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汽车车门内板等结构加工的侧冲孔及侧翻孔模具,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该侧冲孔及侧翻孔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侧冲斜楔,侧冲斜楔的侧部安装有凸模,下模安装有凹模,凸模设有柱状的冲头,所述冲头的后端设有翻边倒角;凹模设有与冲头形状相符的凹坑。在工作过程中,上模下行,从而带动侧冲斜楔及其上的凸模侧向移动,直到凸模的冲头的前端与凹模接触,开始对工件进行冲孔;冲完孔后,侧冲斜楔继续移动,直到凸模的冲头的后端与凹模接触,此时开始利用冲头的翻边倒角对已经冲好的孔进行翻边,实现了冲孔翻边工序一起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结构独特的冲头,实现了侧冲孔与侧翻孔工序的合并,从而节省了模具开发费用和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压力制造工艺装备的
,涉及该领域中的冷冲压模具结构,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侧冲孔及侧翻孔模具。
技术介绍
由于汽车车身覆盖件结构复杂、精度 要求高,所以汽车车身覆盖件模具是汽车车身制造中要求最高、加工难度最大的模具,也是汽车车身工艺装备中最复杂、投资最大的。在传统的汽车车门内板的加工工艺中,侧冲孔与侧翻孔利用两个模具来实现,因此也就需要两个步骤,这不仅加大了模具的投资,也增加了设备、物料、人工等其他费用,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可应用于汽车车门内板等结构加工的侧冲孔及侧翻孔模具,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的侧冲孔及侧翻孔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侧冲斜楔,所述侧冲斜楔的侧部安装有凸模,所述下模安装有凹模,关键在于所述凸模设有柱状的冲头,所述冲头的后端设有翻边倒角;所述凹模设有与冲头形状相符的凹坑。在工作过程中,上模下行,从而带动侧冲斜楔及其上的凸模侧向移动,直到凸模的冲头的前端与凹模接触,开始对工件进行冲孔;冲完孔后,侧冲斜楔继续移动,直到凸模的冲头的后端与凹模接触,此时开始利用冲头的翻边倒角对已经冲好的孔进行翻边,实现了冲孔翻边工序一起完成。冲孔、翻边工作接触后,上模上行,侧冲斜楔在回复力的作用下带动冲头与凹模脱离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凹坑的底部设有与凹模外部连通的排屑孔,冲孔时所产生的碎屑可以沿该排屑孔排出,以保证冲孔质量。进一步地,为使排屑顺畅,所述排屑孔由凹坑的底部向下或斜向下延伸至凹模的侧下部或底部,这样可以利用碎屑自身的重力辅助排屑。进一步地,为避免因凹模表面磨损而经常更换凹模,所述凹模由凹模本体、安装板连接而成,所述凹坑设置于安装板上,所述排屑孔设置于凹模本体内。这样当安装板磨损后,可以通过更换安装板来保证加工质量,而无需更换整个凹模,从而降低成本。进一步地,所述凹模本体在所述排屑孔的旁侧设有与排屑孔相接的辅助容屑腔,这样可以在排屑孔排屑不畅的时候,由辅助容屑腔容纳一部分碎屑,避免碎屑对冲头或工件造成损坏。进一步地,所述冲头的端部设有容屑腔,以容纳一部分碎屑,避免碎屑对冲头或工件造成损坏。进一步地,所述冲头的前端设有冲孔倒角,以保证冲头冲孔顺利。本专利技术的侧冲孔及侧翻孔模具通过结构独特的冲头,实现了侧冲孔工序与侧翻孔工序的合并,从而节省了模具开发费用和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侧冲孔及侧翻孔模具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侧冲孔及侧翻孔模具的凸模的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侧冲孔及侧翻孔模具的凹模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 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I :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侧冲孔及侧翻孔模具包括上模I、下模2和侧冲斜楔3,侧冲斜楔3的侧部安装有凸模4,下模2安装有凹模5 ;如图2所示,凸模4设有柱状的冲头6,冲头6的前端设有冲孔倒角61,后端设有翻边倒角62,冲头6的端部设有容屑腔63 ;如图3所示,凹模5设有与冲头6形状相符的凹坑7,凹坑7的底部设有与凹模外部连通的排屑孔8,排屑孔8由凹坑7的底部斜向下延伸至凹模5的侧下部,以保证排屑顺畅。进一步地,为避免因凹模5表面磨损而经常更换凹模5,所述凹模5由凹模本体51、安装板52连接而成,凹坑7设置于安装板52上,排屑孔8设置于凹模本体51内。这样当安装板52磨损后,可以通过更换安装板52来保证加工质量,而无需更换整个凹模5,从而降低成本。进一步地,凹模本体51在排屑孔8的旁侧设有与排屑孔8相接的辅助容屑腔9,这样可以在排屑孔8排屑不畅的时候,由辅助容屑腔9容纳一部分碎屑,避免碎屑对冲头或工件造成损坏。在工作过程中,上模I下行,从而带动侧冲斜楔3及其上的凸模4侧向移动,直到凸模的冲头6的前端与凹模5接触,开始对工件进行冲孔;冲完孔后,侧冲斜楔3继续移动,直到凸模的冲头6的后端与凹模接触,此时开始利用冲头的翻边倒角62对已经冲好的孔进行翻边,实现了冲孔翻边工序一起完成。冲孔、翻边工作接触后,上模I上行,侧冲斜楔3在回复力的作用下带动冲头6与凹模5脱离接触。采用本实施例的侧冲孔及侧翻孔模具后,可以将侧冲孔及侧翻孔的工序合二为一,降低模具制作费用及生产费用,举例来说,原车门内板模具通常为6套,侧冲孔工序与侧翻孔工序合并后模具为5套,节省I套模具.以目前模具市场价格预计节省费用150万人民币。而且,批量生产后直接及间接费用节省也十分可观,以目前生产条件一个冲次费用为40元人民币,一般车型20万台计算,共可节省80万人民币。权利要求1.一种侧冲孔及侧翻孔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侧冲斜楔,所述侧冲斜楔的侧部安装有凸模,所述下模安装有凹摸,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设有柱状的冲头,所述冲头的后端设有翻边倒角;所述凹模设有与冲头形状相符的凹坑。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侧冲孔及侧翻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的底部设有与凹模外部连通的排屑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冲孔及侧翻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孔由凹坑的底部向下或斜向下延伸至凹模的侧下部或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冲孔及侧翻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由凹模本体、安装板连接而成,所述凹坑设置于安装板上,所述排屑孔设置于凹模本体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冲孔及侧翻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本体在所述排屑孔的旁侧设有与排屑孔相接的辅助容屑腔。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侧冲孔及侧翻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头的端部设有容屑腔。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侧冲孔及侧翻孔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头的前端设有冲孔倒角。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汽车车门内板等结构加工的侧冲孔及侧翻孔模具,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该侧冲孔及侧翻孔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侧冲斜楔,侧冲斜楔的侧部安装有凸模,下模安装有凹模,凸模设有柱状的冲头,所述冲头的后端设有翻边倒角;凹模设有与冲头形状相符的凹坑。在工作过程中,上模下行,从而带动侧冲斜楔及其上的凸模侧向移动,直到凸模的冲头的前端与凹模接触,开始对工件进行冲孔;冲完孔后,侧冲斜楔继续移动,直到凸模的冲头的后端与凹模接触,此时开始利用冲头的翻边倒角对已经冲好的孔进行翻边,实现了冲孔翻边工序一起完成。本技术通过结构独特的冲头,实现了侧冲孔与侧翻孔工序的合并,从而节省了模具开发费用和生产成本。文档编号B21D28/34GK202639050SQ20122022647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1日专利技术者倪威, 陶李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冲孔及侧翻孔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侧冲斜楔,所述侧冲斜楔的侧部安装有凸模,所述下模安装有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设有柱状的冲头,所述冲头的后端设有翻边倒角;所述凹模设有与冲头形状相符的凹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威,陶李,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