提标扩容的改造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779860 阅读:3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8 2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提标扩容的改造方法,它是以污水处理厂原工艺:进水→粗格栅→细格栅→沉砂池→膜格栅→生物池→沉淀池→消毒池→出水为基础,在原有工艺的构筑物上进行改造,将生物池的结构进行改造,且将沉淀池改造成膜池,使构筑物的布局合理,提高污水处理规模,由原10万吨/天提升至20万吨/天,同时提高了出水水质,由原《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污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提升至地表水Ⅳ类标准(除TN外),且同时在改造过程中,保证整个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作业,避免由于改造期间带来的损失。

Modification method for lifting and scaling of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provided standard method which is based on the expansion of the sewage treatment plant process: water, coarse grid, fine grid, sand pool, pool, biological membrane, grid sedimentation tank, and the effluent disinfection pool based transformation of the structures of the old technology, will the structure of biological tank was improved, and the sedimentation tank into the membrane pool, make the construction rationally, improve sewage treatment scale, from the original 100 thousand tons / day to 200 thousand tons / day, at the same time to improve the water quality, the original \urban sewage treatment plant pollution emission standard\ in the standard two to enhance the standard of surface water class IV (except TN), and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to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sewage treatment plant operation, to avoid losses due to the transformation peri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提标扩容的改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提标扩容的改造方法。
技术介绍
水资源问题是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它严重影响着环境,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现阶段,大量的污水外排,给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工作造成较大的负担,急需要进行改进,以满足更大的需求。随着污水处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适应日趋严格的污水排放要求,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能,许多已建污水处理厂迫切需要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并已开始进行各种升级技术改造的尝试,但如何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成为实施升级改造的关键。在很多改进项目中,很多污水处理厂,由于建设时间较早,随着城市发展,服务范围内污水量增大,同时周边已无土地用于扩建;在改造扩容时,需要将污水厂搬迁至城市以外较远区域新建;或在改造时,需要拆除原有构筑物,新建新的构筑物来满足改进后的污水处理需求;这样不仅工程量较大,投资较高,运行成本较高,同时影响现状污水厂的运行,使得改造期间存在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状污水厂建构筑物、不新增土地、原有构筑物不拆除的基础上,进行提标扩容的改造,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提标扩容的改造方法,使构筑物的布局合理,提高水处理效率,且同时保证整个污水处理厂保证正常运行生产作业。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提标扩容的改造方法,它是以原污水处理工艺:进水→粗格栅→细格栅→沉砂池→膜格栅→生物池→沉淀池→消毒池→出水为基础,在原有工艺的构筑物上进行改造,其中原有工艺的构筑物包括两个生物池以及四个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将生物池的结构进行改造,且将沉淀池改造成膜池,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其中一个沉淀池,进行改造为膜池;污水通过另外三个沉淀池进行处理;2)待步骤1)完成后,第一个膜池通水;同时关闭第二个沉淀池,进行改造为膜池;污水通过第一个改造后的膜池和剩余两个沉淀池进行处理;3)待步骤2)第二个沉淀池改造为膜池完成后,第二个膜池通水;同时关闭其中一个生物池以及另外两个沉淀池,进行改造;污水通过另一生物池以及经过改造后的两个膜池进行处理;4)待步骤3)中的一个生物池改造完成后,进行通水;同时关闭剩余的生物池,进行改造;污水经过改造后的生物池以及两个膜池进行处理;5)待步骤3)中剩余两个沉淀池改造为膜池,步骤4)中剩余生物池改造完成后,全部污水通过改造后的两个生物池以及四个膜池进行处理;以上各步骤中,还包括对管路的切改,以污水的流通为依据进行改造。进一步,由沉淀池改造后的膜池,其中两个均与一个生物池连通;另外两个均与另一个生物池连通;且四个膜池均与消毒池连通。进一步,在进行生物池以及沉淀池改造之前,还包括新建预处理构筑物的处理,其中包括新建粗格栅、细格栅、沉砂池以及膜格栅。进一步,经沉淀池改造的膜池的结构为,所述膜池包括膜池墙体,膜池墙体内依次设有膜池好氧区、膜区和污泥回流区,所述膜池好氧区以及膜区之间通过第一隔墙分隔;所述膜区和污泥回流区通过第二隔墙分隔;位于膜池好氧区的膜池墙体上设有进水管;且膜池好氧区内设有若干组微孔管式曝气管组;所述膜区设有若干组膜单元;相邻两组膜单元之间通过墙体隔离;位于污泥回流区的膜池墙体上设有污泥回流管以及剩余污泥管。所述膜池的污泥回流区设有污泥回流泵回流到生物池的好氧区;所述生物池的好氧区设有污泥泵回流到生物池的缺氧区;且所述生物池的缺氧区也设有污泥回流泵回流到生物池的厌氧区。进一步,所述膜单元包括两组膜装置,两组膜装置之间通过第三隔墙隔开,使每组膜装置位于独立的空间内,且每组膜装置所对应的第一隔墙以及第二隔墙上分别设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每组膜装置设有5~8个膜架。所述第三隔墙的上方设有管廊,从每组膜装置引出的产水管和气管分别与管廊内产水管和气管连通;且管廊内的产水管和气管均延伸至膜设备间;所述第三隔墙上设有通孔,该通孔贯通相邻两组膜装置所在的空间。进一步,每组膜装置对应的进水口处均设有进水挡板;且进水口处设有进水闸门;出水口处设有出水闸门;所述进水挡板位于膜装置所在空间内。进一步,所述膜池墙体围成圆柱体;且位于两端的膜单元与膜池墙体之间的空隙用混凝土浇筑;所述膜区共设置六组膜单元,且中间四组膜单元相对于两端的膜单元向污泥回流区凸出;所述膜池好氧区靠中间的位置设有第四隔墙,且第四隔墙的两端与膜池墙体之间存在间隔;所述膜区还设有放空管和补水管,所述放空管与膜单元连通;所述补水管与膜单元连通;且所述膜单元内设有若干集水坑。进一步,改造后的生物池的结构为所述生物池的厌氧区通过墙体被分为两部分,墙体与水流方向垂直,按照水流方向分别为第一厌氧区和第二厌氧区;且第一厌氧区的侧壁上设有生物池进水管;第二厌氧区内设有廊道隔墙;且廊道隔墙设置方向均与水流方向相同;且在第二厌氧区的侧壁设有与缺氧区连通的过水孔。进一步,所述生物池的缺氧区按照水流方向包括第一缺氧区、第二缺氧区以及第三缺氧区;且第一缺氧区与第二厌氧区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缺氧区与第三缺氧区均与第一缺氧区垂直设置;且第一缺氧区与第三缺氧区内均设有廊道隔墙;在第二厌氧区的侧壁设有与第一缺氧区连通的过水孔;在第二缺氧区的侧壁设有与第二缺氧区连通的过水孔;在第三缺氧区的侧壁设有与第二缺氧区连通的过水孔,且该过水孔设置在远离第二缺氧区的一端。进一步,所述生物池的好氧区按照水流方向包括第一好氧区、第二好氧区以及第三好氧区,且均与第三缺氧区平行设置;第一好氧区的侧壁设有与第三缺氧区连通的过水孔,且该过水孔设置在远离第二缺氧区的一端;第二好氧区的侧壁设有与第一好氧区连通的过水孔,且该过水孔设置在靠近第二缺氧区的一端;第三好氧区的侧壁设有与第二好氧区连通的过水孔,且该过水孔设置在远离第二缺氧区的一端;所述第三好氧区设有生物池出水管。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构筑物结构设计合理,相互之间充分配合,充分利用空间,活性污泥在膜池自身系统内达到较高的利用率。(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中的膜池,将膜装置进行分离,避免膜装置之间的相互污染,减少运行成本。(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改造方法是在原有污水处理系统上进行改进的,首先膜池是在原有的圆形池体下进行改建,没有新增占地,且不用将原有池体拆除重建,充分利用各个空间,且节省了改建成本以及施工时间;且解决了现有技术改造中布水不均,膜的污染程度不同等不能实现的问题。(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改造后的污水处理系统,在对预处理构筑物、膜池和生物池等结构改进的基础上,解决了现有生物池承载力不够的问题,使污水处理规模由原来的10万吨/天,提高到20万吨/天;生物池的处理规模由原来的10万吨/天,提高到20万吨/天,污水处理效率提高了一倍;同时提高了出水水质,由原《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污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提升至地表水Ⅳ类标准。(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改造方法,保证污水处理系统在改造过程中正常运行,不停水作业,减少改造期间带来的影响。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提标扩容的改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提标扩容的改造方法,它是以原污水处理工艺:进水→粗格栅(107)→细格栅(108)→沉砂池(109)→膜格栅(122)→生物池→沉淀池→消毒池(110)→出水为基础,在原有工艺的构筑物上进行改造,其中原有工艺的构筑物包括两个生物池以及四个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将生物池的结构进行改造,且将沉淀池改造成膜池,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其中一个沉淀池,进行改造为膜池;污水通过另外三个沉淀池进行处理;2)待步骤1)完成后,第一个膜池通水;同时关闭第二个沉淀池,进行改造为膜池;污水通过第一个改造后的膜池和剩余两个沉淀池进行处理;3)待步骤2)第二个沉淀池改造为膜池完成后,第二个膜池通水;同时关闭其中一个生物池以及另外两个沉淀池,进行改造;污水通过另一生物池以及经过改造后的两个膜池进行处理;4)待步骤3)中的一个生物池改造完成后,进行通水;同时关闭剩余的生物池,进行改造;污水经过改造后的生物池以及两个膜池进行处理;5)待步骤3)中剩余两个沉淀池改造为膜池,步骤4)中剩余生物池改造完成后,全部污水通过改造后的两个生物池以及四个膜池进行处理;以上各步骤中,还包括对管路的切改,以污水的流通为依据进行改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提标扩容的改造方法,它是以原污水处理工艺:进水→粗格栅(107)→细格栅(108)→沉砂池(109)→膜格栅(122)→生物池→沉淀池→消毒池(110)→出水为基础,在原有工艺的构筑物上进行改造,其中原有工艺的构筑物包括两个生物池以及四个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将生物池的结构进行改造,且将沉淀池改造成膜池,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其中一个沉淀池,进行改造为膜池;污水通过另外三个沉淀池进行处理;2)待步骤1)完成后,第一个膜池通水;同时关闭第二个沉淀池,进行改造为膜池;污水通过第一个改造后的膜池和剩余两个沉淀池进行处理;3)待步骤2)第二个沉淀池改造为膜池完成后,第二个膜池通水;同时关闭其中一个生物池以及另外两个沉淀池,进行改造;污水通过另一生物池以及经过改造后的两个膜池进行处理;4)待步骤3)中的一个生物池改造完成后,进行通水;同时关闭剩余的生物池,进行改造;污水经过改造后的生物池以及两个膜池进行处理;5)待步骤3)中剩余两个沉淀池改造为膜池,步骤4)中剩余生物池改造完成后,全部污水通过改造后的两个生物池以及四个膜池进行处理;以上各步骤中,还包括对管路的切改,以污水的流通为依据进行改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提标扩容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沉淀池改造后的膜池,其中两个均与一个生物池连通;另外两个均与另一个生物池连通;且四个膜池均与消毒池(110)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提标扩容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因扩容需要,新建预处理构筑物,其中包括新建粗格栅(107)、细格栅(108)、沉砂池(109)以及膜格栅(1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提标扩容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经沉淀池改造的膜池的结构为,所述膜池包括膜池墙体(8),膜池墙体(8)内依次设有膜池好氧区(1)、膜区(2)和污泥回流区(3),所述膜池好氧区(1)以及膜区(2)之间通过第一隔墙(7)分隔;所述膜区和污泥回流区(3)通过第二隔墙(11)分隔;位于膜池好氧区(1)的膜池墙体(8)上设有进水管(5);且膜池好氧区(1)内设有若干组微孔管式曝气管组(4);所述膜区(2)设有若干组膜单元(21);相邻两组膜单元(21)之间通过墙体隔离;位于污泥回流区(3)的膜池墙体(8)上设有污泥回流管(31)以及剩余污泥管(32);所述膜池的污泥回流区(3)设有污泥回流泵回流到生物池的好氧区;所述生物池的好氧区设有污泥泵回流到生物池的缺氧区;且所述生物池的缺氧区也设有污泥回流泵回流到生物池的厌氧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提标扩容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单元(21)包括两组膜装置(211),两组膜装置(211)之间通过第三隔墙(12)隔开,使每组膜装置(211)位于独立的空间内,且每组膜装置(211)所对应的第一隔墙(7)以及第二隔墙(11)上分别设有进水口(22)以及出水口(23);所述第三隔墙(12)的上方设有管廊(121),从每组膜装置(211)引出的产水管(28)和气管分别与管廊(121)内产水管(2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力阎怀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环境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