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簧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2580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簧支座,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与第一端板相对设置;橡胶体,填充在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以及层隔板,与第一端板平行并间隔地设置在橡胶体内;还包括限位部件,限位部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形成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板簧支座的橡胶体内设置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活动连接的限位部件,避免了复杂工况下板簧支座受到横向剪切力时,由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发生相对的横向位移而使限位部件的应力集中断裂,进而导致板簧支座的损坏的情况发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板簧支座使用寿命长,提高了车辆乘坐稳定性和舒适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悬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板簧支座
技术介绍
重型汽车和工程车辆均采用平衡悬架,平衡悬架通过弹簧平衡系统来进行载荷的平衡。目前一般采用钢板弹簧或者螺栓式板簧支座作为汽车的悬架平衡系统,用钢板弹簧或螺栓式板簧支座作为弹性装置来保证中后桥车轮垂直载荷相等。但是钢板弹簧只能传递垂直方向的载荷和侧向的载荷,不能传递牵引力、制动力及纵向力矩。车辆运行时,经常产生冲击碰撞,使用寿命低,车辆行驶平顺性差,振动噪音较大。而螺栓式板簧支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螺栓螺杆在传递制动力及纵向力矩时容易应力集中,从而导致螺栓螺杆断裂。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出现一种比较先进的汽车平衡悬架用板簧支座以替代现有的板簧支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板黃支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板黃支座因应力集中容易发生断裂破坏失效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板簧支座,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与第一端板相对设置;橡胶体,填充在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以及层隔板,与第一端板平行并间隔地设置在橡胶体内;还包括限位部件,限位部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形成活动连接。进一步地,限位部件为限位链条,限位链条包括链条中间体,第一耳板,设置有第一耳孔;第二耳板,设置有第二耳孔;第一耳板与第一端板连接;第二耳板与第二端板连接;链条中间体的第一端穿设在第一耳孔中;链条中间体的第二端穿设在第二耳孔中。进一步地,第一耳孔和第二耳孔内填充有橡胶垫片。进一步地,第一耳板通过螺栓与第一端板连接;第二耳板与第二端板过渡配合连接。进一步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与橡胶体相接触的端面为弧形结构。进一步地,层隔板为弧形结构,层隔板的弧形结构与第一端板的弧形结构的弧度和延伸方向一致。进一步地,层隔板为4 10个。进一步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上设有安装孔。本技术通过在板簧支座的橡胶体内设置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活动连接的限位部件,避免了复杂工况下板簧支座受到横向剪切力时,由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发生相对的横向位移而使限位部件的应力集中断裂,进而导致板簧支座的损坏的情况发生。本技术提供的板簧支座使用寿命长,提高了车辆乘坐稳定性和舒适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ー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典型实施例的平衡悬架用板簧支座的主视图;以及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典型实施例的平衡悬架用板簧支座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參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根据本技术的ー种典型实施例,如图I-图2所示,板簧支座包括第一端板10、第二端板20、橡胶体30以及层隔板40。其中第二端板20与第一端板10相对设置;橡胶体 30填充在第一端板10和第二端板20之间;层隔板40与第一端板10平行并间隔地设置在橡胶体30内。还包括限位部件,该限位部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板10和第二端板20之间形成活动连接。本技术通过在板簧支座的橡胶体30内设置与第一端板10和第二端板20活动连接的限位部件,避免了复杂エ况下板簧支座受到横向剪切力吋,由于第一端板10和第ニ端板20发生相対的横向位移而使限位部件的应カ集中断裂,进而导致板簧支座的损坏的情况发生。本技术提供的板簧支座使用寿命长,提高了车辆乘坐稳定性和舒适性。优选地,如图I所示,限位部件为限位链条50,该限位链条50包括链条中间体51、第一耳板52和第二耳板53。其中第一耳板52与第一端板10连接且第一耳板52上设置有第一耳孔521,第二耳板53与第二端板20连接且第二耳板53上设置有第二耳孔531 ;其中链条中间体的第一端穿设在第一耳孔521中,链条中间体51的第二端穿设在第二耳孔531中。当板簧支座承受横向剪切カ时,由于第一耳板52和第二耳板53与第一端板10和第二端板20固定连接,而限位链条50的链条中间体51和两端的第一耳板52和第二耳板53之间是活动的,所以限位链条50的链条中间体51可以在第一耳孔521和第二耳孔531内活动,这样既限制了板簧支座的横向位移,又避免了因应カ集中而导致限位链条50断裂。上述的活动连接是ー种优选的连接方式,除此之外,活动连接还可以是铰链连接。此处所用的限位链条50为高强度的铬材料,而橡胶体所采用的是改性橡胶材料,动静刚度比为I. 2 I. 5,拉伸伸长率大于480%,压缩永久变形小于10%。优选地,第一耳孔521和第二耳孔531内填充有橡胶垫片。橡胶垫片的弹性減少了链条中间体51和两个耳板之间的摩擦,延长使用寿命。具体地,第一耳板52通过螺栓与第一端板10连接;第二耳板53与第二端板20过渡配合连接。通过螺栓连接可方便地进行拆卸,第二耳板53与第二端板20过渡配合连接保证了连接的效果。具体地,如图I所示,第一端板10和第二端板20与橡胶体30相接触的端面为弧形结构。当车辆在凹凸不平或拐弯的エ况下运行时,弧形结构的板簧支座在承受板簧的不同方向承载カ时,确保板簧支座与板簧成面接触,不会因受カ不均而导致板簧支座橡胶面到切变形而损坏,提闻了板黃支座的使用寿命。优选地,层隔板40为弧形结构,层隔板40的弧形结构与第一端板10的弧形结构的弧度和延伸方向一致。将层隔板40制作成弧形,一方面是为了使其在橡胶体30内较大程度地增强橡胶体30的刚度,起到较好的支架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应カ集中。优选层隔板40为4 10个。 一般根据车辆载荷来选取层隔板40的个数和分布,使板簧支座能够承受最大的载荷。在制作板簧支座时,先将用于制备板簧支座的硫化模具设备预先进行加热处理,待硫化模具设备达到设定温度后进行装模,装模过程为先将第一端板10、第二端板20放置在硫化模具设备的两端,将限位链条50放置在第一端板10和第二端板20之间;然后将层隔板40均匀地设置在限位链条50的两侧,层隔板40之间等间距设置。装模完成后关闭机台,调整机台的硫化压カ及硫化时间等參数,并向该硫化模具设备中填充橡胶弾性体。在设定的硫化压カ、硫化温度及硫化时间等条件下,橡胶弾性体和胶黏剂在模具内发生化学反应并得到板簧支座。—般在第一端板10和第二端板20上设置有安装孔60。通过与安装孔60配合的螺栓分别将第一端板10与钢板弹簧连接,将第二端板20与桥壳连接。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在板簧支座的橡胶体内设置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活动连接的限位部件,避免了复杂エ况下板簧支座受到横向剪切カ时,由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发生相対的横向位移而使限位部件的应カ集中断裂,进而导致板簧支座的损坏的情况发生。本技术提供的板簧支座使用寿命长,提高了车辆乘坐稳定性和舒适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板簧支座,包括 第一端板(1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簧支座,包括:第一端板(10),第二端板(20),与所述第一端板(10)相对设置;橡胶体(30),填充在所述第一端板(10)和所述第二端板(20)之间;以及层隔板(40),与所述第一端板(10)平行并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橡胶体(30)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板(10)和所述第二端板(20)之间形成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珠邹波赵亚彬林建林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