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混凝后的膜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9567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水混凝后的膜过滤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垂直排列若干根膜管,在壳体底部设有进水口,所有膜管上端连通至集水支管,集水支管再与集水主管相连,该集水主管的出水口伸出壳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膜的选择过滤性能,水分子被过滤,大于膜孔径的颗粒被截留,实现将混凝后污泥与清水分离的目的。利用压缩空气反吹,将膜孔中的污泥颗粒吹落,实现膜的再生,污泥从过滤器底部排泥口排出。此设备省去了传统工艺流程中的沉淀设备,使泥水分离,即节省了设施设备费用又大大减少了占地面积,节省了水处理的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环保设备,具体是一种废水混凝后的膜过滤器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一级或二级处理后的废水都需要进行混凝后再进入沉淀池中进行沉淀,以达到清水回用及达标排放的目的。常规法均是采用各种沉淀池,如斜板(斜管)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平流式沉淀池等各式沉淀池对混凝后的废水进行沉淀,澄清;且沉淀后的污泥需要污泥处理设备进一步处理,才能外运处理。此法占地空间大,需要的设备设施较多,所以采用常规的方法,基建设备成本较高,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及熟 练度要求较多,并且受水质变动及沉淀设备处理效果的影响较大,影响最终的出水水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对废水混凝后的膜过滤器,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解决了沉淀池占地面积较大沉淀效果不理想及对操作工技术熟练度高造成水处理出水效果差的问题,而且节约水处理的成本费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废水混凝后的膜过滤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垂直排列若干根膜管,在壳体底部设有进水口,所有膜管上端连通至集水支管,集水支管再与集水主管相连,该集水主管的出水口伸出壳体。所述壳体底部呈漏斗形,漏斗形底端设有排泥口。所述出水管相对出水口的一侧设有伸出壳体的进气口。在壳体顶部设有压力表及排气阀。本技术通过进水泵向泥水分离设备中输送混凝后的废水,使过滤器内水位逐渐上升(可通过观测镜观测),打开排气阀,排出内部空气,调整流量,使过滤器内部保持一定水压,溶液中的无机离子、小分子物质及溶剂等小于50微米透过膜管,而溶液中的悬浮物、大颗粒物质等杂质则吸附于膜管外壁而被截留下来,过滤后的清水通过收集管道收集后排出,从而达到泥水分离净化的目的。内部水压可通过过滤器顶端压力表显示,进出水口亦设置压力表,(运行中可设置高低压保护器),使设备保持稳定压力正常运行。当设备运行一段时间产生一定压差后停机反洗再生,采用清水反洗和反吹压缩空气,产生压差主要为膜孔被污泥所堵,清水反洗可把膜管孔内的污泥颗粒反冲走通透膜孔,反吹可把未冲走的滤渣从微孔管管壁上吹落下来,同时还可将膜毛细孔孔口之内的微粒大部分反吹出来,使细膜孔达到再生。再生产生的污泥通过设备底部排泥口排出进行进一步处理。排泥口的阀门开启由手动或气动(电动)控制。本技术利用膜的孔径和泥水的粒径大小,通过膜孔的选择过滤实现泥水的分离,受废水水质影响较小,出水水质稳定,省去了传统技术中的沉淀池设施,即保证了出水水质的稳定又减少了设施设备费用及占地空间。附图说明图I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I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主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至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废水混凝后的膜过滤器,其主要包括壳体4设备主体和膜管6内部设备;所述壳体4设备主体侧面有废水进水口 I设备主体,出水口 2排出清水,进气口 8进气再生及观测镜11观察内部状况,压力表7显示设备运行压 力,排气阀3排出身边内空气,设置在壳体4顶部,内部有膜管6起过滤截留作用,集水支管9及集水主管10收集过滤后的清水;底部设置排泥口 5排出沉淀的污泥及再生膜产生的污泥。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废水混凝后的膜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4),所述壳体(4)内垂直排列若干根膜管(6),在壳体(4)底部设有进水口(1),所有膜管(6)上端连通至集水支管(9),集水支管(9)再与集水主管(10)相连,该集水主管(10)的出水ロ(2)伸出壳体(4)。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废水混凝后的膜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底部呈漏斗形,漏斗形底端设有排泥ロ(5)。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废水混凝后的膜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出水管相对出水ロ(2)的一侧设有伸出壳体(4)的进气ロ(8)。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废水混凝后的膜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在壳体(4)顶部设有压力表(7)及排气阀(3)。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水混凝后的膜过滤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垂直排列若干根膜管,在壳体底部设有进水口,所有膜管上端连通至集水支管,集水支管再与集水主管相连,该集水主管的出水口伸出壳体。本技术通过膜的选择过滤性能,水分子被过滤,大于膜孔径的颗粒被截留,实现将混凝后污泥与清水分离的目的。利用压缩空气反吹,将膜孔中的污泥颗粒吹落,实现膜的再生,污泥从过滤器底部排泥口排出。此设备省去了传统工艺流程中的沉淀设备,使泥水分离,即节省了设施设备费用又大大减少了占地面积,节省了水处理的成本。文档编号B01D61/00GK202638276SQ20122019655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4日专利技术者刘志东, 於恩洪 申请人:无锡市新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废水混凝后的膜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4),所述壳体(4)内垂直排列若干根膜管(6),在壳体(4)底部设有进水口(1),所有膜管(6)上端连通至集水支管(9),集水支管(9)再与集水主管(10)相连,该集水主管(10)的出水口(2)伸出壳体(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东於恩洪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新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