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式台车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4452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节式台车支座,包括台车上部结构以及安装在台车上部结构上的台车支座,所述台车支座的上部设有销轴连接槽,所述台车支座的下方设有与所述台车上部结构相连的座体,所述座体和台车上部结构之间安装有连接固定机构和高度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台车支座为装配式结构,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如调节螺栓)以及调整垫实现台车支座高度的调节,以消除由于制造、装配的误差,弥补销轴与台车支座之间配合存在的间隙,有效地实现力的传递。(*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台车支座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节式台车支座
技术介绍
履带起重机是采用履带行走底盘的桁架式臂架结构起重机,是极为常用的工程设备;而台车是履带起重机上连接转台、可沿环轨回转的装置。参见图1,现有技术中,台车支座11与台车上部结构10通过螺栓联接后,台车被安装在履带起重机环轨上,上部转台结构10与台车支座11通过销轴配合。现有技术中的台车支座为焊接式结构,高度不能调节,如图I所示。台车支座11焊接在台车上部结构10上,该结构形式简单;但台车支座11与上部转台销轴联接时的高度位置固定,而另一方面,由于制造的误差以及装配的误差,销轴与台车支座配合时,经常会存在一定的间隙,若台车支座11的高度不可调节,则两者不能紧密配合,上部转台受力不能有效地通过销轴传递给台车。具体地,履带起重机工作时,上部转台受到的载荷需通过联接销轴传递至台车上,要求联接销轴与台车支座之间紧密配合实现力的传递,但由于存在上述的制造误差、装配误差,台车支座与上部联接销轴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现有技术不能实现台车支座高度的调节,无法消除两者之间存在的间隙,因此,不能有效地实现力的传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能够有效地实现力的传递的可调节式台车支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式台车支座,包括台车上部结构以及安装在台车上部结构上的台车支座,所述台车支座的上部设有销轴连接槽,所述台车支座的下方设有与所述台车上部结构相连的座体,所述座体和台车上部结构之间安装有连接固定机构和高度调节机构。优选地,在所述座体和台车上部结构之间的间隙处还设有调整垫。更优选地,所述连接固定机构为连接螺栓。优选地,所述高度调节机构为调节螺栓。进一步,所述调整垫设有多种厚度规格,分别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相配合。更进一步,所述连接螺栓贯穿所述台车上部结构和所述座体。优选地,所述调节螺栓的下方设有调节螺母。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的台车支座为装配式结构,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如调节螺栓)以及调整垫实现台车支座高度的调节,以消除由于制造、装配的误差,弥补销轴与台车支座之间配合存在的间隙,有效地实现力的传递。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 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图2,其中示出本技术一种可调节式台车支座,包括台车上部结构I以及安装在台车上部结构I上的台车支座2,所述台车支座2的上部设有销轴连接槽3,该销轴连接槽3的形状和尺寸与上部状态的联接销轴相配合(图中未示出);所述台车支座2的下方设有与所述台车上部结构I相连的座体7,该座体7优选为板状结构,所述座体7和台车上部结构I之间安装有连接固定机构4和高度调节机构5。本技术所述的连接固定机构4为活动连接或可调节式连接,并非如焊接等形式的不可调节式连接结构;另一方面,本技术的高度调节机构5可以机械式调节结构,也可以为液压或电力驱动的调节结构。考虑到成本因素,优选地,本技术的高度调节机构5为机械式调节结构。更优选地,本技术所述的连接固定机构4为连接螺栓,所述的高度调节机构5为调节螺栓。优选地,在所述座体7和台车上部结构I之间的间隙处还设有调整垫6。由此,通过上述连接螺栓、调节螺栓和调整垫6三种结构的配合便可以弥补销轴与台车支座之间由于制造或装配等误差而产生的间隙。进一步,本技术所述的调整垫6设有多种厚度规格,分别可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5相配合。更优选地,所述连接螺栓贯穿所述台车上部结构I和所述座体7 (图中未示出),以实现台车上部结构I和所述座体7之间的稳固连接。进一步,所述调节螺栓的下方设有调节螺母,通过调节螺栓、调节螺母以及他们与所述台车上部结构I和座体7之间的螺旋举升作用,便可以实现台车上部结构I和座体7之间间隙的调节。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为由于制造、装配的误差,开始时台车支座2与销轴(图中未示出)在销轴连接处3存在一定的间隙,此时可以测量销轴与台车支座2之间的距离;若要调节二者之间的高度,则可以通过调节中间的调节螺栓将台车支座2顶起,然后再根据调节高度的不同,在台车支座2的座体7下面放置高度不同的调整垫6,以实现高度调节的目的,使销轴与台车支座紧密配合,消除制造、装配的误差,实现力的传递。更具体地,本技术的台车支座2在其四周均通过连接螺栓与台车上部结构I进行装配固定;当需要调节高度时,通过中间的调节螺栓将台车支座2顶起,根据调节高度的不同,在台车支座2下放置不同规格的调整垫6,消除台车支座与联接销轴之间存在的间隙。显而易见,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用本技术的一种可调节式台车支座,构成各种类型的支座结构。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 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节式台车支座,包括台车上部结构(I)以及安装在台车上部结构(I)上的台车支座(2),所述 台车支座(2)的上部设有销轴连接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支座(2)的下方设有与所述台车上部结构(I)相连的座体(7),所述座体(7)和台车上部结构(I)之间安装有连接固定机构(4)和高度调节机构(5)。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调节式台车支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体(7)和台车上部结构(I)之间的间隙处还设有调整垫(6)。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可调节式台车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固定机构(4)为连接螺栓。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可调节式台车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5)为调节螺栓。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式台车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垫(6)设有多种厚度规格,分别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5)相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式台车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栓贯穿所述台车上部结构(I)和所述座体(7)。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式台车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栓的下方设有调节螺母。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调节式台车支座,包括台车上部结构以及安装在台车上部结构上的台车支座,所述台车支座的上部设有销轴连接槽,所述台车支座的下方设有与所述台车上部结构相连的座体,所述座体和台车上部结构之间安装有连接固定机构和高度调节机构。本技术的台车支座为装配式结构,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如调节螺栓)以及调整垫实现台车支座高度的调节,以消除由于制造、装配的误差,弥补销轴与台车支座之间配合存在的间隙,有效地实现力的传递。文档编号B66C23/62GK202643161SQ20122018187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5日专利技术者林华, 程雪, 孙丽, 丁美莲, 李聪, 孟朝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节式台车支座,包括台车上部结构(1)以及安装在台车上部结构(1)上的台车支座(2),所述台车支座(2)的上部设有销轴连接槽(3),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支座(2)的下方设有与所述台车上部结构(1)相连的座体(7),所述座体(7)和台车上部结构(1)之间安装有连接固定机构(4)和高度调节机构(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华程雪孙丽丁美莲李聪孟朝钰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