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移动式加气蒸养混凝土构件的养护棚,属混凝土构件蒸汽养护装置,其特征是该移动式加气蒸养混凝土构件的养护棚主要由棚架、布罩和蒸汽喷管组成,该棚架呈矩形盖,该棚架主要由前框架梁、中框架梁、后框架梁、左边框架和右边框架组焊而成,在前框架梁和后框架梁的顶梁Ⅰ的中段底部对称地分别焊装半圆形托环,在此前后托环中穿装蒸汽喷管并用点焊固定,在蒸汽喷管的前端段上固定连接输气软管,在棚架的四周外表面上整体蒙盖布罩,布罩的四周底部采用线绳与棚架的底部相固定连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混凝土构件的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混凝土构件蒸汽养护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加气蒸养混凝土构件的养护棚。
技术介绍
在国家住宅产业化(简称PC)模式推进过程中,PC模式中混凝土构件成型的生产过程需要加气蒸养,以减少PC混凝土构件生产的周期和提高工作效率,而加气蒸养混凝土构件必不可少的是加气蒸养池或者养护棚,但加气蒸养池的制造成本高,所需专用设备多,不适应小型PC混凝土构件的加气蒸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移动式加气蒸养混凝土构件的养护棚,不仅结构合理,制作简便,使用轻巧方便,而且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反复使用不易损坏,减少PC混凝土构件的生广周期,提闻混凝土构件的生广效率。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移动式加气蒸养混凝土构件的养护棚(简称养护棚),其特征是该移动式加气蒸养混凝土构件的养护棚主要由棚架、布罩和蒸汽喷管组成,该棚架呈矩形盖,该棚架主要由前框架梁、中框架梁、后框架梁、左边框架和右边框架组焊而成,此前框架梁、中框架梁和后框架梁对称间隔地均呈左右向设置且结构相同,现以前框架梁为例作进一步说明该前框架梁主要由底梁I、顶梁I、左立梁、中立梁和右立梁组焊而成,在底梁I的中段上左右竖向焊装等高的中立梁,在底梁I的左端上竖向焊装左立梁,在底梁I的右端上竖向焊装右立梁,且此左立梁和右立梁等高但比中立梁短,在左立梁、中立梁和右立梁的顶端焊装顶梁I,这样,顶梁I的中段呈水平状而顶梁I的左段和右段均呈斜梁状,同时,在底梁I与顶梁I之间均焊装呈三角形的加强筋,组焊成牢固的前框架梁,该前框架梁的长可为3000mm,顶梁I可用方管制成,此方管的长X宽可为50X50 mm,底梁I可用等边角钢制成,此等边角钢可为L50,中立梁的高可为450mm,左、右立梁的高可为300_ ;左边框架和右边框架的结构相同,现以右边框架为例作进一步说明该右边框架主要由底梁II和顶梁II组焊而成,此底梁II、顶梁II对称间隔地均呈前后向水平设置且底梁II与顶梁II之间的高度与前框架梁上的右立梁高度相同,在底梁II与顶梁II之间分别焊装三角形的加强筋,此右边框架的长可为4500mm、高可为300mm,顶梁II可用方管制成,此方管的长X宽可为50X50 mm,底梁II可用等边角钢制成,此等边角钢可为L50,将左边框架的前端、中段和后端分别与前框架梁、中框架梁、后框架梁的左端相焊接,将右边框架的前端、中段和后端分别与前框架梁、中框架梁、后框架梁的右端相焊接,组焊成牢固的棚架;在前框架梁和后框架梁的左、右立梁上分别铰接安装把手,在前框架梁和后框架梁的顶梁I的中段底部对称地分别焊装半圆形托环,在此前后托环中穿装蒸汽喷管并用点焊固定,该蒸汽喷管为后端用堵头封堵的长钢管,并在此长钢管的管壁上均布开设喷孔,喷孔的直径可为3-4mm、孔距可为300mm,在蒸汽喷管的前端段上固定连接与锅炉蒸汽相对接的输气软管,此蒸汽喷管可采用直径20mm镀锌管制成,此蒸汽喷管的长度可为4800mm,此夕卜,在棚架的四周外表面上整体蒙盖布罩,布罩的四周底部采用线绳与棚架的底部相固定连接,该布罩可为彩条布。组装焊制时,应矫正棚架的整体水平度,特别要保持棚架底部角钢的水平度,此水平度控制在1/100为宜,矫正并牢固焊接整体棚架;使用时,将高压蒸汽从锅炉通过高压输送管引出与养护棚的输气软管相连接,蒸汽由蒸汽喷管喷出,实现混凝土构件的加气蒸养,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混凝土构件的生产效率。本技术所提出的移动式加气蒸养混凝土构件的养护棚,不仅结构合理,制作简便,使用方便,而且节约材料,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混凝土构件的生产效率。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所提出的移动式加气蒸养混凝土构件的养护棚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所提出的移动式加气蒸养混凝土构件的养护棚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提出的移动式加气蒸养混凝土构件的养护棚棚架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中件7 :蒸汽喷管的示意图。图I、图2、图3中I、棚架 1-1、前框架梁 1-2、中框架梁 1_3、后框架梁1-4、左边框架 1-5、右边框架2、顶梁I 3、顶梁II 4、底梁II 5、加强筋 6、底梁I 7、蒸汽喷管8、喷孔 9、输气软管 10、托环 11、堵头 12、布罩 13、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从图I、图2、图3中可以看出一种移动式加气蒸养混凝土构件的养护棚(简称养护棚),其特征是该移动式加气蒸养混凝土构件的养护棚主要由棚架I、布罩12和蒸汽喷管7组成,该棚架I呈矩形盖,该棚架I主要由前框架梁1-1、中框架梁1-2、后框架梁1-3、左边框架1-4和右边框架1-5组焊而成,此前框架梁1-1、中框架梁1-2和后框架梁1-3对称间隔地均呈左右向设置且结构相同,现以前框架梁1-1为例作进一步说明该前框架梁1-1主要由底梁I 6、顶梁I 2、左立梁、中立梁和右立梁组焊而成,在底梁I 6的中段上左右竖向焊装等高的中立梁,在底梁I 6的左端上竖向焊装左立梁,在底梁I 6的右端上竖向焊装右立梁,且此左立梁和右立梁等高但比中立梁短,在左立梁、中立梁和右立梁的顶端焊装顶梁I 2,这样,顶梁I 2的中段呈水平状而顶梁I 2的左段和右段均呈斜梁状,同时,在底梁I 6与顶梁I 2之间均焊装呈三角形的加强筋5,组焊成牢固的前框架梁1-1,该前框架梁1-1的长可为3000mm,顶梁I 2可用方管制成,此方管的长X宽可为50 X 50 mm,底梁I 6可用等边角钢制成,此等边角钢可为L50,中立梁的高可为450mm,左、右立梁的高可为300mm ;左边框架1-4和右边框架1-5的结构相同,现以右边框架1-5为例作进一步说明该右边框架1-5主要由底梁II 4和顶梁II 3组焊而成,此底梁II 4、顶梁II 3对称间隔地均呈前后向水平设置且底梁II 4与顶梁II 3之间的高度与前框架梁1-1上的右立梁高度相同,在底梁II 4与顶梁II 3之间分别焊装三角形的加强筋5,右边框架1-5的长可为4500mm、高可为300mm,顶梁II 3可用方管制成,此方管的长X宽可为50X50 mm,底梁II 4可用等边角钢制成,此等边角钢可为L50,将左边框架1-4的前端、中段和后端分别与前框架梁1-1、中框架梁1-2、后框架梁1-3的左端相焊接,将右边框架1-5的前端、中段和后端分别与前框架梁1-1、中框架梁1-2、后框架梁1-3的右端相焊接,组焊成牢固的棚架I ;在前框架梁1-1和后框架梁1-3的左、右立梁上分别铰接安装把手13,在前框架梁1-1和后框架梁1-3的顶梁I 2的中段底部对称地分别焊装半圆形托环10,在此前后托环10中穿装蒸汽喷管7并用点焊固定,该蒸汽喷管7为后端用堵头11封堵的长钢管,并在此 长钢管的管壁上均布开设喷孔8,此喷孔8的直径可为3-4mm、孔距可为300mm,在蒸汽喷管7的前端段上固定连接与锅炉蒸汽相对接的输气软管9,此蒸汽喷管7可采用直径20mm的镀锌管制成,此蒸汽喷管7的长度可为4800mm,此外,在棚架I的四周外表面上整体蒙盖布罩12,布罩12四周底部采用线绳与棚架I的底部相固定连接,该布罩12可为彩条布。组装焊制时,应矫正棚架I的整体水平度,特别要保持棚架I底部角钢的水平度,此水平度控制在1/100为宜,矫正并牢固焊接整体棚架I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式加气蒸养混凝土构件的养护棚,其特征是:该移动式加气蒸养混凝土构件的养护棚主要由棚架(1)、布罩(12)和蒸汽喷管(7)组成,该棚架(1)呈矩形盖,该棚架(1)主要由前框架梁(1?1)、中框架梁(1?2)、后框架梁(1?3)、左边框架(1?4)和右边框架(1?5)组焊而成,此前框架梁(1?1)、中框架梁(1?2)和后框架梁(1?3)对称间隔地均呈左右向设置且结构相同,该前框架梁(1?1)主要由底梁Ⅰ(6)、顶梁Ⅰ(2)、左立梁、中立梁和右立梁组焊而成,在底梁Ⅰ(6)的中段上左右竖向焊装等高的中立梁,在底梁Ⅰ(6)的左端上竖向焊装左立梁,在底梁Ⅰ(6)的右端上竖向焊装右立梁,且此左立梁和右立梁等高但比中立梁短,在左立梁、中立梁和右立梁的顶端焊装顶梁Ⅰ(2),这样,顶梁Ⅰ(2)的中段呈水平状而顶梁Ⅰ(2)的左段和右段均呈斜梁状,该顶梁Ⅰ(2)用方管制成,底梁Ⅰ(6)用等边角钢制成,同时,在底梁Ⅰ(6)与顶梁Ⅰ(2)之间均焊装呈三角形的加强筋(5),组焊成牢固的前框架梁(1?1);左边框架(1?4)和右边框架(1?5)的结构相同,该右边框架(1?5)主要由底梁Ⅱ(4)和顶梁Ⅱ(3)组焊而成,此底梁Ⅱ(4)和顶梁Ⅱ(3)对称间隔地均呈前后向水平设置且底梁Ⅱ(4)与顶梁Ⅱ(3)之间的高度与前框架梁(1?1)上的右立梁高度相同,该顶梁Ⅱ(3)用方管制成,底梁Ⅱ(4)用等边角钢制成,在底梁Ⅱ(4)与顶梁Ⅱ(3)之间分别焊装三角形的加强筋(5),将左边框架(1?4)的前端、中段和后端分别与前框架梁(1?1)、中框架梁(1?2)、后框架梁(1?3)的左端相焊接,将右边框架(1?5)的前端、中段和后端分别与前框架梁(1?1)、中框架梁(1?2)、后框架梁(1?3)的右端相焊接,组焊成牢固的棚架(1);在前框架梁(1?1)和后框架梁(1?3)的左、右立梁上分别铰接安装把手(13),在前框架梁(1?1)和后框架梁(1?3)的顶梁Ⅰ(2)的中段底部对称地分别焊装半圆形托环(10),在此前后托环(10)中穿装蒸汽喷管(7)并用点焊固定,该蒸汽喷管(7)为后端用堵头(11)封堵的长钢管,并在此长钢管的管壁上均布开设喷孔(8),在蒸汽喷管(7)的前端段上固定连接与锅炉蒸汽相对接的输气软管(9),此外,在棚架(1)的四周外表面上整体蒙盖布罩(12),布罩(12)四周底部采用线绳与棚架(1)的底部相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逊斌,仝茂祥,徐成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