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红宪专利>正文

一种救生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20103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6 19:28
本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救生设备涉及救生工具领域。一种救生设备,包括左肩带、右肩带、充气囊、微型高压储气系统以及用于固定人体的左连接带和右连接带;所述充气囊包括位于人体前面的前气囊和位于人体背面的后气囊;左肩带和右肩带均设置在前气囊和后气囊的上部;所述微型高压储气系统包括设置在前气囊上的高压蓄能室,与后气囊连接的导气管,以及连接高压蓄能室、前气囊和导气管的阀门;所述阀门固接在高压蓄能室上;阀门打开后前气囊和后气囊充气膨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体积小,穿戴方便,可使人胸背以上的位置浮在水面上,且在落水后不影响人进行自救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救生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救生设备
技术介绍
地球上约有百分之七十的地方是海洋,仅百分之三十的陆地上又星罗密布着各种河流和湖泊,所以人们到水边工作或者休闲娱乐的频率非常高,因此落水事故也时有发生。为了有效保护人们在近水或水上活动的安全,用于水中的救生设备必不可少。但目前最常见的用于水中的救生设备都采用预浮力结构,如现在常用的救生衣、救生圈、救生筏等,在人落水前就已经具有浮力。但这些救生设备体积庞大,人穿戴后活动十分不方便。为此专利“背带式救生衣”(公开号:CN103600820A)提出了一种可以在落水时再充气自救的背带式救生衣。虽然背带式救生衣解决了现有常用救生衣体积大的问题,但是应急气囊分别在人体的两个腋下,充气后人手的活动受到限制,无法通过游泳自救脱离落水区域,还极有可能因为手的挣扎乱动损坏应急气囊;且因为阀门是设在两腋下的,不方便人手弯到腋下进行操作,尤其是人手受伤时不仅操作不便而且易产生恐慌情绪。背带式救生衣的两个应急气囊彼此不连通,在充气时必须分别打开阀门进行充气,使背带式救生衣并不能在人体落水的时候进行快速充气,浪费急救时间。而且,人在落水时极有可能遇到剧烈碰撞的而导致身体受损的情况,胸背位置内的脏器对人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有必要进行一定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救生设备,以解决现有救生设备不能快速充气的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采用如下方案:方案一:一种救生设备,包括左肩带、右肩带、充气囊、微型高压储气系统以及用于固定人体的左连接带和右连接带;所述充气囊包括位于人体前面的前气囊和位于人体背面的后气囊;左肩带和右肩带均设置在前气囊和后气囊的上部;所述微型高压储气系统包括设置在前气囊上的高压蓄能室,与后气囊连接的导气管,以及连接高压蓄能室、前气囊和导气管的阀门;所述阀门固接在高压蓄能室上;阀门打开后前气囊和后气囊充气膨胀。本文中的高压蓄能室指含有压缩气体的储气室。外侧面指远离人体的一面。救援带指规则形状的布带。工作原理:在人未落水时,人通过左肩带、右肩带、左连接带和右连接带将救生设备穿在身上。当人落水时,打开阀门,前气囊和后气囊被充气膨胀,使人体在浮力作用下浮在水面上。前气囊和后气囊分别位于人体的前面和后面,不影响人手的运动,因此有利于人划水自救。前气囊和后气囊之间通过阀门彼此连接,打开阀门两者可同时进行充气,由一个阀门控制前后两个气囊充气,避免分别充气而浪费自救时间。有益效果:1.阀门连接高压蓄能室、前气囊和导气管,导气管又连接后气囊,当打开阀门时,高压蓄能室内的气体可快速填充到前气囊中并同时通过导气管填充到后气囊中,使前、后气囊快速充气膨胀,产生浮力将人体浮在水面上。2.阀门固接在高压蓄能室上,高压蓄能室设置在前气囊上,前气囊位于人体前面,即阀门就在人一低头就能马上看到和摸到的位置,方便人手快速摸到阀门并打开阀门进行充气。3.前气囊位于人体的前面,后气囊位于人体的背面,在充气后,位于前气囊和后气囊之间的手臂不会受膨胀后的气囊阻挡,前、后气囊不会影响人手的自由活动,人浮在水中的位置刚好使手能够前后运动划水,方便人在水中自救并划到岸边。4.本技术仅包括左肩带、右肩带、充气囊和微型高压储气系统,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且所用材料皆为普通材料,价格便宜。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还包括位于人体前面的前盖板和位于人体背面的后盖板;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分别贴合人体的胸背位置,前盖板和后盖板的上端通过左肩带和右肩带连接,前盖板和后盖板的下端分别设有可开合的前气囊盒和后气囊盒;前盖板和后盖板分别贴合人体的胸背位置,保护人体的胸背位置不受撞击伤害,有利于提高灾难事故发生后人的存活率。方案三:在方案二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阀门包括四通管和塞子,四通管包括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三支管和第四支管;第一支管连接高压蓄能室,第二支管连接前气囊,第三支管连接导气管,第四支管的管口内设有具有弹性的阻尼膜,塞子滑动连接在第四支管上,塞子可插入阻尼膜内并堵塞第一支管;方便在插入塞子时,塞子将阻尼膜撑开并沿着塞子前进的方向堵塞住第一支管;在人拔出塞子后,阻尼膜离开第一支管,使得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三支管彼此连通,方便高压蓄能室的气体分别进入前气囊和经由导气管进入后气囊中。方案四: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高压蓄能室上设有气压表,方便在充气时能够进行量化充气,而不会因为充气过度而使高压蓄能室爆炸,提高本技术的使用安全。同时,方便在使用和充气过程中观察高压蓄能室内的气体量,避免过度充气或过度使用,避免高压蓄能室受到损坏,同时有利于估计救生设备内的气体的可使用时间进行自救。方案五:在方案二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高压蓄能室位于前气囊盒的外侧面,所述前气囊折叠设置在高压蓄能室和前气囊盒之间,所述前气囊可收进前气囊盒内;所述后气囊折叠设置在后气囊盒内;前气囊盒和后气囊盒分别位于前盖板和后盖板下端,高压蓄能室位于在前气囊盒的外侧面上即高压蓄能室的内侧面和前气囊盒的外侧面共用一个平板,前气囊和后气囊折叠设置在前气囊盒和后气囊盒内,气囊未充气时被压缩折叠在气囊盒中,使整个救生设备体积小、质量轻,不影响人的各种活动。高压蓄能室和前气囊盒位于人体的前面,后气囊盒位于人体的背面,在充气后,位于前气囊盒和后气囊盒内的前气囊和后气囊向上膨胀不会影响人手的自由活动,人浮在水中的位置刚好使手能够前后运动划水,方便人在水中自救并划到岸边。方案六:在方案二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后盖板上设有救援带,所述救援带的两端固接在后盖板上;方便救援者直接抓握救援带对穿着救生设备的溺水者进行施救,或者通过其他救生工具通过救援带对距离较远的溺水者进行施救,这样可有效避免在救援过程中与溺水者因肢体纠缠导致的生命危险,也有利于进行远距离施救,提高溺水者的存活率。方案七:在方案三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前盖板与后盖板的左端和右端彼此之间分别设有左连接带和右连接带;所述左肩带、右肩带、左连接带、右连接带上均设有用来调节长短的连接扣;方便通过调节连接扣将整个救生设备调节到合体位置,使前盖板和后盖板紧贴人的前胸后背,使人在落水挣扎过程中不会从救生设备中脱落出来,加大对人关键脏器的保护作用,使救生设备可以牢固地将人托在水中。因为前、后气囊盒都是位于前、后盖板的下方使得气囊在充气后前、后气囊同样位于前、后盖板的下方,而前、后盖板贴合着人的胸背等关键位置,所以气囊以上位置即人的胸背及其以上的位置都被气囊托出水面,使人在水中不会因为胸背及其以上位置被水淹没而产生恐慌不适的感觉,同时避免因胸背位置长时间泡在水中而导致的低温症、皮肤溃烂、血压不足、呼吸困难等恶劣情况的出现。方案八:在方案五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前盖板与高压蓄能室铰接,前盖板外侧面和高压蓄能室外侧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90度到180度;所述后盖板和后气囊盒铰接,后盖板的外侧面和后气囊盒的外侧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90度到180度;高压蓄能室和后气囊盒的外侧面分别与前盖板和后盖板的外侧面之间的夹角最小为90度,使人体垂直于气囊形成的漂浮体,有利于人体在水中处于胸背露出水面的平衡位置,方便人体自身稳定以及通过双手划水进行自救。方案九:在方案七的基础上进一步,所述高压蓄能室、后气囊盒、左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救生设备,包括左肩带、右肩带、充气囊和微型高压储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人体的左连接带和右连接带;所述充气囊包括位于人体前面的前气囊和位于人体背面的后气囊;左肩带和右肩带均设置在前气囊和后气囊的上部;所述微型高压储气系统包括设置在前气囊上的高压蓄能室,与后气囊连接的导气管,以及连接高压蓄能室、前气囊和导气管的阀门;所述阀门固接在高压蓄能室上;阀门打开后前气囊和后气囊充气膨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红宪
申请(专利权)人:吴红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