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光机的外抛磨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1420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抛光机的外抛磨头结构,属于抛光机械技术,包括机座,还包括升降系统、旋转系统、磨头系统以及减速系统,所述升降系统安装于机座内,所述旋转系统安装于机座内并与升降系统、减速系统相连接,所述磨头系统安装于机座外表面并与旋转系统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通过升降系统、旋转系统、磨头系统以及减速系统的联合作用,能实现抛光磨头的上下移动、左右移动、旋转运动,能同时实现摆动与移动,增加了抛光范围、提升了抛光质量,并且安装简单,结构紧凑,工作力大,安全系数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抛光机械,特别涉及一种抛光机的外抛磨头结构
技术介绍
抛光机是一种电动工具,主要用于提高被抛光物的表面粗糙度。传统的抛光机由底座、抛盘、抛光织物、抛光罩及盖等基本元件组成,电动机固定在底座上,固定抛光盘用的锥套通过螺钉与电动机轴相连,抛光织物通过套圈紧固在抛光盘上。电动机通过底座上的开关接通电源起动后,便可用手对试样施加压力在转动的抛光盘上进行抛光;抛光过程中加入的抛光液可通过固定在底座上的塑料盘中的排水管流入置于抛光机旁的方盘内,抛光罩及盖可防止灰土及其他杂物在机器不使用时落在抛光织物上而影响使用效果。而这样的抛光机不能实现上下,左右移动的抛光,同样不能同时实现摆动,移动的多轴一起运动,因 而缩小了抛光机的抛光范围,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上下移动、左右移动、旋转运动的抛光机的外抛磨头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抛光机的外抛磨头结构,包括机座,还包括升降系统、旋转系统、磨头系统以及减速系统,所述升降系统安装于机座内,所述旋转系统安装于机座内并与升降系统、减速系统相连接,所述磨头系统安装于机座外表面并与旋转系统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升降系统包括上升降装置、下升降装置,所述旋转系统包括上旋转装置、下旋转装置,所述磨头系统包括上磨头装置、下磨头装置,所述减速系统包括上减速装置、下减速装置,所述上升降装置、上旋转装置以及上磨头装置安装于机座上端,所述下升降装置、下旋转装置以及下磨头装置安装于机座下端。优选的,所述上升降装置、下升降装置均包括升降螺杆、减速电机以及减速器,所述升降螺杆固定于机座上,所述减速器与升降螺杆相连,所述减速电机与减速器相连,所述升降螺杆分别与旋转系统以及磨头系统相连接。优选的,所述上磨头装置、下磨头装置均包括磨轮电机、外抛滑座、气缸、气缸固定座、第一电机、滚珠丝杆、导轨安装架、摇摆电机、摇摆杆、主轴座、磨轮主轴,所述磨轮电机、主轴座分别固定于外抛滑座的二端,所述气缸固定座、导轨安装架、摇摆电机固定于外抛滑座内侧,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外抛滑座外侧,第一电机上安装滚珠丝杆,所述滚珠丝杆与外抛滑座相连,所述气缸安装于气缸固定座上,所述主轴座内安装磨轮主轴,所述磨轮电机通过皮带与磨轮主轴连接,所述摇摆电机通过摇摆杆与磨轮主轴相连。优选的,所述磨轮主轴一端还安装磨头。优选的,所述上旋转装置、下旋转装置均包括外抛升降座、旋转电机、旋转轴、自润滑卷制轴承,所述旋转轴安装于外抛升降座一侧,并与位于外抛升降座另一侧的减速系统相连,所述自润滑卷制轴承安装于外抛升降座的垂直方向二边,旋转电机与减速系统相连。优选的,所述减速系统包括带座轴承、蜗轮箱、蜗轮、蜗杆、电机固定座、减速电机,所述蜗杆通过带座轴承固定于蜗轮箱上,所述蜗轮固定于蜗轮箱内,并与蜗杆相啮合,所述电机固定座安装于蜗轮箱下侧,减速电机安装于电机固定座上并与蜗杆相连,所述蜗轮通过旋转轴与磨头系统的外抛滑座相连。在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通过升降系统、旋转系统、磨头系统以及减速系统的联合作用,能实现抛光磨头的上下移动、左右移动、旋转运动,并能同时实现摆动与移动,增加了抛光范围、提升了抛光质量。2、本技术安装简单,结构紧凑,工作力大,安全系数高。 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总图;图2为本技术的升降系统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磨头系统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旋转系统的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的减速系统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I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抛光机的外抛磨头结构,包括机座BI,还包括升降系统、旋转系统、磨头系统以及减速系统,所述升降系统安装于机座BI内,所述旋转系统安装于机座BI内并与升降系统、减速系统相连接,所述磨头系统安装于机座BI外表面并与旋转系统相连接;所述升降系统包括上升降装置B2、下升降装置B7,所述旋转系统包括上旋转装置B3、下旋转装置B5,所述磨头系统包括上磨头装置B4、下磨头装置B6,所述减速系统包括上减速装置B8、下减速装置B9,所述上升降装置B2、上旋转装置B3以及上磨头装置B4安装于机座BI上端,所述下升降装置B7、下旋转装置B5以及下磨头装置B6安装于机座BI下端。参见图2所示,本技术的所述上升降装置B2、下升降装置B7均包括升降螺杆B10、减速电机B11以及减速器B12,所述升降螺杆B10固定于机座BI上,所述减速器B12与升降螺杆BlO相连,所述减速电机Bll与减速器相连,所述升降螺杆BlO分别与旋转系统以及磨头系统的相应部件相连接。具体来说,上升降装置B2的升降螺杆BlO分别与上旋转装置B3、上磨头装置B4相连接,下升降装置B7的升降螺杆BlO分别与下旋转装置B5、下磨头装置B6相连接。其中,位于减速器B12内的高精度的升降螺杆BlO固定于升降座上,在减速电机Bll带动下,带动旋转系统与磨头系统一起升降。具体来说,上升降装置B2内的升降螺杆BlO在减速电机Bll带动下,带动上旋转装置B3、上磨头装置B4 —起升降;下升降装置B7内的升降螺杆BlO在减速电机Bll带动下,带动下旋转装置B5、下磨头装置B —起升降。参见图3所示,本技术的所述上磨头装置B4、下磨头装置B6均包括磨轮电机B13、外抛滑座B14、气缸B15、气缸固定座B16、第一电机B17、滚珠丝杆B18、导轨安装架B19、摇摆电机B20、摇摆杆B21、主轴座B22、磨轮主轴B23,所述磨轮电机B13、主轴座B22分别固定于外抛滑座B14的二端,所述气缸固定座B16、导轨安装架B19、摇摆电机B20固定于外抛滑座B14内侧,所述第一电机B17固定于外抛滑座B14外侧,第一电机B17上安装滚珠丝杆B18,所述滚珠丝杆B18与外抛滑座B14相连,所述气缸B15安装于气缸固定座B16上,所述主轴座B22内安装磨轮主轴B23,所述磨轮电机B13通过皮带与磨轮主轴B23相连,从而磨轮电机B13通过皮带可带动磨轮主轴B23高速旋转,所述摇摆电机B20通过摇摆杆B21与磨轮主轴B23相连;所述磨轮主轴B23 —端还安装有磨头。其在工作时,固定在外抛滑座B14上的第一电机B17通过高精度的滚珠丝杆B18带动磨头部分作横向移动并进行横向位置补偿,固定在外抛滑座B14的磨轮电机B13通过皮带带动磨轮主轴B23高速旋转,与此同时固定在导轨安装架B19上的高精度导轨做摇摆导向、定位,从而摇摆电机B20带动偏心轮通过摇摆杆B21带动主轴座B22,抛光完毕后气 缸B15通过气缸固定座B16带动磨头部分提起,整个动作协调,有机的组合起来完成抛光效果。参见图4所示,本技术的所述上旋转装置B3、下旋转装置B5均包括外抛升降座B25、旋转电机B23、旋转轴B27、自润滑卷制轴承B28,所述旋转轴B27安装于外抛升降座B25 一侧,并与位于外抛升降座B25另一侧的减速系统相连,所述自润滑卷制轴承B28安装于外抛升降座B25的垂直方向二边,旋转电机B23与减速系统相连。本部分在工作时,固定在外抛升降座B25上的减速系统通过旋转电机B23带动旋转轴B27旋转,从而连接于旋转轴B27上的外抛磨头系统部分也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抛光机的外抛磨头结构,包括机座(B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系统、旋转系统、磨头系统以及减速系统,所述升降系统安装于机座(B1)内,所述旋转系统安装于机座(B1)内并与升降系统、减速系统相连接,所述磨头系统安装于机座(B1)外表面并与旋转系统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遂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