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69581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清洗装置,其能够有效地进行浸渍膜组件的过滤膜的清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清洗装置(1),其中,将浸渍膜组件(3)设置于导入有含有清洗用的药液的清洗液(W)的浸渍槽(5)内,通过使清洗液(W)透过中空纤维膜(3a),同时利用连通浸渍膜组件(3)和浸渍槽(5)的循环管线(L3)而使清洗液(W)循环,由此来清洗浸渍膜组件(3)的中空纤维膜(3a)。(*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浸溃膜组件的过滤膜的清洗装置,该清洗装置使用了含有药液的清洗液。
技术介绍
在各种各样的原水的过滤中,浸溃膜组件是适宜使用的。对于该浸溃膜组件来说,随着持续进行过滤,原水中的除去对象物质附着于膜表面而将孔堵塞,因此存在过滤性能慢慢下降,最终导致无法进行过滤的问题。因此,为了維持过滤性能而进行了下述研究使浸溃膜组件浸溃于药液中,同时利用空气等气体从浸溃膜组件的下方进行曝气,由此来除去附着于膜面的除去对象物(例如參照专利文献I)。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368482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述的清洗方法中,若想要充分地除去污垢,则需要将浸溃膜组件长时间浸溃于药液中,会产生过滤膜发生劣化这样的问题。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为提供一种清洗装置,该清洗装置能够有效地进行浸溃膜组件的过滤膜的清洗。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另外,本技术所述的清洗装置的特征为,其具备槽和循环管线,所述槽用于浸溃浸溃膜组件、并且用于导入含有清洗用的药液的清洗液,所述循环管线用于连通浸溃膜组件与槽、并使清洗液循环,其中,将浸溃膜组件设置于导入有清洗液的槽内,使清洗液透过浸溃膜组件的过滤膜,同时利用循环管线使清洗液循环。对于该清洗装置,在导入有含有药液的清洗液的槽中,使清洗液透过浸溃膜组件的过滤膜。因此,药液不仅与浸溃膜组件的过滤膜的膜面接触,甚至还会透过至过滤膜的内部。由此,药液遍及至堆积于过滤膜的微细的空隙(孔)中的除去对象物,从而能够将该除去对象物溶解除去。另外,由于能够有效地将除去对象物除去,因此可以实现利用药液的清洗时间的缩短,抑制过滤膜的劣化。进ー步,通过利用循环管线使清洗液循环,在槽内产生流动而使清洗液受到搅拌,由此能够适当地除去附着于过滤膜的膜面的除去对象物。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浸溃膜组件的过滤膜的清洗。本技术的清洗装置具备排出管线和吸引単元,所述排出管线用于将由浸溃膜组件过滤出的清洗液排出,所述吸引単元设置于排出管线,用于吸引清洗液,其中,循环管线在排出管线中连接于吸引単元的下游侧。根据这种构成,可以利用吸引単元使清洗液循环,因此不需要进ー步设置循环用的泵。因此,可以实现清洗装置的构成的简易化。本技术的清洗装置具备排出管线、吸引単元和循环单元,所述排出管线用于将由浸溃膜组件过滤出的清洗液排出,所述吸引単元设置于排出管线,用于吸引清洗液,所述循环单元设置于循环管线,用于使清洗液循环,循环管线在排出管线中连接于吸引単元的上游侧。根据该构成,含有除去对象物的清洗液并不通过吸引単元,因此可以防止吸引单元的劣化。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浸溃膜组件的过滤膜的清洗。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清洗装置的构成的图。图2是表示中空纤维膜的图。图3是用于说明利用过滤来进行清洗的图。图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清洗装置的构成的图。符号说明I, IA…清洗装置、3…浸溃膜组件、3a···中空纤维膜(过滤膜)、5…浸溃槽、L2···过滤水管线(排出管线)、L3,L3A…循环管线、P…吸引泵(吸引単元)、Pl…循环泵(循环单元)、W…清洗液。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參照附图,对本技术的适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说明中,对于相同或相应的要素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图I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清洗装置的构成的图。如图I所示,清洗装置I具备浸溃槽5,其中浸溃有2个以上(此处为3个)的浸溃膜组件3 ;集管7,其通过集液管线LI与各浸溃膜组件3连接;过滤水管线(排出管线)L2,其连接于集管7,将经过滤的液体(以下称为过滤水)排出;吸引泵(吸引単元)P,其安装于过滤水管线L2,吸引过滤水;储藏罐9,其储藏过滤水的;和,循环管线L3,其与过滤水管线L2连接。过滤水管线L2中,在吸引泵P和储藏罐9之间安装有阀门BI。需要说明的是,图I所示的清洗装置I还可以发挥作为对待过滤水(原水)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的功能。即,在过滤装置中,向浸溃槽5连续地或间歇地导入作为过滤对象的待过滤水,利用浸溃膜组件3对待过滤水进行过滤处理。浸溃膜组件3由多条中空纤维膜3a(參照图2)构成。中空纤维膜3a为在内部形成有过滤水的流通路的管状(筒状),其壁面为用于过滤待过滤水的过滤膜,因此能够通过吸入过滤水而将待过滤水中的污泥除去。循环管线L3连通浸溃膜组件3和浸溃槽5,是使在浸溃膜组件3中进行了过滤的(透过中空纤维膜3a的)清洗液W返回至浸溃槽5的管。循环管线L3的一个端部在过滤水管线L2中连接于吸引泵P的下游侧、即吸引泵P和储藏罐9之间。循环管线L3的另ー个端部设置于浸溃槽5内。更具体地来说,循环管线L3的另ー个端部、即透过中空纤维膜3a的清洗液W的排出ロ以靠近浸溃槽5的侧面的方式设置。通过由该循环管线L3排出的清洗液W的液流和吸引泵P的吸引,浸溃槽5内的清洗液W受到搅拌。另外,在循环管线L3中安装有阀门B2。清洗装置I中,浸溃槽5中导入有清洗液W。清洗液W中含有清洗用的药液。作为该药液,可以使用以下的物质。例如,作为清洗(除去)对象的除去对象物S(參照图2)为由活性污泥产出的多糖类、糖蛋白、低分子有机物等的情况下,碱清洗是有效的,因此可以使用次氯酸钠NaC10(500mg/lwt% 2wt%)、氢氧化钠Na0H(500mg/lwt% 2wt%)作为药液。另外,作为清洗对象的除去对象物S为钙或氧化铁等无机化合物等的情况下,酸清洗是有效的,因此可以使用有机酸(柠檬酸、溴酸、こ酸等0. lwt% 2wt%)或无机酸(盐酸、硫酸、硝酸等0. lwt% 2wt%)作为药液。 接着,对清洗装置I中的浸溃膜组件3的中空纤维膜3a的清洗方法进行说明。首先,使浸溃膜组件3浸溃于除去了污泥的浸溃槽5中,利用含有药液的清洗液W将浸溃槽5装满。另外,关闭过滤水管线L2的阀门BI,同时开放循环管线L3的阀门B2。接着,利用吸引泵P进行吸引,利用浸溃膜组件3对清洗液W进行过滤。此时,利用循环管线L3使由过滤水管线L2输送的过滤后的清洗液W返回至浸溃槽5。对于利用浸溃膜组件3过滤(透过)清洗液W的时间、即清洗时间来说,在碱清洗的情况下,优选为2小吋 24小时,更优选为4小吋 12小吋。另外,酸清洗的情况下,优选至少O. 5小时 12小时。如此,通过在浸溃膜组件3中使清洗液W反复透过,如图2和图3所示,药液透过浸溃膜组件3的中空纤维膜3a的微细的空隙(孔),将附着于内部的除去对象物S溶解除去。并且,利用吸引泵P的吸引,溶解后的除去对象物S通过过滤水管线L2和循环管线L3返回至浸溃槽5。运转预定时间后,将浸溃槽5内的清洗液W排出,同时利用例如水等液体将浸溃槽5内灌满,在浸溃膜组件3中进行预定时间的过滤。通过以上的方法来进行浸溃膜组件3的中空纤维膜3a的清洗。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利用清洗装置I进行浸溃膜组件3的中空纤维膜3a的清洗的方法中,在浸溃膜组件3中对含有药液的清洗液W进行过滤。因此,药液不仅与浸溃膜组件3的中空纤维膜3a的膜面接触,还会透过至中空纤维膜3a的内部。由此,药液遍及至堆积于中空纤维膜3a的微细的空隙(孔)H中的除去对象物S,从而能够将该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清洗装置具备:槽,其用于浸渍浸渍膜组件,并且用于导入清洗液,该清洗液含有清洗用的药液;和循环管线,其用于连通所述浸渍膜组件与所述槽,并使所述清洗液循环,其中,将所述浸渍膜组件设置于导入有所述清洗液的槽内,使所述清洗液透过所述浸渍膜组件的过滤膜,同时利用所述循环管线使所述清洗液循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本知孝铃村庆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