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设置于安装台面上的铣削装置,包括设置于此安装台面上的床身,床身内置有一第一驱动装置,铣削装置还包括第一拖板、第二拖板及连接板,其中,第一拖板设置于床身上,第二拖板与第一拖板垂直设置,连接板连接第一拖板与第二拖板;铣削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铣削工具及装夹组件,第二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安装于第二拖板,其中,第二驱动装置连接铣削工具,待加工件通过装夹组件安装于安装台面上,待加工件位于铣削工具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铣削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加工范围广,尤其是可用于加工大尺寸的非标准的薄壁管件,且管件在本铣削装置上装夹简便,加工精度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铣销装置。技术背景 现有的管件的U型槽的加工难度大,在普通的铣床上加工,管件装夹困难且铣削过程中容易变形,往往达不到加工精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铣削装置,以解决管件加工困难或达不到加工精度要求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铣削装置,设置于安装台面上,包括设置于安装台面上的床身,床身内置有一第一驱动装置,铣削装置还包括第一拖板、第二拖板及连接板,其中,第一拖板设置于床身上,第二拖板与第一拖板垂直设置,连接板连接第一拖板与第二拖板;铣削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铣削工具及装夹组件,第二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安装于第二拖板,其中,第二驱动装置连接铣削工具,待加工件通过装夹组件安装于安装台面上,待加工件位于铣削工具的下方。进一步地,铣削装置还包括转换头,第二驱动装置通过转换头与铣削工具连接。进一步地,转换头包括与第一内孔和第二内孔,第一内孔和第二内孔分别从转换头的两端对向轴径中间凹陷,第二驱动装置包括一输出轴,第一内孔和输出轴配合,第二内孔与铣削工具配合。进一步地,连接板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分别固定于第一拖板和第二拖板上。进一步地,第一拖板和第二拖板上均设置有若干紧固件,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通过若干紧固件分别固定于第一拖板和第二拖板上。进一步地,第二拖板包括第一侧面,第一侧面上设有凸台,第二支板的侧面抵靠于凸台的侧面。进一步地,铣削装置还包括垫块和固定夹头,垫块设置于第二支板和第二拖板的间隙之间且靠近第二支板的端部,固定夹头穿过第二支板将垫块固定于第二支板和第二拖板之间。进一步地,第一拖板设置第一手柄。进一步地,第二拖板设置第二手柄。进一步地,装夹组件包括若干T形螺杆和压板,T形螺杆一端预埋于安装台面内,待加工件抵靠于T形螺杆的侧面,并通过压板压紧固定于安装台面上。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铣削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加工范围广,尤其是可用于加工大尺寸的非标准的薄壁管件,且管件在本铣削装置上装夹简便,力口工精度高。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铣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转换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参见图1,本技术的铣削装置设置于安装台面200上,此安装台面200可以是地面或其他指定的地方。本技术的铣削装置包括设置于安装台面200上的床身I、床身I内置有一第一驱动装置11,铣削装置还包括第一拖板2、第二拖板3及连接板4,其中,第一拖板2设置于床身I上,第二拖板3和第一拖板2垂直设置,连接板4连接第一拖板2和第二拖板3,第二拖板3包括第一侧面(图未不出)和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图未不出),连接板4和第一侧面连接。铣削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5、铣削工具7及装夹组件8,第二驱动装置5固定设置安装于第二拖板3的第二侧面上,其中,第二驱动装置5连接铣削工具7,待加工件100通过装夹组件8安装固定在安装台面200上,且待加工件100位于铣削工具7的下方。优选地,铣削装置还包括转换头6,第二驱动装置5通过转换头6与铣削工具7连接。结合图2,更优选地,转换头6包括第一内孔61和第二内孔62,第一内孔61和第二内孔62分别从转换头6的两端头向轴径中间凹陷。第一内孔61与输出轴51配合,第二内孔62与铣削工具7配合。第一拖板2和第二拖板3上均设置有若干紧固件,连接板4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第一支板41和第二支板42,且第一支板41和第二支板42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分别连接固定于第一拖板2和第二拖板3上。优选地,为了便于第一拖板2和第二拖板3之间位置关系尤其是垂直度的调整,第二拖板3的第一侧面上设有凸台31,第二支板42的侧面通过紧固件抵靠于凸台31的侧面,此时,第二支板42的侧面与第二拖板3的第一侧面之间留有间隙。更优选地,为避免连接板4在铣削装置走刀时晃动,保证第二支板42和第二拖板3的相对位置关系更稳定,铣削装置还包括垫块9和固定夹头10,垫块9设置于第二支板42和第二拖板3的间隙之间且靠近第二支板42的端部,固定夹头10贯穿过第二支板42、垫块9和第二拖板3后被锁紧,从而将垫块9固定于第二支板42和第二拖板3之间。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板4也可以通过焊接或其他安装方式连接于第一拖板2和第二拖板3上。第一拖板2设置有第一手柄20,摇动第一手柄20可使统削装置沿水平方向靠近或远离待加工件100,用于铣削装置的水平找正。第二拖板3包括第二手柄30,摇动第二手柄30可使铣削装置沿竖直方向靠近或远离待加工件100,用于铣削装置的竖直找正。再次参见图I,装夹组件8包括若干T形螺杆81和压板82,T形螺杆81 —端采用预埋的方式固定于安装台面200内,再将待加工件100放置于安装台面上并抵靠于T形螺杆81的侧面。然后等待待加工件100完全找正后,再用压板82将其压紧固定于安装台面200上。优选地,根据T形螺杆81的对称性,装夹组件8可同时紧固两个待加工件100,节省了装夹工时。待加工件100装夹完成后,启动第一驱动装置11和第二驱动装置5,手动对刀,对刀完成后,即可开始铣削装置的铣削操作,此时,第一拖板2和第二拖板3通过第一驱动装置11沿平行于待加工件100的轴心线的轨迹行走,铣削工具7在第二驱动装置5的带动下绕输出轴51的轴心线转动完成铣削操作。本技术的铣削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加工范围广,尤其是可用于加工大尺寸的非标准的薄壁管件,且管件在本铣削装置上装夹简便,加工精度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铣削装置,设置于安装台面(20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削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台面(200)上的床身(1),所述床身(I)内置有一第一驱动装置(11),所述铣削装置还包括第一拖板(2 )、第二拖板(3 )及连接板(4 ),其中, 所述第一拖板(2 )设置于所述床身(I)上,所述第二拖板(3 )与所述第一拖板(2 )垂直设置,所述连接板(4)连接所述第一拖板(2)与所述第二拖板(3); 所述铣削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5)、铣削工具(7)及装夹组件(8),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固定设置安装于所述第二拖板(3),其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连接所述铣削工具(7),待加工件(100)通过所述装夹组件(8)安装于所述安装台面(200)上,所述待加工件(100)位于所述铣削工具(7)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铣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削装置还包括转换头(6),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铣削装置,设置于安装台面(20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削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台面(200)上的床身(1),所述床身(1)内置有一第一驱动装置(11),所述铣削装置还包括第一拖板(2)、第二拖板(3)及连接板(4),其中,所述第一拖板(2)设置于所述床身(1)上,所述第二拖板(3)与所述第一拖板(2)垂直设置,所述连接板(4)连接所述第一拖板(2)与所述第二拖板(3);所述铣削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5)、铣削工具(7)及装夹组件(8),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固定设置安装于所述第二拖板(3),其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5)连接所述铣削工具(7),待加工件(100)通过所述装夹组件(8)安装于所述安装台面(200)上,所述待加工件(100)位于所述铣削工具(7)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明明,刘杰,姜新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