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焊接旋转工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1025 阅读:4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8:29
一种钢结构焊接旋转工作台,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固定支架(1)和移动支架(2),钢构件(A)的两端分别在固定支架(1)和移动支架(2)上定位;固定支架(1)和移动支架(2)分别包括支架底板(4),支架底板(4)的中心垂直设有固定立板(3),固定立板上通过多个固定齿轮(5)连接有旋转圆盘(6),旋转圆盘(6)同轴设置有圆齿盘(7),固定立板上设有旋转驱动齿轮(8)与圆齿盘(7)上的齿轮相互啮合,旋转驱动齿轮在旋转驱动电机(9)的驱动下带动旋转圆盘(6)转动,分别固定在所述的固定支架(1)和移动支架(2)上的旋转驱动电机(9)为同步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钢构件平稳旋转,满足不同长度钢构件的加工需要,操作方便且效率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构件旋转装置,尤其是一种钢结构焊接旋转工作台,能够方便实现钢构件的翻转,实现了安全生产和提高生产效率,属于机械制造

技术介绍
钢结构构件加工需要焊接工人对所有部位进行焊接。通常俯视焊接操作是最好的也是最容易达到满意焊接效果的,仰焊和立焊操作有一定的困难,且容易出现焊接隐患等问题。因此,焊接工人需要经常要给钢结构构件翻身,使需要焊接的部位处于平焊位置方便焊接。一个钢结构加工厂每月需要生产100(Tl200吨钢构件,每个构件平均重量大约为80(Γ1200公斤,也就是说,每月需要加工10(Γ150个钢构件,通常情况下,每个构件需要进行5 10次翻转操作。一般简单构件需要90度翻身4飞次,180度翻身2 3次,复杂构件则需要10次以上翻身焊接操作。对于一个广2吨重的钢构件进行频繁翻转,传统的操作方 式是将钢构件放置在两个板凳式的平台上,用一台吊车吊住构件单边翼缘,慢慢启动吊车水平移动使构件重心偏移反倒,每次只能翻转90度。焊接一个构件需要频繁重复上述操行,经常出现脱钩现象,造成构件跌落在平台上。传统的翻转操作是一种非常不稳定不安全的操作方式,容易发生脱落翻转不到位的现象,从而导致构件损伤,且非常容易造成人员伤害,严重影响安全生产,大大地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钢结构焊接旋转工作台,本技术采用一个固定台和一个可移动台,将构件固定在齿盘中间,通过两个同步电机驱动齿盘旋转实现钢构件平稳旋转,不但创造了安全的工作环境,而且可以满足不同长度构件的加工需要,操作方便且工作效率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钢结构焊接旋转工作台,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固定支架和移动支架,钢构件的一端在固定支架上定位,另一端在移动支架上定位;所述的固定支架和移动支架分别包括支架底板,支架底板的中心垂直设有固定立板,固定立板上通过多个固定齿轮连接有旋转圆盘,旋转圆盘同轴设置有圆齿盘,所述的固定立板上设有旋转驱动齿轮与所述圆齿盘上的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旋转驱动齿轮在旋转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带动旋转圆盘转动,分别固定在所述的固定支架和移动支架上的旋转驱动电机为同步电机。为了方便钢构件的定位,所述的旋转圆盘由上半圆和下半圆两部分组成,两部分的连接面一端设有旋转轴,另一端设有安全销。为了节省材料,减轻旋转圆盘的重量,所述的上半圆和下半圆上开设有减重孔。为了便于对不同宽度的钢构件定位,所述的下半圆上盘体上设有多个定位槽。为了使钢构件稳固定位,所述的上半圆的下端缘设有腹板压杆,在上半圆与下半圆扣合时,所述的腹板压杆抵顶在所述钢构件的上表面定位。为了便于移动支架的移动,所述的移动支架的支架底板上设有移动轮,所述的移动轮与移动驱动电机相连,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移动轮在移动轨道上运动。为了增加结构强度,所述的固定立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三角支撑板。为了控制旋转圆盘的转动速度,所述的旋转驱动电机和旋转驱动齿轮之间还设有变速机构。根据需要,所述的固定齿轮的设置数量为4个。为了方便操作,所述的上半圆的尺寸小于下半圆的尺寸,两者组合成完整的旋转圆盘,两者的比例关系为上半圆的面积是旋转圆盘总面积的32. 3%或三分之一,或上半圆是下半圆面积的二分之一。综上所述,本技术采用圆形齿条机械驱动方式,将钢构件置于转盘中心紧固,操作者可以操作控制电机轻易将钢构件旋转到自己需要的位置进行焊接操作;通过一个固定台和一个可移动台的设置,将钢构件固定在齿盘中间,通过两个同步电机驱动齿盘旋转 实现钢构件的平稳旋转,不但创造了安全的工作环境,而且可以满足不同长度构件的加工需要,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大大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钢结构焊接旋转工作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圆齿盘与固定立板之间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移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预制轻钢建筑通常采用H型钢构件,钢构件大小尺寸是根据设置要求确定。一般先用埋弧自动焊将三块钢板焊接成H型,再由手工焊接加筋板和端板及其他连接板。钢构件长度从3米到12米左右,钢构件高度从250毫米到1500毫米,翼缘宽度20(Γ450毫米,重量从20(Γ1500公斤。图I为本技术钢结构焊接旋转工作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I至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钢结构焊接旋转工作台,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固定支架I和移动支架2,钢构件A的一端在固定支架I上定位,另一端在移动支架2上定位;所述的固定支架I和移动支架2分别包括支架底板4,支架底板4的中心垂直设有固定立板3,固定立板3上通过多个固定齿轮5连接有旋转圆盘6,根据需要,所述的固定齿轮5的设置数量为多个,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齿轮5的设置数量为4个。当然,固定齿轮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旋转圆盘6的大小来确定其数量,并不局限于此。旋转圆盘6同轴设置有圆齿盘7,所述的固定立板3上设有旋转驱动齿轮8与所述圆齿盘7上的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旋转驱动齿轮8在旋转驱动电机9的驱动下带动旋转圆盘6转动,分别固定在所述的固定支架I和移动支架2上的旋转驱动电机9为同步电机,使分别设置在固定支架I和移动支架2上旋转圆盘能够同步、等速旋转,以确保钢构件动作平稳。图3为本技术圆齿盘7与固定立板3之间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圆齿盘7通过固定轴承17固定在固定支架的固定立板3上。图4为本技术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移动支架2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如图4至图9所示,为了方便钢构件A的定位,所述的旋转圆盘6由上半圆和下半圆两部分组成,两部分的连接面一端设有旋转轴10,另一端设有安全销。为了方便操作,所述的上半圆的尺寸小于下半圆的尺寸,两者组合成完整的旋转圆盘6,两者的比例关系为上半圆的面积是旋转圆盘总面积的32. 3%或三分之一,或上半圆是下半圆面积的二分之一。为了节省材料,减轻旋转圆盘6的重量,所述的上半圆和下半圆上开设有减重孔。为了便于对不同宽度的钢构件A定位,所述的下半圆上盘体上 开设有多个定位槽18。为了使钢构件A稳固定位,所述的上半圆的下端缘设有腹板压杆11,在上半圆与下半圆扣合时,所述的腹板压杆11抵顶在所述钢构件A的上表面定位。为了便于移动支架2的移动,所述的移动支架2的支架底板4上设有移动轮12,所述的移动轮12与移动驱动电机13相连,移动驱动电机13驱动所述移动轮12在移动轨道14上运动。为了增加结构强度,所述的固定立板3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三角支撑板15。为了控制旋转圆盘6的转动速度,所述的旋转驱动电机9和旋转驱动齿轮8之间还设有变速机构16。以下对本技术钢结构焊接旋转工作台的具体制造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根据钢构件A外形尺寸范围,采用12毫米高强度钢板,切割成不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结构焊接旋转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固定支架(1)和移动支架(2),钢构件(A)的一端在固定支架(1)上定位,另一端在移动支架(2)上定位;所述的固定支架(1)和移动支架(2)分别包括支架底板(4),支架底板(4)的中心垂直设有固定立板(3),固定立板(3)上通过多个固定齿轮(5)连接有旋转圆盘(6),旋转圆盘(6)同轴设置有圆齿盘(7),所述的固定立板(3)上设有旋转驱动齿轮(8)与所述圆齿盘(7)上的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旋转驱动齿轮(8)在旋转驱动电机(9)的驱动下带动旋转圆盘(6)转动,分别固定在所述的固定支架(1)和移动支架(2)上的旋转驱动电机(9)为同步电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根林马超平吴再鸣
申请(专利权)人:巴特勒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