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用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73352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船舶用救生装置,它包括绕线支架、高强度软绳及多个救生单元;所述高强度软绳一端连接于绕线支架上,另一端依次串接多个救生单元;所述救生单元包括主体,主体上设置有把手,主体还延伸连接有颈部卡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船舶遇险后本救援装置遇水后会自动展开,为落水人员就近提供一个求生的平台,大大缩短了救助启动时间和救助提供距离,为外部的救援争取了时间,最大程度保障了船舶人员的水上安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上救援设备,尤其是指一种船舶用救生装置
技术介绍
船舶在出海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天灾人祸,因此水上救援设备对于船舶而言是必不可缺的。时下多见的救援设备包括逃生小船、救生衣、救生圈,救生绳等。但上述设备多只是作为备用品被放置在船舶上,一旦要用要取出而后才可用,这就往往容易耽误对落水人员的拯救。然而船舶是需要在水中运行的,一旦船整体遇险沉没,船上人员落水后的安危就难以得到保证。而上述救生设备,无论是逃生小船,救生衣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准备,而救生圈的救护性又有限,一旦出现事故的救助效率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启用便捷的船舶用救生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船舶用救生装置,它包括绕线支架、高强度软绳及多个救生单元;所述高强度软绳一端连接于绕线支架上,另一端依次串接多个救生单元;所述救生单元包括主体,主体上设置有把手,主体还延伸连接有颈部卡环;上述结构中,所述高强度软绳包括刚性段与弹性段,所述刚性段包括两部分,两部分刚性段之间为弹性段,所述一部分刚性段串接多个救生单元;另一部分刚性段连接于绕线支架上。上述结构中,所述高强度软绳上还串接有浮球。上述结构中,所述浮球表面设置有荧光层。上述结构中,所述救生单元的主体设置有延长部连接所述颈部卡环;救生单元整体由泡沫浮力材料制成。上述结构中,所述救生单元的主体呈矩形,其四角上设有圆弧倒角;所述主体上的把手为弧形把手。上述结构中,所述救生单元主体上设置有发光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船舶遇险后本救援装置遇水后会自动展开,为落水人员就近提供一个求生的平台,大大缩短了救助启动时间和救助提供距离,为外部的救援争取了时间,最大程度保障了船舶人员的水上安全。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图I为本技术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救生单元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收拢实施例示意图。I-绕线支架;2_高强度软绳;3_救生单元;4_浮球;21、23_刚性段;22_弹性段;31-倒角;32-颈部卡环;33-把手;34-发光器。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I以及图2,本实施方式一种船舶用救生装置,它包括绕线 支架I、高强度软绳2及多个救生单元3,其中救生单元3整体由泡沫浮力材料制成。其中,高强度软绳2的一端连接于绕线支架I上,另一端依次串接多个救生单元3。最佳的,该高强度软绳2进一步包括两部分刚性段21、23与弹性段22,两部分刚性段21、23之间为弹性段22,所述一部分刚性段21用于串接多个救生单元3,另一部分刚性段23则连接在绕线支架1,从而刚性段21可以保证救生单元3之间的连接强度,不至于在外力作用下 就散架,刚性段23则确保连接绕线支架I的一定强度,而弹性段则用于传递、缓冲两部分刚性段21、23的拉力,而在这个拉力太大时,弹性段22的强度较弱就会断裂,由此在船舶沉默时即使使得救生单元3与设置在船舶上的绕线支架I之间断开,避免其被沉船一同拖入水中。进一步的,本专利中救生单元3包括主体,主体上设置有把手33,主体还延伸连接有颈部卡环32,由此落水人员可以通过把手33握持在救生单元3主体上,而若漂浮体力不支,还可将头置入颈部卡环32中,从而保持头以上在水面上,不至于溺水。较佳的,救生单元3的主体设置有延长部连接所述颈部卡环32,由此一个主体可连接多个颈部卡环32,相互之间不受到太大影响,此外救生单元3的主体最好呈矩形,其四角上设有圆弧倒角31,倒角31可防止在救援过程中对附近的落水人员产生不必要的伤害,同时在主体上的把手33也最好为弧形把手,最大程度保护人员安全。最后,在上述的高强度软绳2上最佳的还串接有浮球4,在浮球4表面设置荧光层,方便救援人员的发现。同样的,还可在救生单元3主体上设置发光器34,紧急时发光器34保持闪烁,便于救援人员及时发现。参见图3,本专利产品平时在不用时,绕线支架I设置在船舶上,而高强度软绳2串接的各救生单元3则可卷绕并通过简单的固定机构安置绕线支架I上,收容方便,而一旦有意外发生,解除固定机构产品自动散开,落水后即可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例如本专利产品也不限于图3的放置方法,任何合理的放置均视为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船舶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绕线支架、高强度软绳及多个救生单元;所述高强度软绳一端连接于绕线支架上,另一端依次串接多个救生单元;所述救生单元包括主体,主体上设置有把手,主体还延伸连接有颈部卡环。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船舶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度软绳包括刚性段与弹性段,所述刚性段包括两部分,两部分刚性段之间为弹性段,所述一部分刚性段串接多个救生单元;另一部分刚性段连接于绕线支架上。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船舶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度软绳上还串接有浮球。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表面设置有荧光层。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船舶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单元的主体设置有延长部连接所述颈部卡环;救生单元整体由泡沫浮力材料制成。6.如权利要求I或5所述的船舶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单元的主体呈矩形,其四角上设有圆弧倒角;所述主体上的把手为弧形把手。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舶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单元主体上设置有发光器。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船舶用救生装置,它包括绕线支架、高强度软绳及多个救生单元;所述高强度软绳一端连接于绕线支架上,另一端依次串接多个救生单元;所述救生单元包括主体,主体上设置有把手,主体还延伸连接有颈部卡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船舶遇险后本救援装置遇水后会自动展开,为落水人员就近提供一个求生的平台,大大缩短了救助启动时间和救助提供距离,为外部的救援争取了时间,最大程度保障了船舶人员的水上安全。文档编号B63C9/08GK202642061SQ201220324500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5日专利技术者张清洁 申请人:福建省华海船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船舶用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绕线支架、高强度软绳及多个救生单元;所述高强度软绳一端连接于绕线支架上,另一端依次串接多个救生单元;所述救生单元包括主体,主体上设置有把手,主体还延伸连接有颈部卡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清洁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华海船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