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台结构及起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4476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台结构及起重设备,其中转台结构包括:下部转台、前部转台、中部转台和尾部转台,所述尾部转台连接在所述中部转台远离下部转台的一端,所述前部转台连接在所述中部转台靠近下部转台的一端,所述下部转台连接在所述前部转台的下部,所述下部转台的下表面设为支撑平面,所述前部转台和中部转台的下部均设有至少两个支撑点。本实施例不仅可以承受较大的载荷,而且可以改善结构件的受力,显著的降低在大跨距的情况下转台整体的变形量,而且也允许结构面积做的更大,满足超大吨位的起重设备上设置更加复杂的动力系统和液压传动系统的需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台结构及起重设备。技术背景 履带起重机是ー种采用履带行走底盘的桁架式臂架结构的起重机。随着履带起重机向超大吨位(例如起重量在2000吨级以上等)方向的发展,各结构件也趋于向大型化发展,导致所需要的动カ和液压传动系统也更为复杂,相关部件更多。在履带起重机中,转台是放置动カ系统和液压传动系统的平台装置,其属于联系起重机上下车的关键承载结构件。在现有的履带起重机中,转台可采用传统的整体式结构(如图I所示),这种结构中由转台的下平面I作为支撑平面进行整体约束(图中通过三角形示意约束位置),这种支撑方式支撑点较少,支撑面较小,可承受カ也相对较小。转台也可以采用分体式组合结构(如图2所示),这种结构由分体式的前转台和后转台构成,仍然以前转台的下平面I作为支撑平面进行整体约束,这种支撑方式仍然支撑点较少,支撑面较小,可承受カ也相对较小。以上这两种转台结构较适合中小吨位的履带起重机产品,对于发展方向中的超大吨位履带起重机来说,由于其对承载量的要求,以及对放置动カ系统和液压传动系统的空间要求,转台结构的长宽的跨距较大,如果采用前面类似的转台结构的支撑方式,则可能难以达到承载量要求,而且承载过程中结构件可能变形过大,难以满足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转台结构及起重设备,能够承受较大载荷,且承载过程中结构件变形较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 ー种转台结构,包括下部转台、前部转台、中部转台和尾部转台,所述尾部转台连接在所述中部转台远离下部转台的一端,所述前部转台连接在所述中部转台靠近下部转台的一端,所述下部转台连接在所述前部转台的下部,所述下部转台的下表面设为支撑平面,所述前部转台和中部转台的下部均设有至少两个支撑点。进ー步的,所述中部转台包括设置在所述前部转台的两端的中部转台左段和中部转台右段。进ー步的,所述中部转台左段和中部转台右段分别设有相対称的支撑点。进ー步的,所述支撑点设置在所述中部转台左段和中部转台右段的内側。进ー步的,所述前部转台的两端分别设有相対称的支撑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 ー种包括前述的转台结构的起重设备。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除了采用了下部转台的下表面作为支撑平面,还在前部转台和中部转台上设置了多个支撑点,这种多支撑点的转台结构不仅可以承受较大的载荷,而且可以改善结构件的受力,显著的降低在大跨距的情况下转台整体的变形量,而且也允许结构面积做的更大,满足超大吨位的起重设备上设置更加复杂的动カ系统和液压传动系统的需要。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ー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I为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整体式结构的转台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分体式结构的转台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转台结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图3实施例的主视角度的示意图。图5为图3实施例的左视角度的示意图。图6为图3实施例的俯视角度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ー步的详细描述。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转台结构实施例的示意图,再结合图4-图6中各个角度的视图,本技术的转台结构也采用了分体式的转台结构,该结构包括下部转台8、前部转台7、中部转台和尾部转台4,尾部转台4连接在中部转台远离下部转台8的一端,所述前部转台连接在中部转台靠近下部转台8的一端,下部转台8连接在前部转台7的下部。在图3中,中部转台包括置在前部转台7的两端的中部转台左段6和中部转台右段5。相比于图2中所示的现有分体式转台的支撑方式,本技术除了将下部转台8的下表面I设为支撑平面之外,还在前部转台7和中部转台的下部均设有至少两个支撑点。这样就使得转台结构从整体上构成了多个支撑点的支撑结构,而且各个分体式部件设有支撑点也可以较好地降低各部件的变形程度。在图4中,中部转台左段6 (图6中示出)和中部转台右段5分别设有相対称的支撑点2。这种支撑点的对称设置方式可以使这种支撑更为稳定,优选将支撑点2设置在中部转台左段6和中部转台右段5的内側。在图5中,前部转台7的两端分别设有相対称的支撑点3。这种支撑点的对称设置方式可以使这种支撑更为稳定。前面介绍的转台结构的实施例不仅可以承受较大的载荷,而且可以改善结构件的受力,显著的降低在大跨距的情况下转台整体的变形量,而且也允许结构面积做的更大,满足超大吨位的起重设备上设置更加复杂的动カ系统和液压传动系统的需要。由于前述转台结构具备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转台结构的起重设备也相应的具备上述技术效果,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參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 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权利要求1.ー种转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转台、前部转台、中部转台和尾部转台,所述尾部转台连接在所述中部转台远离下部转台的一端,所述前部转台连接在所述中部转台靠近下部转台的一端,所述下部转台连接在所述前部转台的下部,所述下部转台的下表面设为支撑平面,所述前部转台和中部转台的下部均设有至少两个支撑点。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转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转台包括设置在所述前部转台的两端的中部转台左段和中部转台右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转台左段和中部转台右段分别设有相対称的支撑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点设置在所述中部转台左段和中部转台右段的内側。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转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转台的两端分别设有相对称的支撑点。6.ー种包括权利要求I飞任一所述的转台结构的起重设备。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转台结构及起重设备,其中转台结构包括下部转台、前部转台、中部转台和尾部转台,所述尾部转台连接在所述中部转台远离下部转台的一端,所述前部转台连接在所述中部转台靠近下部转台的一端,所述下部转台连接在所述前部转台的下部,所述下部转台的下表面设为支撑平面,所述前部转台和中部转台的下部均设有至少两个支撑点。本实施例不仅可以承受较大的载荷,而且可以改善结构件的受力,显著的降低在大跨距的情况下转台整体的变形量,而且也允许结构面积做的更大,满足超大吨位的起重设备上设置更加复杂的动力系统和液压传动系统的需要。文档编号B66C23/36GK202643185SQ20122018910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7日专利技术者林华, 李聪, 孙丽, 丁美莲, 程雪, 孟朝钰 申请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转台、前部转台、中部转台和尾部转台,所述尾部转台连接在所述中部转台远离下部转台的一端,所述前部转台连接在所述中部转台靠近下部转台的一端,所述下部转台连接在所述前部转台的下部,所述下部转台的下表面设为支撑平面,所述前部转台和中部转台的下部均设有至少两个支撑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华李聪孙丽丁美莲程雪孟朝钰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