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在海面与海底之间输运物品的装置,该分体式水下输运装置包括浮体组件(1)、输运组件(2)和支撑固定组件(3);浮体组件(1)位于输运组件(2)的顶部,输运组件(2)与浮体组件(1)通过支撑固定组件(3)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水下输运装置的输运能力的同时,增加了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该分体式水下输运装置将运送部分和浮力部分分开,解决了输运装置的输运能力与抗冲击性能之间的矛盾;并采用了深海实心浮力材料,解决了安全性方面的隐患。(*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海洋工程
,尤其涉及ー种在海面与海底之间输运物品的装置,能够凭借浮力而无需其它动カ完成运送任务。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水下输运装置一般由运送框架装上浮力球组成。此类输运装置的输运能力与抗冲击性能之间存在矛盾,要提高输运能力就需要増加浮力球个数,这样势必增加整个装置的质量,而实际使用时要求输运装置到达海底的时间不能太久,所以质量大导致输运装置到达海底时的冲击カ是较强的,对整个装置的可靠性不利。再有浮力球一般是ー种中空的球体,外壳在大的环境水下受到冲击敲打是可能破碎的,这种情况下可能造成水下机器人或者深潜器等操作设备损坏的严重后果。所以水下输运装置在运载能力、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有提高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现有的水下输运装置的输运能力,増加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体式水下输运装置,该分体式水下输运装置将运送部分和浮力部分分开,解决了输运装置的输运能力与抗冲击性能之间的矛盾;并采用了深海实心浮力材料,解决了安全性方面的隐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了ー种分体式水下输运装置,该装置包括浮体组件、输运组件和支撑固定组件;浮体组件位于输运组件的顶部,输运组件与浮体组件通过支撑固定组件进行连接。所述的浮体组件包括浮体架、第一浮力块安装基座杆、第二浮力块安装基座杆、第一浮力块安装杆、第二浮力块安装杆、第一浮力材料组、第二浮力材料组、第三浮力块安装基座杆、第四浮力块安装基座杆、信标、第三浮力块安装杆、第四浮力块安装杆、第三浮力材料组、第四浮力材料组、第五浮力块安装基座杆、第六浮力块安装基座杆、第五浮力块安装杆、第六浮力块安装杆、第五浮力材料组、第六浮力材料组、第七浮力块安装基座杆、第八浮力块安装基座杆、第七浮力块安装杆、第八浮力块安装杆、第七浮力材料组和第八浮力材料组;信标位于浮体架内部框架空间内的立柱杆上,第二浮力块安装基座杆、第四浮力块安装基座杆、第六浮力块安装基座杆、第八浮力块安装基座杆分别位于浮体架内部的下端面上,第一浮力材料组与第二浮力材料组采用第一浮力块安装杆和第二浮力块安装杆进行连接,第一浮力材料组与第二浮力材料组固定位于第二浮力块安装基座杆和第四浮力块安装基座杆的安装孔内;第三浮力材料组与第四浮力材料组采用第三浮力块安装杆和第四浮力块安装杆进行连接,第三浮力材料组与第四浮力材料组固定位于第四浮力块安装基座杆和第六浮力块安装基座杆上;第五浮力材料组与第六浮力材料组采用第五浮力块安装杆和第六浮力块安装杆进行连接,第五浮力材料组与第六浮力材料组固定位于第六浮力块安装基座杆和第八浮力块安装基座杆上;第七浮力材料组与第八浮力材料组采用第七浮力块安装杆和第八浮力块安装杆进行连接,第七浮力材料组与第八浮力材料组固定位于第八浮力块安装基座杆和第二浮力块安装基座杆上;第一浮力块安装基座杆位于第二浮力块安装基座杆的上方以螺母进行连接,第三浮力块安装基座杆位于第四浮力块安装基座杆的上方以螺母进行连接,第五浮力块安装基座杆位于第六浮力块安装基座杆的上方以螺母进行连接,第七浮力块安装基座杆位于第八浮力块安装基座杆的上方以螺母进行连接。所述的浮体架的材料为6061-T6铝合金,采用矩形框架结构,中央设有高低两个圆环,框架结构上下两面为均分的9块面积,上下节点之间设有16根立杆连接。所述的输运组件包括输运架、连接缆绳、输运安装板、第一声学释放器、第二声学释放器和配重块,输运安装板平铺位于输运架平面上,采用卡箍进行连接;第一声学释放器与第二声学释放器通过吊环分别与输运架中央上部的释放机构安装板进行连接,配重块通过上部吊环上的绳索与第一声学释放器和第二声学释放器下部的释放勾分别进行连接,连 接缆绳位于浮体组件的中央圆环内,与输运架的顶部吊环通过U型环进行连接。所述的输运架的材料为6061-T6铝合金,底部设有四条支脚,支脚外侧设有圆环用以牵引,底端设有四块圆板以增加承重面积,安装板安装面为圆管焊接的九格均匀面积,中央一格的四周圆管焊接设有释放机构安装框,设有栅格框防止释放机构越界故障,栅格框上部设有两块释放机构安装板和起吊板,两块释放机构安装板上都设有三角孔以减轻自重,起吊板上部焊接设有十字交叉的起吊环。所述的输运安装板材料为为エ字型玻璃钢,各个エ字型玻璃钢之间留有间距,在间距中设有弹性绳。所述的支撑固定组件包括上支撑固定杆和下支撑固定杆,上支撑固定杆和下支撑固定杆以万向节进行连接。所述的上支撑固定杆上部设有矩形角托,与下部套管之间以转轴进行连接,下部套管设有径向通孔,下部套管下端内部设有内梯形螺纹;上支撑固定杆的上部与浮体架进行连接。所述的下支撑固定杆的下部为带台阶的内套管,上部为外螺纹内套管,外螺纹内套管内设有径向通孔;下支撑固定杆的下部与输运架进行连接固定。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提高了水下输运装置的输运能力的同时,増加了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该分体式水下输运装置将运送部分和浮力部分分开,解决了输运装置的输运能力与抗冲击性能之间的矛盾;并采用了深海实心浮力材料,解决了安全性方面的隐患。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分体式水下输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浮体组件、2为输运组件、3为支撑固定组件。图2是本技术分体式水下输运装置的浮体组件的结构总装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分体式水下输运装置的浮体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中101为浮体架、102为第一浮力块安装基座杆、103为第二浮力块安装基座杆、104为第一浮力块安装杆、105为第二浮力块安装杆、106为第一浮力材料组、107为第二浮力材料组、108为第三浮力块安装基座杆、109为第四浮力块安装基座杆、110为信标、111为第三浮力块安装杆、112为第四浮力块安装杆、113为第三浮力材料组、114为第四浮力材料组、115为第五浮力块安装基座杆、116为第六浮力块安装基座杆、117为第五浮力块安装杆、118为第六浮力块安装杆、119为第五浮力材料组、120为第六浮力材料组、121为第七浮力块安装基座杆、122为第八浮力块安装基座杆、123为第七浮力块安装杆、124为第八浮力块安装杆、125为第七浮力材料组、126为第八浮力材料组。图4是本技术分体式水下输运装置的浮体架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分体式水下输运装置的输运组件的结构总装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分体式水下输运装置的输运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中21为输运架、22为连接缆绳、23为输运安装板、24为第一声学释放器、25为第二声学释放器、26为配重块。图7是本技术分体式水下输运装置的输运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分体式水下输运装置的支撑固定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中31为上支撑固定杆、32为下支撑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如图I所示,图I是本技术分体式水下输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浮体组件I、输运组件2和支撑固定组件3 ;浮体组件I位于输运组件2的顶部,输运组件2与浮体组件I通过支撑固定组件3进行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图2是本技术分体式水下输运装置的浮体组件的结构总装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分体式水下输运装置的浮体组件的结构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体式水下输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浮体组件(1)、输运组件(2)和支撑固定组件(3);浮体组件(1)位于输运组件(2)的顶部,输运组件(2)与浮体组件(1)通过支撑固定组件(3)进行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怀阳,吴正伟,季福武,王虎,叶志坚,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