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建造的可调节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70974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工程技术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通用性好,实用性强的船舶建造的可调节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船舶建造的可调节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底座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的第一支撑部件和与第一支撑部件相连接的第二支撑部件,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上设有第一小孔,所述第二支撑部件上设有多个第二小孔,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套接通过螺栓穿过两个小孔紧固,使得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相对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的高度为可调节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船体线形和高度进行高度方向的微调,通用性好,实用性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船舶工程
,具体涉及ー种船舶建造的可调节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在船舶制造领域,焊接在造船中的应用,引起了造船エ业的革命,极大地促进了造船事业的发展。船舶焊接代替船舶铆接后,不仅出现了全焊接船,并使船体从散装建造方式发展到分段建造,以及现在的区域造船法,极大地缩短了造船周期。在现有的船舶总组分段组装的过程中,传统的方法为墩位法,即采取分段水平调整、定位前打支点作业,这样操作的时间长,耗损材料多,外板焊接油漆破坏,拆支点批、补、磨,再次补涂,増加了操作エ艺。传统的是分段定位后首先要搭脚手、打支点,还需配用墩位才能达到稳性需求,同时安全系数较低。传统的模架支架都为钢管,在使用过程中,钢管焊接在船体上,耗时长,起重设备不能给及时脱钩,设备的利用率低。在用完的拆卸过程中,往往是对钢管进行截断,这样的钢管的长度就会变短,不能够再次使用,造成原材料的大量浪费,同时,钢管在焊接时,对船体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目的是提供ー种通用性好,实用性强的船舶建造的可调节支撑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ー种船舶建造的可调节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底座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的第一支撑部件和与第一支撑部件相连接的第二支撑部件,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上设有第一小孔,所述第二支撑部件上设有多个第ニ小孔,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套接,通过螺栓穿过两个小孔紧固,使得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相对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的高度为可调节式。作为上述的船舶建造的可调节支撑装置的改进,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为径向截面为圆形的钢管。作为上述的船舶建造的可调节支撑装置的改进,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为径向截面为长方形的钢管。作为上述的船舶建造的可调节支撑装置的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外表面与所述支撑底座之间设置多个加强板。作为上述的船舶建造的可调节支撑装置的改进,所述加强板为三角形加强板。 作为上述的船舶建造的可调节支撑装置的改进,所述加强板绕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中心对称分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可调节支撑装置在平台总组阶段和船坞搭载阶段使用,由于船体结构存在较大线形,为使得分段和总段在平台和船坞固定,需要若干支撑,而可调节支撑头能根据船体线形和高度进行高度方向的微调,通用性好,实用性強。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ー种船舶建造的可调节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I、支撑底座;2、第一支撑部件;3、第二支撑部件;4、第一小孔;5、第二小孔;6、螺栓;7、三角形加强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參阅图1,本技术的ー个实施例为提供ー种船舶建造的可调节支撑装置,其包括一支撑底座I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I的第一支撑部件2和与第一支撑部件2相连接的第二支撑部件3,所第一支撑部件2上设有第一小孔4,所述第二支撑部件3上设有多个第二小孔5,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和第二支撑部件3套接通过螺 栓6穿过两个小孔紧固,使得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相对所述第二支撑部件3的高度为可调节式。作为本技术的ー个优选实施例,上述的船舶建造的可调节支撑装置的第一支撑部件2和第二支撑部件3为径向截面为圆形的钢管。作为本技术的ー个优选实施例,上述的船舶建造的可调节支撑装置的第一支撑部件2和第二支撑部件3为径向截面为长方形的钢管。作为本技术的ー个优选实施例,上述的船舶建造的可调节支撑装置的第一支撑部件2的外表面与所述支撑底座I之间设置多个加强板。作为本技术的ー个优选实施例,上述的船舶建造的可调节支撑装置的加强板为三角形加强板7。作为本技术的ー个优选实施例,上述的船舶建造的可调节支撑装置的加强板绕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中心对称分布。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船舶建造的可调节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的第一支撑部件和与第一支撑部件相连接的第二支撑部件,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上设有第一小孔,所述第二支撑部件上设有多个第二小孔,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套接,通过螺栓穿过两个小孔紧固,使得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相对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的高度为可调节式。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船舶建造的可调节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为径向截面为圆形的钢管。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船舶建造的可调节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为径向截面为长方形的钢管。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船舶建造的可调节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外表面与所述支撑底座之间设置多个加强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建造的可调节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三角形加强板。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舶建造的可调节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绕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中心对称分布。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船舶工程
,目的是提供一种通用性好,实用性强的船舶建造的可调节支撑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船舶建造的可调节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底座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的第一支撑部件和与第一支撑部件相连接的第二支撑部件,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上设有第一小孔,所述第二支撑部件上设有多个第二小孔,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套接通过螺栓穿过两个小孔紧固,使得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相对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的高度为可调节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根据船体线形和高度进行高度方向的微调,通用性好,实用性强。文档编号B23K37/00GK202639683SQ201220325990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5日专利技术者张清洁 申请人:福建省华海船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船舶建造的可调节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的第一支撑部件和与第一支撑部件相连接的第二支撑部件,所述第一支撑部件上设有第一小孔,所述第二支撑部件上设有多个第二小孔,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套接,通过螺栓穿过两个小孔紧固,使得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相对所述第二支撑部件的高度为可调节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清洁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华海船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